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假高山
●作者/安焱(陕西宝鸡)
我多次听人背地里叫他“假高山” 。我原以为他姓贾,名高山。其实他原本就不姓贾,而姓李,名也不叫高山,也没读过高三,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他之前不是我村子人,我认识他却很早很早。
那是三十多年前我上初二的暑假,我远离故乡去工地当小工,给自己挣上初三的学费。在咸阳商城内建国路小学,我第一次遇到老李。
城里学校学生放了暑假。我随乡亲出远门去那里干修补活。主要是把几座学生不用的大房教室改造为老师住房。
在那异土他乡的校园,我感到陌生又熟悉。在那里,我认识了老李。老李那年不到三十岁,未婚,看上去显老,有四十出头。人干瘦干瘦,留着平头,干活很有力气。
之后二十多年过了,我一直没见他。有一天,我去村西头商店买几包盐,偶尔碰上他。我惊讶地问:“老李,你咋在这儿?!!!”
“我咋就不能在这儿。”听罢我阴阳怪调提问他的老李,生气地走了,脚一拐一拐的。
他走后,商店门口其他的人又后问我道:“你咋认识老李?”我说,我俩早都认得。
后来,我多次在村子见到老李,我也很热情的跟他主动打招呼。听说他祖藉宝鸡千阳人,前些年,在我村子上了门,给一家姓高的人家顶了户。这个姓高的在家族中排行老三,娶了媳妇,生两个儿子娃,没养大成人。有一年,外出打工这个“真高三”突然失踪了,三五年不见回家。有人说当了和尚,有人说不在人世了。
为了能名正言顺地帮一个女人把两个儿子养大。不打算带子改嫁的高三媳妇,不得已招了个男人,就是老李。因为老李顶替了“真高三”的位置,扮演着“真高三”的角色,完成着“真高三“未完成的养家糊口的使命,所以村子人给老李起了个外号叫 “假高三”。
假高三老李不辱使命,进高家门近三十年了,把高三的两个儿子不但养大成人,并都成了家,还当起了爷爷,真是了不起!
我家之前修盖过几次房,都有他参与其中劳动的身影,可我并没过多参与,对他也不怎么了解。而今年的盖房,我从头到尾跟踪建设,他也在建设队伍中。我跟他打了几次交道,发现这个人确实很卖力,很勤劳。也从不说是非,不报怨。每天上工来的最早,回的最迟,从不迟到早退,算一个优秀的合格的小工。
一辈子干小工的他家里建筑工具,他家里几乎都有。譬如:瓦刀、模子、电锤,羊角、水平尺,锯子………
不论他给谁家干活,他都很舍力。只要主家需要,他都无私奉献他的工具给主家用。这也是他一辈子有干不完的活,招主家喜欢,邀请他干活的原因之一。
记得有一天,工地打完混泥土,吃过午饭的他不请自去,匆忙跑工地上二楼,主动积极的用塑料纸去铺怕烈日暴晒裂缝的线交面。
每日上工,他的三轮车车厢内,放的不是自家的电锤,就是自家的铁铲等工具。他心里老为主家人着想,上班尽可能把要用的工具全都带上,保证不影响上班工活。
后来,我还一次次看到老李在工地风雨中一拐一拐湿透衣裤用架子车拉砖头;灰头土面的在地沟里钻洞孔;他用自家烧油的三轮车给工地免费倒建筑垃圾……
出门干活 ,对干了一辈子小工,用双手下苦力挣钱的老李 而言,他是认真的。 他要对得起老板给他的那份工钱。有时工头派他重活、脏活、累活。他毫不怨言,也不邀功。
前段日子,刚通知发工资当天, 他急着领工钱,说他要去给二儿在村西头另买一院庄基。
二年前,他还拿他干活多年攒的舍不得吃,舍不得花的二万多块钱,给大儿买房添补用。
农村好多与他同龄,比他能干的男人,不是孩子找不到媳妇,就是孩子结婚不久又离婚了。而上门高家的老李家却老少和睦,平安健康!
如今,两个养子都结了婚,生了孙子。常见做了爷爷的老李有了孙绕膝之天伦之乐。
老李的这份厚德也迎来两个养子对他很尊敬。“假高三”并不假,他是不随他姓的两子养子今生值得依靠的一座真正的高山!
安焱:原名安红朝。昵称麒麟才子。1972年生。陕西扶风人。中国新时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曾用修行名“拈花居士”。著有《安焱诗文集·天上的脚印》《安焱散文集·与天相隔》《安焱短篇小说集·红唇留香》《六瓣芙蓉》以及长达52万余字的长篇小说《虎凤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