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雪亮工程’,我们的工作更好开展了,社会治安防范工作通过它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区内治安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11月28日,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公安分局负责人介绍说。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把“雪亮工程”作为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有力措施,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有机整合,着力构筑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致力解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最后一公里”问题。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示范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基层导向,聚焦“雪亮工程”盲点补建、在线率提升和实战化应用等重点,把“雪亮工程”建设联网应用作为深化平安法治创建的有力抓手,查漏补缺、整合资源、纵深推进,切实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聚焦“全域覆盖”,加大前端点位建设力度
示范区紧紧围绕“全域覆盖”的目标要求,合理分配监控点位资源,聚焦主要道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等,扎实开展点位建设联网工作。尤其是今年以来,示范区中小学校新增监控点位11路,牡丹江路沙河桥新增监控点位1路,乡村监控点位新增26路,且均已完成联网工作。
“示范区30个行政村已全部达到不低于6路监控点位的目标要求,城区主干道、次干道、重点场所等监控点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示范区综治信访办负责人说,“近阶段,我们正在对各级党政机关、新建小区开展点位增设工作,预计年底新增联网视频点位19路,全力消除治安防控盲点,达到‘全域覆盖’的目标要求。”
聚焦“全时可用”,全力保障监控点位在线水平
示范区招标专业维护团队,对全区现有268路视频监控进行全天候运维服务,确保视频监控在线率持续在90%以上;制定“雪亮工程”监控室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设施的安全运行以及社会治安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加强与运维团队沟通,对发现位置不正、图像遮挡、断线黑屏等问题第一时间告知并维修,有效避免了“调取影像掉线、关键时刻掉链”现象发生。
聚焦实战应用,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示范区充分应用现有各类视频监控资源,开展重点人员布控预警,动态掌握重点人员各类苗头性、行动性信息。在“雪亮工程”的震慑作用下,全区发案数逐年下降,尤其是今年以来,示范区通过“雪亮工程”协助破获治安案件25起,刑事案件8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5人,协助办理交通肇事案件8件,获得了上级领导和辖区群众一致好评。“雪亮工程”工作实战化成效显著,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水平加速提升。
现如今,“雪亮工程”已融入到了全区的各个角落。走进示范区,抬头就能看到的监控摄像头,它就像是网络中的一只“天眼”,24小时守护着社会安宁、群众安全。
“我们将持续抓好点位建设、运维管理以及实战化应用等工作,推进‘雪亮工程’规范化、高效化、智能化,及时预警风险隐患,有效防矛盾、降发案、助破案,全面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争创‘平安法治星’注入新力量。”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