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导语:
走过四季,一年又近尾声。一路走来,我们经历过风霜雪雨,风和日丽。风景各异,心情不同。对远近,我们一心系念,一生关注,对家庭,我们共同经营,一起携手,对事业,我们一度奋发,一世努力。做为人类一小份子,我们做着我们该做的,经历着正经历的,我们承传着祖国的汉字文明,抒发着内心思乡情节,我们以平常心面对朝夕得失,但心行皆以善和悲示人,关心着国家,世局的点滴,希望人间岁岁平安祥乐。今天,再一次以这样的思绪跟随静好的诗文走过四季,走进人生(蒋雯,中国)。

秋露(外三首)
作者|静好 (英国)
赏析|蒋雯(中国)
秋露如珠
收集煮茶 让相思
在氤氲袅袅中升腾

蒋雯赏析:
露水是最平常的自然现象。而诗人借用用秋露收集,烹煮由液体转化为气体冉冉升腾飘飞至远方亲人的过程,从而传达此时此地的相思之苦,《秋露》中用一条线贯穿了多个物象。"秋露"″茶""升腾",因了秋天在中国人心中是最多情,最让人怀旧的季节,故诗人充分发挥想象,思念到一定程度,所见所闻皆可寄情,但人们由于地域工作等限制不能回乡探访,于是借用汽体可飘飞的状态来传情。而品茶属静态,更易诱发思想深处的这种渴望。于是会把露珠收集起来,煮茶,然后让它冉冉升起,让它飘远至故乡,送去自己对家乡的问候和思念。诗画面感强,更是借此画面传达一份情谊。所以在此诗中,我们看到无论行走多远,时间多久,中华文化及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不会随时间地点变化而变化的,早已世代融入中国人骨髓。静好的这首微诗在短短三行中抓住了可寄予的相思之物,加以渲染发挥,延伸。让我们的心再次进入并共鸣。

2. 黎明之光
梨花露未干
鸟啼柳枝春色阑
曙光揭夜纱
旭日红若丹
阳春一曲和谐弹
天涯共烂漫

蒋雯赏析:
一天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黎明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因为它的光明所带来的希望,正如春天在一年中的希望。诗人抓住了这一特质,把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鸟语花香至"配"旭日红霞升",给人一派向上欣荣之景。一年中,春晨就尤其美妙难言,在它的柳绿花红,旭日鸟欢,诗给人一派心旷神怡开怀之感。"曙光揭夜纱"更尤显曙光的难得美妙,这个"揭"用的好,动词以拟人又形象。把春晨之美境层层延伸递进,直至咫尺天涯间皆可感受到。诗是思想的表达,不管在什么季节怎么漫长之夜,只要我们内心之光不灭,美好终会伴着黎明悄悄到来。

3. 中国文字
形美如画 音美如歌
横平竖直皆风骨
一撇一捺定乾坤

蒋雯赏析:
中国文字,从静好这首诗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我们再次走进并认识它。"横平竖直皆风骨",无论从字形至字意,汉字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文字,文字中每笔的落笔规划,偏旁部首的搭配均有考究,会意,象形各自不同,可追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久远性。这首三行微诗描述《中国文字》亦体现在越简越精上,其中显现的″画"和"歌″再现其形体的智慧和音律的美韵,中国古代诗词尤其是可以吟唱的,其节奏美让人惊叹,故文字不仅限于表达文字本身,还有诗画音之考究,让人根据其综合特点可观可诵可吟唱,试问哪个国家文字能做到如此统一性完美性?确实″一撇一捺定乾坤。"刚柔并济,这就是中国人智慧的乾坤,与其说中国文字是一种表达,更不如说是一种美学,值得世人走进,学习探究!

4. 相敬
执子之手缘
相敬如宾共患难
琴瑟和鸣盼
岁月静好慢
相知相惜长相伴
从容赴彼岸

蒋雯赏析:
《相敬》这首诗给人一种细水涓涓长流,温婉柔和之美。有人说,世间的幸福是一样的,不幸是各式各样的。静好此诗也同样釆用了历来幸福生活的过法和描述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幸福其实是这样简单:共同的三观,对事物认知的默契,平凡的锅碗瓢盆中的晨曦黄昏,一日日一年年携手共度,患难中相敬,岁月中静好,这就是琴瑟和鸣,这就是幸福的相伴相惜的模样。不用向外求,所有过于的热烈和一时的海誓山盟都如烟花,生活过的就是平静的日常,平淡就是最好的幸福,幸福彼岸时时就在身旁。这首诗朴实安祥平和,没有好坏起伏就是一幅最好的幸福画面,让人着迷。


作者简介:
静好,原名王静,英籍华人。现任海外凤凰诗译社社长兼总编、世界名人会荣誉社长,作品散布在各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多次获奖,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顾问。

赏析人简介:
蒋雯,笔名云竹。多年从事文学创作,是美国华人诗会会员,澳华诗艺会会员,抚州作协,剧协会员。澳华国际文学协会任秘书长,[驭风者诗社]任副社长及专栏诗评,《英国文学》诗评师,《凤凰山诗刊》特约评审。有小小说,散文及诗歌等作品在《飞天》《长江文艺》《黄河文学》等数十家刊物及被海外《世界华人微诗选》及《海外华人爱情诗精华》多种书籍翻译录用,现一直有文章在发表。
诗观:心中有诗,生活才会如诗。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部分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