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学方法’为‘学习方法’,变‘教学过程’为‘学习流程’,变‘教案’为‘导学案’,所解决的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宁陵县高效课堂工程创建经验交流会上,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李霞介绍学校高效课堂从当初的“说、献、议三段式”、“导学案”、“学案导引、当堂训练”模式到现在的“优疑思”模式的嬗变过程。

为了贯彻落实县教体局“12610”工程要求,推动高效课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达到相互融合、经验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11月28日,宁陵县教育体育局在教研室会议室召开高效课堂工程创建经验交流会,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学校业务副校长参加会议。县教体局教研室主任刘广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有教研室副主任赵亮东主持。
刘广选首先对近段工作进行了安排,接着,他结合实际谈了自己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教师的角色始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导演,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发挥的课堂,是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的课堂,是学生参与度高、课堂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堂。
会上,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学校业务副校长分别就“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以及研究成果逐一进行了交流。
县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李瑞芳介绍高效课堂新模式“预展测三步”:精心打造的高效课堂模式,教师参与进去,适时调控讨论的方向和重点,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
自2017以来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桃李杯”高效课堂大赛活动成为县第三实验小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有效途径。
“我校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了以‘四有’(有趣、有序、有效、有声)为理念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智能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能力和品质,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县第四实验小学副校长黄世英就“四有”模式展开介绍。
“我们的做法是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切入点,全乡各中小学努力探索‘四坚决六步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孔集乡中心学校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加强乡本教研,全乡分学科分年级组建十二个乡本教研平台,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导学案展示交流,课堂问题集体研讨,先进经验交流研讨。”刘楼乡中心学校推出高效课堂创建新举措。
“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做到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宁陵县实验中学在高效课堂工程创建上提出了“三个精讲、三个不讲”。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学会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乔楼乡中心学校把抓好学习小组建设作为推进高效课堂创建的重要抓手。
“我们就是要通过经验交流的形式,让大家开阔视野,借鉴经验,更新理念,达到一校引领(第一实验小学)、三校示范(第二实验小学、孔集乡中心小学、石桥镇中心小学)、全县百校齐动的良好局面,推动高效课堂走深走实。”县教研室副主任赵亮东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