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中史话大家谈:仰天长啸一髯翁 琐忆陈天啸老师
编者按:
陈天啸(1923~2002) ,生于重庆巴县书香之家。蜀中诗人、书法家、书法教育家。解放时入二野军大,旋随军入藏,后转业到四川泸州市电业局子弟校任教,主授书法课。生前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学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泸州市诗书画院顾问,泸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天啸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为当地颇有名望的爱国商人,其父陈厚庵先生,早年毕业于上海音乐研究院研究生班,为我国现代著名作曲家,曾任上海音乐研究会会长。著有〈〈宋词新歌集〉〉、〈〈松风〉〉、〈〈建设新贵州十曲〉〉及学生教材等歌曲,是最早将京剧曲调谱成工尺谱的先驱,为我国现代京剧曲谱的奠基人之一。父辈谦恭好学、诗礼传家的传统深深影响了天啸先生。良好的家学也赋予天啸先生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先生一生曲折、坎坷,极富传奇色彩。他禀性刚直、豪爽豁达;勤奋执着、治学严谨,博学多才。“万缘可断,一往无前”、“齐天地寿考,作精神富豪”是他高尚人生哲学,终身奉行之。他时常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悲悯心态和历史责任感,惜时如金,只争朝夕,直至病重之际,仍心系书坛、耕耘不息。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诗词、书法的创作和普及工作,桃李满园,德艺双馨。先生平生沉湎中国古典文学和书法艺术,一生博览群书,以“小巷名流”自誉,强调“先文后墨作书家”、“作字常标撰并书”,是倡导自撰自书“江阳书风”的当代书家。
于书法方面,先生长于行草,尤擅楷书,在书法教学中极为重视楷书的基本功练习。先生著有《陈天啸书千字文》、《结构楷书》、《陈天啸七言绝名100首》、《陈天啸诗词联集》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发行的楷书字帖《陈天啸书千字文》,是一本孚有时望的好书,其功力之深,不独“皆是颜(真卿)、钱(南园)之绪”,“可谓已经融铸为体”,自具一家风范。欧阳中石教授在书信中对此贴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笔笔合法,字字合度”,“的是习书之法门津梁”,“拜读之后,口心罄折”。中国书协顾问、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看到此书爱不释手,连连称妙。说该书“功力深厚,笔法老道,结体生动活泼却又法度森严,可谓行行精美,字字匠心”,“是我所看到的当代书家所书楷书千字文中最好的一本”。其书法功力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当书界朋友设宴为先生祝贺时,先生掀髯笑曰:“如能在有生之年,再出一本书法作品,收入百来件作品,我就此生愿足,死而无憾了。”
先生创作了大量高品位书法精品,其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荣宝斋》等收藏;诗词书法作品被载入《当代书法家诗词墨迹选》、《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岷峨诗稿》等;诗词鉴赏作品被选入《花鸟诗词鉴赏辞典》。
※ ※ ※ ※ ※
仰天长啸一髯翁 琐忆陈天啸老师
最近,史话群的一些朋友都在谈论陈天啸老师,谈他的书法,他的诗词,他的人格魅力。我和天啸老师没有过多的交往,只有一些零星的回忆。
李韵①老师,是我的好友,他家里挂着四张《沁园春.雪》的条幅,书写者即陈天啸,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几年后,李韵老师逝世。
十多年前,我在肖巷子地摊上发现有人在卖这几幅字,我花了三百元把它买下来了。后来,我把它转送给了李韵的女儿李梅,算是对亡友的一个交待。
!
陈天啸四条屏《沁园春 长沙》(缺两屏)
我第一次看见陈天啸老师,是在李韵的追悼会上。我看见陈老师孤寂地坐在一个墙角下,连忙过去向他问好,并请他写幅挽联,他思索片刻后,说:要得,就写幅现成的吧,这就有了“身居猫耳洞胸怀四化,心系龙传人勇冠三军”这幅书法作品。
李韵撰 陈天啸书
记不清是哪年的事了,一中校方约请了几个文化名人在学校开了一个座谈会,征求对如何振兴泸州一中的意见。来宾有谢守清、陈天啸等,校方则有朱抚季、黄锦丰及几个中层干部,我和李文艺也叨陪末座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有个小插曲,总务主任发言说,学校新修了一幢教学楼,请大家给它取个名字。朱抚季校长首先发言:叫葵藿楼②吧,谢守清老师表示同意。我却不知天高地厚的提出不同意见:叫启明楼。天啸老师表示支持,并解释说:启明,既表示启迪聪明才智,也有朝气蓬勃振兴一中之意。其他人也就支持陈老师的说法。
名字定下来了,又请陈天啸老师写楼名,陈老师欣然应允。
会后,我和李文艺陪陈老师在校园转了一圈后,又请他到会议室休息一下,又厚着脸请他为我们各写一幅字,待陈答应后,李文艺立即到办公室拿纸笔墨砚。陈老师叫我们自己说写什么,李文艺的是:公生廉,廉生威;我的是:油干灯草尽,桃李自芳华。给我的那幅字在几次搬家中不知去向,李文艺那幅还在吗?
几天后,我和李文艺在校园摘了几串葡萄,到陈老师家去拜访,顺便取回他为学校写的启明楼几个字。字写在巴掌大小的一张纸上,字经过放大处理才做在墙上。
泸州一中瓦窑坝校区启明楼
陈天啸 题写 蓝集明摄
①李韵(1926-1986年),泸县太伏镇人。泸州一中教师。李韵自幼家庭贫寒,小学未毕业,拜师边学中医边学写楹联,研习书法。l6岁,先后到泸县粮管会、泸县政府任缮写。1944
年,到小市久大盐业公司泸县运输处当文书。1945年春,到泸县县立女子中学任缮写。抗战胜利后,李韵以对联、诗文等文艺形式,投身于反内战、争取民主的活动,以“牛凡陀”为笔名,发表了《人力车夫之歌》、《三个月没发薪水》等诗文揭露社会的黑暗。
1949年3月,李韵被选为泸县四所学校的教员代表,向泸县政府请愿。罢教五天,取得胜利。1949年夏,任泸县女中地下团支部副书记。12月,编辑出版了《闪电报》迎接泸州解放。1950年初,参加了泸县征粮剿匪战斗。3月,回太伏镇,担任文教、民政助理员。后到泸州农校、宜宾农校任教。1953年,创作出剧本《入社以后》、朗诵诗《刘大胡子》、《王社长学文化》等,讴歌新中国的巨大变化。
1957年,被打为右派,受到降级、下放劳动的处理。李韵面对坎坷,处之泰然。1976年,李韵执教泸州一中,任高中语文教师兼语文教研组组长。其间,李韵发奋创作,一副
副楹联、一首首诗词相继被国内刊物选用。同时,还协助市政协筹办书画展,为“黄河碑林”书写诗词。1986年春节前,李韵在泸县胡市镇现场撰“小平长寿”嵌字联一副:平畴千里荡春风,年丰人寿;小康万户怀党泽,山高水长。
李韵撰并书
这副嵌字联,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被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收藏
②葵藿,单指葵。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对上赤心趋向。语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唐 柳宗元《为崔中丞请朝觐表》:“葵藿之诚弥初,犬马之恋逾深。”宋 苏轼《乞常州居住表》:“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誓倾葵藿陈廊庙,祈万寿,比嵩乔。”
书法家陈天啸 魏闻声绘(1995年 纸本)
(本期编辑 蓝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