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秋
●文/许建忠
秋天,以自己独特的英姿激发多少文人墨客写诗作赋,抒情壮怀;秋天,因自己个性化的特征引发出多少充满哲理的思考和生命价值的感悟。五十多年对秋的经历和思考,深切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诗意和哲理。生命在秋天里绽放,经历由冬到夏的不断洗礼,经受由春到秋的无数次涤荡,四季轮回的循环往复,印刻生命成熟的每一个细节。
秋天,最为丰富多彩的季节,既有丰硕的果实和斑斓的色彩,也有凋零的落叶和凉爽的秋风。春天里种下的执着,在秋天的一瞬间放下,过去的执念似乎是一场错觉,站在秋日里看到生命的真谛。百花再娇艳终有凋谢的时候,凉风再舒适也有停歇的时候,生命再辉煌终有暗淡的一天。人生也是如此,既有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机遇,也有失败的苦涩和挫折的困扰。如果把人的一生也如这季节分为春夏秋冬,那么秋天就是人到中年及中年以后的全部生活。生活中沉甸甸装满了从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全部付出和艰辛,有太多的不容易,有太多的不如意,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有太多的力不从心。正是有无数次的选择,有无数次的努力,有无数次的失败,有无数次的成功,才换得饱经风霜后的成熟。秋如人生,深深蕴藏着辛勤付出后的收获,艰苦卓绝后的成功,喜获丰收时的微笑,掌声响起时的自豪。
出生在秋天的生命,对秋天更是情有独钟。如痴如醉的迷恋秋天,不顾一切的拥抱秋天,天经地义的享受秋天,情不自禁的回味秋天。时常忆起五十多年前那个秋天的早晨,一个小生命悄然降生。从小听母亲述说我出生时的情境,仿佛真是亲身经历,刻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总会默默的想起和母亲有关的点滴。秋日清晨的露水,打湿母亲辛劳的裤腿,初升的朝阳透过窗户,洒满婴儿的脸庞和母亲的微笑。金色的田野麦浪翻滚,汗水湿透母亲瘦弱的衣背,时时眺望田埂上玩耍的孩子,和谐景致定格永恒的母子情深。秋风中满是瓜果飘香,院子里母亲正忙着收拾场活,邮递员送来了儿子的录取通知书,母亲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把幸福的泪水抖落。那年秋天,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母亲把我的背包塞的满满的,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泪水把母亲的身影模糊。那年秋天,我背井离乡来新疆工作,母亲抹了一夜的泪,车站上千叮咛万嘱咐,挥手告别后不愿意离云的万般不舍,一直揪着我远去的心。那年秋天,忙里偷闲回老家看望父母,村口大柳树下翘首企盼的身影,见面后喜极而泣抚摸脸庞的嘘寒问暖,一日三餐不重样吃不完尝不够母亲的味道。
站在秋天里,欣赏大自然的无限壮美,联想到成熟后出现凋零的状态。金黄的稻谷、火红的枫叶和硕果累累,这些秋天的美景,自然而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丰富。接下来出现的就是秋天带来落叶的凋零、花朵的萎谢和草木的枯黄,这让人不禁思考起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正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所描写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真是不敢想像,更不愿意承受。秋天,最为真实的把季节呈现;秋天,毫不保留的把人生记录。
人生如秋,现实的美好背后是无数的挫折。人生在追求成功和成长的同时,自然会尝受失败和挫折。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成功。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为霜满天凉。秋夜的窗外雨点飘落,母亲的老花镜在灯光下晃动,满头白发遮挡不住岁月的沧桑,远方的思念悄悄进入梦乡。深秋的寒意包围了村庄。母亲被病魔侵扰住进了医院,医生无能为力儿女无可奈何,心脏在万般不舍中停止跳动。悲伤逆流成河,无法挽救母亲的生命,难过泪如泉涌,无法弥补不孝之子的遗憾。只留下秋去冬来后的无限思念。在秋日里答应母亲,会常回家看看,却一次次被各种理由欺骗;秋日里承诺退休后陪母亲到处转转,又因母亲突然病世而成了终身的遗憾。秋日里离开家,离愁别绪,牵挂思念;秋日里回到家,人去楼空,孤寂凄婉。
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息,自然而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苦和甜。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给人以无限的欢快和振奋。秋天的凋零,秋天的枯黄,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悲凉和苦涩。亲身经历的体验,发自内心的感受,人生苦与甜的交织,时刻警示我们倍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学会感恩和知足。在秋天的怀抱中,找到生命的真谛和意义。早有哲人如诗云:“人生如秋独自凉,任凭风雨白发多”。感慨万千难逃过,人到中年季到秋;不怪风雨不怪天,心淡然,情从容,不念过往。岁月逝,人疲倦,静看花开花落。
秋如人生,一幅壮美的山水画,画不完人间无限的美境;人生如秋,一首意境悠远的诗行,写不尽人生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