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家学》后序
圣宗/文
圣宗:
本名徐浩斌、重庆人、人类觉醒导师、人类化文巨匠、弘一门五宗十三派创始人兼大宗主,南山七怪创始人兼总山主、祝由术传承人,世界新文明促进会创始人兼主席、联合国中华家学研究会创始人兼主席


本人从 2020 年 10 月 27 日决定编写《中华家学》至今,刚刚一个月共 30 天。所以这本书也可以叫“一月谈”吧?!到今天为止,本书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已经完成,只待修删或增减。里面需要配图的象形文书法作品,如“家学九纲”里面的共 119 副书法作品,“百家姓”姓氏文化解码的 100 个姓氏书法作品还没完成,有待继续,这也是一个复杂有些庞大的工作。另外,以后还需邀请一些对《中华家学》思想认同的优秀艺术家创作一些作品,以便加持它的能量;此书定稿后还请经几位权威性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作序留言,这些工作至今还没有准备,有待完善。
这次编写《中华家学》,的确花费了我大量时间的研究与学习,自从 2020 年 3 月 17 日在经过重庆南山老君洞山门时,大脑突然跳出“家学”二字,嗡嗡作响,挥之不去,从顿然开悟到无中生有,这个过程十分惊奇和兴奋;从当时在网络上立马发起至该月 27 日,组织团队的建立,仅仅只用 10 天。从团队的建立到动员团队人员创写“家学宣言”、“家学章程”的十天时间中,大家感到无从入手,草草数笔,不知所“宗”,迫于无奈,本人查阅一些资料,学习一些知识,试着完成了《家学宣言》和《家学章程》的重要理论和支撑,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项工作完成后,便是讨论怎么让《家学》合法合规化运作,原先我想家学属于中国的、民族的,理当这个研究机构挂上“中”字头,可我咨询了几位相关朋友,他们讲:“一则现在国家对社团组织管理太严,“中”字头社团协会组织基本办不了;二则受疫情影响很少人上班”。所以申办“中华家学研究会”一事暂时搁浅。
随着家学的传播和各界众多人士的认可与好评,如《中华当代诸子百家哲学及流派与思想大观》一书,由山东省曲阜大学高教授编撰,我的《家学》、《文道》和《统一主义哲学》也荣幸录入其书。同时也获得了北京中关村双创大学校长、中国顶尖古文字研究学者宾春余博士的高度认同与支持,加入其中成为研究会执行会长;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殷俊、重庆儒学研究会会长鲜于煌┈┈等纷纷加盟其会。出于对大家的期盼,自己的使命和前期的辛苦工作,我也不愿就此放弃,然后又联系了联合国和谐基金会夏景柱先生,寻找他帮助,希望挂在联合国教科文或什么机构,他回复我如需成立“联合国中华家学研究会”注册的法人必须是美国籍或日内瓦籍的公民,这个事情难住我了,就搁下了。在今年约 3 月份,我又问了联合国名家论坛主席张元明先生,他给我列举了一系列申办条件,我看了以后认为力不所及,也就放弃了;后来我又问在联合国政府工作的黄获之先生,他告诉我需缴纳一定的注册资金,我又羞涩两袖清风;在今年的 9 月,我又与联合国世界品牌组织科学委员会主任王小村先生经过多次的交流和拜访深谈,获得了他的高度认同,于 9 月 25 日正式任命我为联合国世界品牌组织“世界品牌之都”中华家学研究会主任一职,全职负责“家学的研究与弘扬”。经过这一年半时间的折腾,我们“中华家学研究会”终于取得了合法的身份,为中华家学和传统文化伟大复兴而服务。正所谓“好事多磨”啊!
这一个月,我基本上处于闭门谢客,除非重大的公司业务和私事,我都拒之不见,日夜匍匐于公司办公室茶台,从事《中华家学》的研究与创作。日子过的很丰富,精神过的很充实,说实话,研究《中华家学》让我自己在传统文化的认知上也提升不少,也真正明白和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十分伟大而博大精深、妙不可言。
我以前从没有想过这一辈子还能从事教育,因我的爱好和特长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也从没有想到我会写一本将会影响中国历史的《中华家学》这本书。其实这本书真难写,我们有十几个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副会长,我在今年 10 月初多次告诉大家共同参与编写《中华家学》,其实我当时也不清楚怎么写这本书为好,只明白我提倡的核心思想“家学九纲”。所以我让他们可以每人负责写一纲的研究内容,但最后没有一个人回答我来怎么写这本书,我当时也有些惘然。
“路”是走出来的,既然都到了这个半途地步,放弃不是我的风格和意愿,我在没有和我发起《中华家学》编写小组的帮助下,就于10 月 27 日上午买纸买笔,风风火火地写起《中华家学》来了,没想到这一路甚是激情飞扬、热火朝天、废寝忘食而乐此不倦,刚刚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把《中华家学》这本书初稿给写成了。这种力量不是我的水平和能力,不是我的知识渊博,而是《中华家学》它本身的精神和使命,赋予了我无限的力量与思想,让其一笔呵成。
写《中华家学》这本书颇具传奇和精彩,因为一切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念头和初心,一路皆为惊险和激情,相关的人小到庶民,大到联合国领导,从中国到联合国,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真是惊涛骇浪、拍案称奇。现在回想起来,我创立《中华家学》、编著《中华家学》这本书,可以用以下四个字用来概括即:“抑扬顿挫”。
首先,这本书如一场世纪演讲,激情四射,抑扬顿挫,听得让人聚精会神、拍案叫绝。
其二,这本书如一首古典音乐“高山流水”,一种久违的知音,一种远古的声音面向 21 世纪的人类正姗姗而来,悠美而令人心潮澎湃,高雅而令人如痴如醉。
其三,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本人也认为把“抑扬顿挫”这四个字用的淋漓尽致,何也?
“抑”:
即压抑,一种从没听说过,了解过的学问,偏偏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并在大脑里挥之不去而抑郁;全力去做,一鼓作气把团队组建好,却无人写理论、写宣言、写章程,此为抑郁;宣言和章程写好了,却未经政府审批,这个中华家学研究会不合法,我为中华传统文化伟大复兴创立“家学”却会被认为不合法而感抑郁,此为“三抑”。
“扬”:
本书在写到有些点上,我的思想的理性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维,涛涛不绝,激情飞扬的感性,不说不快,不完不止,文章表达通畅淋漓,一笔呵成。故为一“扬”。
“顿”:
在编著此书上也不全是一笔呵成,不吃不睡;有两次朋友相见,有两次出差两天,有一次回家,所以有“四顿”。
“挫”:
挫即挫折,即成立“中华家学研究会”的申办中有三挫:一为在重庆申请,二为在北京申请,三为在联合国申请,皆为挫、挫、挫!
综上所述,我编写这本书是“抑扬顿挫”,闪亮登场,因势而生,乘运(国运)而出。在编写上呈一“家”之言,故多有不少漏点和争论,有待读者针砭和理解;又学识与个人修为有限,同时期望大家提出宝贵建议,以待《中华家学》更加完善完美。为中华传统文化伟大
复兴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2021 年 11 月 27 日 14:32
圣宗写于重庆张家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