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台山探洞
宋文东
2023年11月26日一早,我与好梦、君哥等10几位驴友在仲宫上了出租车,开始了莲台山探洞之旅。出租车在南部山区盘山公路上左转右拐,穿过了长清张夏镇的万亩玉杏园,于八点半在莲台山东麓的娄峪村头停下了。
也不记得这是我们第几次来娄峪了,但每次来,都会发现村容村貌发生一些变化。这次又见到几座漂亮的新居刚落成不久,水泥硬化的村路继续往山坡上的民居延伸,大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我们也为村民们都能过上好日子而感到高兴。
在山下仰眺莲台山,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半山以下为草木山林,眼下已经黄绿掺半,萧索苍凉;半山以上崖壁直立,石峰巉岏,直插云表。崖壁的皱褶中点缀着一些松柏灌木,使得整座山脉宛如一架长长的屏风似的。
我因为近日身体不佳,折腾了几日,体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对于探洞之后能否登顶心里也没大有数。及至我们爬上了半山腰的透明洞,经过了一番体力的检验,我才对自己登顶有了信心。
大家在洞口稍稍休息,喘口气。好梦拉着几位女驴友要一起集体合影。自由哥开玩笑说,今天来爬山的女士少,书亭今日又得客串一把女人啦。于是大家一起起哄,有人推着书亭过去与女士们一起合影。书亭也不介意,大大方方地走过去,好梦安排他站c位与女士们一起拍照。
入洞是一个小斜坡,借着洞口射进来的亮光,我见坡底有一块巨石像只老虎一般趴在一边,虎视眈眈,好像要给探洞者一个下马威似的。再往里走几步,洞内便完全黑下来,什么也看不见了。大家都亮起了手电或者手机照明。借着手电光,我见洞高约有二三十米,宽一二十米,十分宽敞,可以并排开三四辆大卡车也没问题。洞壁为石灰岩构成,高高低低,凹凸有致,参差不齐,钟乳石随处可见。但洞内无水,钟乳石都是那种干巴巴的形态,跟水泥一般的灰色,看来少了水的打磨,钟乳石便黯然失色了。
有的洞顶忽然高出去很多,有的地方忽然又低下来许多,忽高忽低悬殊很大,但总体都挺高的。地面虽然略有起伏,但大致平坦,行路也无大碍。也许是长久见不到雨水浸润的缘故吧,尘土很喧,踩踏无声。走不远,又见一块巨石像一座山似的靠在右侧石壁跟下,从不同的方位看,巨石的形状各不相同,或像巨轮,或像山峰,或像屏风,诡异怪诞,变幻多端,有点神秘。
在洞中间一带发现有一处内洞,在南壁,深十几米许,属于洞中之洞吧。驴友们在此轮番拍照,个个乐得合不拢嘴,嘻嘻哈哈的没完没了,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的很开心。我独自往前走了一段,在南壁又发现了一个内洞,便独自进入。我用手电照照洞壁,不很高,最多三五米,也不宽,至多两三米,比较平常。可能是我的手电光侵犯了一只在此藏身的鸟儿吧,只听欻的一声,鸟儿从我眼前飞走了,吓得我不轻。我猜这应该是只蝙蝠吧。
出洞拐了一个小弯儿,忽然看见西洞口像个太阳一般大小的圆口,红红的,让身处黑暗之中的我心里感到很温暖。随着那洞口愈来愈大,光线越来越明,可知洞尽头到了。回望整个洞穴,虽然两面通透,两洞口却不能相望,估计总长接近200米。洞口有个小下坡,从外面看洞口朝向西北,也呈三角形,与东口几乎一个形状,一般大小,像是老天有意安排的似的。
据碑文记载,透明洞东口曾设置三清神像以及范蠡、张良、娄敬像,但现在已经半点痕迹也没有了。10几年前我第一次来探洞,曾见到东洞口南侧靠崖壁处有一石台,底座上还刻有一段文字,内容为:汉朝娄敬先生号草衣子,住洞迄今千三百年矣。洞有古塑范蠡、张良先生之像,今者住洞道人徐真道及禹城善人张彦等。从石刻内容推算,这些文字应该是金代皇统年间的,迄今也已经接近千年了,虽然徐真道人及张彦等都算不上名人,但范蠡、张良有塑像在此,证明他们都跟此洞有点关系。可惜现在这些文字连同石台子也不见了。
出了洞,可见洞外山峪内林木萧索,遍山红叶几乎落尽,仅有不多的几棵红叶还在山林中显得格外灿烂,给初冬的莲台山添了一抹靓色。山林除了松柏以外,基本上是稀稀拉拉的黄叶在唱主角了。
大家沿着台阶往峪内下行,去探王母洞。石阶甚陡,但有铁栏杆和铁链,给人增加了几分安全感。大家辗转上下数百级石阶,经过三清洞、玉皇殿、王母泉后抵达王母洞。
王母洞在梯子崖半山处,洞口西向,高约2米,宽约1米,门口有副石刻对联:壶中灵药山中采,宴内蟠桃洞中寻。横批为西望瑶池。横批上面是三个大金字:王母洞。王母洞北侧五六米处有块不大的石碑贴在石壁上,乃《重修王母洞碑记》。碑文内容因有些文字剥落,漫漶不清,已经不大连贯,只能看出大概意思:民国之初,此地大旱,民众来王母洞祈雨,结果喜得甘霖,乃重修王母洞。落款为民国五年,至今不过百年多,但碑记却给人印象不止几百年似的。
洞内墙角站立一武士俑,高1.7米左右,真人大小,身披盔甲,双手按剑,赤足而立。至于是什么时期的作品,不得而知。更令人不能理解的是,武士俑为什么不穿鞋呢?
挨着武士俑的洞壁上嵌有一石碑,也是《重修王母洞碑记》。但碑已遭损坏,碎成几块,尚在的碑文字迹却很清晰。遗憾的是落款那块不见了,幸而上面铁笔周宝X还能认出“周宝”二字,第三个字最上面的“羊”字头还在。我在火龙洞外面那块民国九年《重修莲台山火龙洞八卦三清仙姑等洞记》上曾见过这个叫周宝善的名字,也是铁笔,不知道二者是不是同一个人呢?不过王母洞在民国五年曾经重修过,民国九年为什么又要重修呢?再说如果是一起重修,为什么又要单独给王母洞刻个碑记呢?
入洞几米,左面洞壁上又有一竖洞,高十几米,有石壁上錾凿的石阶通往上洞,两边还有辅助铁链。洞口仅容一人,大家依序而上。由于洞穴是竖状的,石阶坡度也接近九十度,往上登攀不仅危险,而且艰难。好在两边有铁链可以把拽,否则十之八九的人登不上去。我因为体力不济,未能跟驴友们一起登上去,但去年来时我曾经上去过,印象依然清晰。上洞横向,洞深约二十余米,高三四米,大致呈三角形。洞壁上原有王母石像,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不过仍有王母画像及贡品,说明还有信众来谒拜。洞西首有较大的缺口,可以眺望山下莲台山“U”形山峪胜景。
下洞稍矮,不足一人高,须低头弯腰进入,且愈往里愈矮。高哥弓着身子往里探了一程,说,进不去了,非得进,必须趴下身子往里钻了。我问道,估计有多深呢?高哥答道,里面黢黑,深不可测。
出了洞,大家又去寻火龙洞、仙姑洞等,好在这几个洞都在透明洞一带,且顺路。在火龙洞,君哥拉着道长哥手说,咱俩入洞房吧?引得大家呵呵大笑。
回到透明洞口,大家准备登顶。有驴友尚不尽兴,说,不是说莲台山有72洞吗?咱们才看了几个?我说,有72洞不假,但是你想一次探完根本不可能。现在已经11点了,咱们12点半还要赶到西老泉呢,以后再来探别的洞吧。
202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