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驻马店市西平县柏城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只见几名社区志愿者正利用晴好天气淘麦、晒麦,然后加工成面粉用于日常生活。赵书莲在这里做义工已经六年了,她告诉记者,这里住的大都是孤寡老人。乡里乡亲的,她一有时间就来照顾他们,除了照顾一日三餐,她和其他志愿者还帮助及这里的老人们在附近开垦了一片土地,种上了各种蔬菜,让老人们实现自给自足,增加老人们的幸福感。这不,凉亭旁,几位老人听着音乐跳起了健身操,惹得欢笑声一片。“在这儿生活得很美,平时有人唠唠嗑,中午饭顿顿有肉和鸡蛋,美着呢,感谢党和政府!”李志全老人大着嗓门说,幸福溢于言表。
这是保健医院还是日间照料中心?走进柏城街道三里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只见几十名老人正在做肩颈腰腿调理,用仪器一次做40分钟。老人们边做边争相告诉记者:调理后身上明显轻松多了!在“足浴”室,几十名老人正在泡脚。“舒服!浑身微汗。里面有中草药包,祛湿、活血化瘀。”63岁的夏全老人边擦脚边说,“泡完之后连走路都特别轻松!”“你看,我们这儿有书法室,剪纸室,还有人下象棋,吹葫芦丝,应有尽有。”唐永强院长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孩子们上班去了,他们在这里白天接受照顾,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美着呢!”
柏亭街道黄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也是各种设施齐全,志愿者由人大、组织部、柏亭办事处和民政局工作人员组成。来这儿的老人可以看看书、打打麻将、聊聊天。这里的饭菜很便宜,午饭每人10元、晚饭每人6元,周到的服务和优惠的饭菜价格吸引了不少老人前来就餐。“小食堂”撬动“大民生”。这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真正把舌尖上的服务作为心尖上的要求,以实际行动温暖老人的心,让老年人休闲有了去处、娱乐有了伙伴,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到柏苑街道王店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时已是中午。这里的老人们已吃上热气腾腾的猪肉白菜馅水饺,不爱吃肉的老人吃的则是番茄鸡蛋面,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享用的是工作人员做到“小锅饭”。一位叫彩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居住的大多是五保老人,还有一部分是家中无人照顾的老人,也有一部分是自愿来这里居住的,目前一共有65位老人在此居住。
刚吃过午饭,操场里热闹起来,一群“老小伙儿”开始打篮球、踢踢球,精气神儿丝毫不逊年轻人。休息室内干净整洁的床铺、电风扇、饮水机等生活设施齐全,三五成群的老人在搓麻将,一派老有所养、其乐融融的景象。
立足民生保障,推进民生工程。近年来,西平县困难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要求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设立、社会参与”的原则,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实现了“托养一人,解脱一家、脱贫一户、温暖一方”的目标。
成立了县长任组长,有关县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困难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领导小组,为保障托养中心可持续发展,2021年县残联、民政局、财政局等8个局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管理的通知》,为托养中心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西平县第一托养中心、西平县第二(盆尧镇)托养中心委托第三方经营,实行公办民营、政府购买服务,西平县按照每人每月2200元的标准,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为托养人员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据了解,西平县投入资金3354万元,用于集中托养工作。其中,投入2878万元,高标准建设了7个集中托养中心,配备了康复训练室、医疗卫生室、文化娱乐室、洗浴间,所有房间安装空调、电视,统一配备护理床、床上用品和换季服装,满足了托养人员的日常生活和康复需求;投资735万元,在每个托养中心安装了智慧用电、监控、自动烟雾报警、床头呼叫、自动喷淋五大系统,消除了安全隐患,使托养对象人身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托养中心护理人员与托养人员同吃同住,做到屋内勤扫,衣服常换、身体常洗,托养人员从吃饭、穿衣、如厕、洗澡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服务。同时还成立监管领导小组,对集中托养中心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确保托养人员能够享受到优质服务。
西平县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整合,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把脉群众需求,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大事小事。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是西平县近年来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的最新成果,真正实现家门口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