
没有心灵的美丽,不是美丽,只能算好看——读培根散文集《论人生》
作者/王国文(甘肃)
培根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创立了科学归纳法,鼓励人们以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对整个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在1579年,培根散文集《论人生》,包括《论读书》、《论美》、《论爱情》、《论狡猾》、《论逆境》、《论死亡》等等脍炙人口的篇章,在本国首版后,即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倍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历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字。2000年还被中国文学爱好者评为最受喜爱的十本著作之一。培根的这部散文集,我感到: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深刻地启迪。其中,《论美》是散文集中的一篇著名的美文。培根在文中提到: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诚然,爱美是人的天性。无论是生活在哪个年代哪个国家的人,都在追求着美。然而,当人们乐此不疲地使用各种方法淡妆浓抹、注重衣着、讲究发型等让“美丽”布满全身时,却可曾想到,你得到的,仅仅是那瞬间的外表美,而真正能让你美丽起来的,你又得到了多少呢?!那些衣着华丽、披金戴银,却毫无真才实学、肚里空空的人;那些外表风度翩翩、英俊潇洒,而内心丑恶、言行令人不齿的人,他们是否真正得到了美呢?不,决不。仅有衣着、外表的美,并不是完整的美丽。外表的美往往是肤浅、短暂的。你看红通通的苹果和可人的荔枝尽管有天然的美貌,但过几天,她们的美貌就开始衰变,然后就会腐烂掉。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过一张红润的、笑容可掬的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脸就慢慢地爬满了皱纹,青春的美丽不复存在。外表的美总是经不起岁月冲洗,经不起长久的凝视,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很多其貌不扬的人,被认为是真正美的人。音乐家贝多芬虽只是个1.6米的又矮又盲的人,但他的精神是如此崇高,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如此高大。这是因为他不断地在音乐领域努力拼搏,为音乐事业奋斗一生,散发出了无比强大的个人艺术魅力。还有许许多多外表平平甚至是丑陋的人,他们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为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共和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他们都是具有内在美的人。可见,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正如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说的:“人,应该从知识、修养到风度、衣着,都是美丽的。”世界上的很多事并不都是需要漂亮的人来做,相反许多事情的成败在于是否有真才实学。当我们颂扬爱迪生、李时珍的卓越贡献时,当我们欣赏雨果、鲁迅的不朽名著时,当我们赞美乔丹、马拉多纳的高超球技时,谁又曾在意他们是否美丽呢?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才貌双全”,然而谈何容易。既然外表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个不变的事实,那么何不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勤奋努力、品德修养在别人面前展现出一个美丽的自我,展现出一个具有内在美的真实完美的自我呢?美丽,是由内而外的。当你在书海中畅游而纵览古今、横观中外时;当你聆听动人的乐曲、观赏美妙的图画而培养着高尚情操时;当你拥有聪颖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而自信大方、幽默高雅时,再加上服饰与粉饰的陪衬,你便拥有了真正的、完整的美丽。记得刘墉说过“美经不起长久的凝视,因为美会在凝视中凋零。”也就是说,真正的美不是用眼来发现,而是用心去发掘、去感受。真的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培根在《论美》中也提到:把美的形象与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发出真正的光辉。作者简介:王国文,原籍,甘肃,现居西安。网名,沙漠之舟1949,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一点一滴。近几年来,先后在《作家故事》《宝塔山文学》《读写联谊公众平台》《泾渭文苑》《炎黄故里论坛》《陕西文谭》交流群《韩城文学》等杂志刋物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2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