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歌
王祥辉
脱贫攻坚是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指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8年弹指一挥间,多少心酸换笑颜。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路披荆斩棘、爬坡过坎,终于迎来了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伟大胜利,但鏖战初歇,号角再起。2021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我从县委党校驻白毛坪镇卡田村脱贫攻坚工作组组长转换成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开启了乡村振兴驻村之旅。(编者注:白毛坪镇卡田村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

白云湖湖畔环湖而居的胜利村一角(王祥辉 摄)

白云湖湖畔环湖而居的胜利村一角(王祥辉 摄)
2023年5月,全县第一轮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部分工作队进行了轮换,我们单位驻村工作队被组织上安排到白毛坪镇胜利村。胜利村虽然同是白毛坪镇,但由于该村曾经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过往,外界传闻和印象不是很好,因此迟疑是否去胜利村,后来转念一想,反正到处都是工作,还是一切随缘吧!于是很快成为胜利村党支部的一员,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在胜利村乡村振兴的征途上。“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沉淀,我感觉胜利村有很多值得称赞和歌颂之处。
胜利是个好地方
古藤虬蔓,林木苍劲,青山滴翠、碧波倒影,水天一色,鱼跃鹰翔,乘舟穿行,渔歌互答,其乐无穷,白毛坪镇胜利村就置身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城东南方白云湖湖畔这千回百转的画廊之中。

胜利村的秋日晨光(杨进怀 摄)

县委党校与移民中心乡村振兴工作队顺利交接合影
胜利村四面环山,中为平地,纵贯小言溪,两岸阡陌纵横,驻地海拔530米,距白毛坪镇北3.5公里,总面积11.59平方千米,其中林地面积991.6公顷,旱地29.75公顷,全村14个村民小组,338户1430多人。1998年修建白云电站,白云湖蓄水发电,低于海拔520米的9个组的村民集体搬迁,梯级聚落于小言溪岸东西向山坡。胜利村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明正统七年(1440)建下小言寨,辖塘乾、大寨、冲头、寨背底、包里 5 个自然村。胜利村1950年为小言村,1956年为下小言农业社,1958年建胜利大队,1961年析出部分界地,仍用原名。1981年以境内片村更名为下小言大队,1984年改建为下小言村,辖 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2017年,青丰村合并下小言,更名为胜利村。2019年,新修了砖混结构的胜利村服务中心,原有木结构的老村部作为村卫生室、食堂和驻村工作组的住房。县委党校常务校长陈曲波在胜利村现场考察时,看到村部优美的环境高兴地说:“胜利是个好地方,我们要借助乡村振兴的机会,充分发挥党校优势把胜利村各项工作进一步搞好!”

胜利村铁索桥观光游客络绎不绝(杨宗敏摄)
胜利村不仅风景优美,还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如:猛虎下山寨背底,仙人撒网包背底,观音打坐冲脚底,螺丝下海石背底,三条上水圳(水由下而上),象鼻山的溪口大王等。胜利村的动物王国里有蛇、娃娃鱼、石蛙、牛蛙、甲鱼、乌龟、水人参、竹狸等数十种野生动物。村民建筑大都采用杉、松、梓、竹作材料,单层吊脚楼式、形状各异,古朴典雅,令人留念忘返。
“甜蜜歌儿”飞四方
胜利村是城步古苗寨之一,这里民风淳朴,勤劳智慧。无论你走到哪个自然村还是哪个村民小组都看不到麻将馆之类的“悠闲之所”,他们大都忙在山里山外,很少聚众打牌。支部书记杨宗敏每天早晨基本上是六点起床,从油茶林、罗汉果、板栗林等产业基地到县城,到村部,到镇政府,进城跑项目,开会领任务,都是忙的时候多;秘书杨培仁也是城里、村里两头跑,他养了蜜蜂,种了10多亩小米,还要负责罗汉果基地的管理,村里村外的日常工作也不能落下,我是感受到他们真的辛苦。但是他们说,这是“自己的选择+群众的信任,只要领导和群众认可,再累再苦心也甜!”
“四区”人热情好客是众所周知的。(编者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行政划分区乡,白毛坪一带为“四区”。)初到胜利村秘书杨培仁家里的时候,他的家人除了递给我们茶水,还给我们每人端了一杯蜂蜜,我闻了闻,好香!那是带着花香的原汁原味的土蜂蜜。因为我体重超胖,正在减肥,不敢吃甜的,杨秘书做我的工作,说这蜂蜜都是他自己家养的,都是自己山上和白云湖周边山上放养的蜜蜂通过采野山花所酿成的,绝对不打药、不除虫、纯天然、无公害的花蜜。我心为所动,果真一下子把蜂蜜干掉了,真的入口即化,香甜不腻。
胜利村老支书杨宗晶告诉笔者,他今年在自己的责任山梨子冲养了100多箱蜜蜂,在白云湖周边山上放了120多箱,预计今年可产蜂蜜1400公斤左右,目前已经获利5万余元。人养蜂,蜂养人,原生态养蜂需要精力和技巧,为了确保土蜂蜜的品质,杨宗晶坚持用最土的方法饲养蜜蜂。他虽然年过六旬,但依然跋山涉水,常常爬上悬崖峭壁和岩洞山口放置蜂箱,养蜂既锻炼身体又获得了经济效益。在杨宗晶的带领下,退休干部杨宗士与儿子杨培仁也加入到养蜂行列,发展土蜂近100箱。目前,胜利村杨福礼、杨宗宏、杨小红、杨进友等10多户都驯养有30桶以上土蜂,成为了胜利村的养蜂大户。据不完全统计,胜利村今年养蜂至少是500箱以上。杨宗晶告诉笔者,胜利村的蜂源主要有乌桕、拐枣、雪花等,统属中蜂,本村地盘和白云湖周边18岛屿凡是有花有树木的地方都有胜利村的蜂箱,最热闹的是大溪和渣洞。土蜂在如此山清水秀的环境中采集到的野花蜜,经过蜂巢近一年的自然酿制,生成了富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活性酶等成分的高品质土蜂蜜,加上最原始的采割方式,保留了蜂蜜最原生的味道和营养成分,从蜂桶里把蜂蜜整块取出后用纱布过滤装瓶的蜂蜜也是纯天然、无污染、无添加,是给病人、中老年人调理滋补的上品,其药用效果明显。

图为胜利村杨培仁家生产的纯天然土蜂蜜和优质小米(杨培仁摄)
为了给胜利村养蜂人员提供蜜蜂养殖技术培训、信息咨询、销售服务、组织成员采购蜜蜂养殖所需的生产资料,杨培仁注册资金60万元成立了城步白云湖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杨培仁在外发展的战友一次性为其订购200瓶,获利2万多元。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罗金平通过联系朋友段才太将胜利村蜂蜜推荐到汇丰农业销售平台。目前,胜利村土蜂蜜通过自媒体、微信朋友圈、网络等平台销往了上海、广东、深圳、广西桂林及本省各大城市等,胜利村“甜蜜事业”的歌儿从胜利村飞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胜利是座“花果山”
胜利村缺乏土地资源,又属于南山国家公园核心区,严格禁止规模化产业开发,加之白云水库禁止网箱养鱼和旅游餐饮服务,给群众发展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制约。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县移民事务中心驻村工作队及后盾单位领导把群众的企盼作为努力的方向,先后投资20多万元实施村主干道灾毁路段的修复项目;完成了村办公楼屋顶改造;完成了茶园水灾毁水坝修复项目,落实了油茶林基地产业道路硬化项目19万元;实施的茶园水组道硬化20万元、义山头饮水工程18万元;冷田产业路硬化15万元;争取县农业农村水利局落实了对冷田冲排渠1200米、青峰上洞灌渠和机耕道项目等3个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共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完成县交通局对到村公路修复及安全防护项目,投入资金75万元。县委党校乡村振兴工作队接替移民中心工作队后迅速调整、完善工作思路,持续接力补齐胜利村基础设施短板,寻找水源重新架设因干旱枯竭的自来水,修复水毁堡塘,争取实现灯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利用党校的资源优势致力打造胜利村文化园和党性教育示范基地。

图为县人大副主任漆小玲(右一)在白毛坪镇胜利村调研时与脱贫户分享苗乡梨丰收的喜悦。(王哲民摄)
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拓宽稳定增收途径,带动群众本土就业,乡村振兴工作队与村两委形成了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共识。2021年,工作队与村两委决定加强村集体山场的管理,由党员杨培根牵头对界背山板栗林进行改良,重新嫁接、抚育、追肥,开发面积300余亩。去年年初,村支书杨宗敏牵头组织村民对茶园水320亩油茶林进行了施肥、抚育,加强苗木的培管,开发。在巩固村集体经济油茶林基地开发的基础上,胜利村今年又发展罗汉果200亩。至此胜利村已发展苗乡梨230亩、板栗300亩、罗汉果200亩、茶树林320亩,果品产业达1000余亩。8月19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漆小玲到白毛坪镇胜利村调查了解乡村振兴工作组和村两委的工作,走访了部分群众,现场察看了罗汉果等产业基地,看到胜利村连片丰收在望的果园,感到非常高兴,她对我们驻村队友说:“胜利村是个库区移民村,地理环境等方面都受到制约,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我们要继续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把群众喜欢和热衷的事情办好办妥!”

胜利村罗汉果基地一角(王祥辉 摄影)

图为白毛坪镇人大主席在胜利村调查了解罗汉果生产及销售情况(杨小容摄)
秋收时节,笔者在胜利村采访得知,今年罗汉果初试成功,亩产达到5000个左右,总产近90万个,虽然市场低迷,效益不甚理想,但村民提供土地流转的收入达10多万元,村内留守劳动力劳务用工收入达40万元,7组村民杨培玉仅罗汉果基地务工收入就达1万余元。300亩板栗林去年挂果5000多公斤;今年较去年产量明显提升,大约1.2万公斤左右,村集体收购1万余斤,由于市场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后期交由村民自由采摘。苗乡梨今年也喜获丰收,杨宗晶一次性发往深圳200件收入2万元,加上零星销售,总收入达3万元。胜利村在乡村振兴中逐渐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中国当代最高领导人深刻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作为驻村工作队员的我必将尽心竭力,干好本职。我真心祈愿脱贫村家家户户粮满仓,果满园,钱满袋,衣食无忧,祝愿胜利村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高唱凯歌,再创辉煌!(2023.10.24)
作者:中共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党校 王祥辉(1521199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