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一百一十一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与“与世同君”“地仙之祖”呼应,影射“万寿帝君”“明世宗”;“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影射“二龙不相见”“朱载坖是嘉靖皇帝之香火传人”;“上清天上弥罗宫”影射明世宗是“太上大罗天仙总掌”
——“与世同君”之“世”与“势镇汪洋”之“势”呼应,暗颂明世宗灭倭寇万世流芳;“万寿山弥罗宫”与句容茅山“万寿台”呼应,影射明世宗“万寿宫”和花果山“镇倭之台”;“五百年前”影射“前朝”故事;“之祖”影射世宗封生父“兴献王”为“大帝”“进太庙”
“万寿帝君”,“大罗总掌”。
“万寿之台”,“世镇汪洋”。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是有大格局、大思想、大技法、大寓意的,百年间“蒙蔽”了很多专家学者。
“藏名藏谜”,“料遇知音”。
“万寿山”“与世同君”等见《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却说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那观里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夥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简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当日带领四十六个上界去听讲,留下两个绝小的看家,一个唤做清风,一个唤做明月。清风只有一千三百二十岁,明月才交一千二百岁。镇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仔细。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二童道:“师父的故人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大仙道:“他是东土大唐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二仙童闻言,谨遵师命。那大仙临行,又叮咛嘱咐道:“我那果子有数,只许与他两个,不得多费。”清风道:“开园时,大众共吃了两个,还有二十八个在树,不敢多费。”大仙道:“唐三藏虽是故人,须要防备他手下人罗唣,不可惊动他知。”二童领命讫,那大仙承众徒弟飞升,径朝天界。
却说唐僧四众在山游玩,忽抬头见那:松篁一簇,楼阁数层。唐僧道:“悟空,你看那里是知什么去处?”行者看了道:“那所在,不是观宇,定是寺院。我们走动些,到那厢方知端的。”不一时,来于门首观看,见那——松坡冷淡,竹径清幽。往来白鹤送浮云,上下猿猴时献果。那门前池宽树影长,石裂苔花破。宫殿森罗紫极高,楼台缥缈丹霞堕。真个是福地灵区,蓬莱云洞。清虚人事少,寂静道心生。青鸟每传王母信,紫鸾常寄老君经。看不尽那巍巍道德之风,果然漠漠神仙之宅。 三藏离鞍下马,又见那山门左边有一通碑,碑上有十个大字,乃是“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长老道:“徒弟,真个是一座观宇。”沙僧道:“师父,观此景鲜明,观里必有好人居祝我们进去看看,若行满东回,此间也是一景。”行者道:“说得好。”遂都一齐进去,又见那二门上有一对春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行者笑道:“这道士说大话唬人。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此话说。”八戒道:“且莫管他,进去进去,或者这道士有些德行,未可知也。”
及至二层门里,只见那里面急急忙忙,走出两个小童儿来。看他怎生打扮——骨清神爽容颜丽,顶结丫髻短发戟。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环绦紧束龙头结,芒履轻缠蚕口绒。丰采异常非俗辈,正是那清风明月二仙童。 那童子控背躬身,出来迎接道:“老师父,失迎,请坐。”长老欢喜,遂与二童子上了正殿观看。
原来是向南的五间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那仙童推开格子,请唐僧入殿,只见那壁中间挂着五彩装成的“天地”二大字,设一张朱红雕漆的香几,几上有一副黄金炉瓶,炉边有方便整香。
唐僧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炉,三匝礼拜,拜毕回头道:“仙童,你五庄观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童子笑道:“不瞒老师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是家师父谄佞出来的。”三藏道:“何为谄佞?”童子道:“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那行者闻言,就笑得打跌。八戒道:“哥啊,你笑怎的?”行者道:“只讲老孙会捣鬼,原来这道童会捆风!”三藏道:“令师何在?”童子道:“家师元始天尊降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行者闻言,忍不住喝了一声道:“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什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什么!”三藏见他发怒,恐怕那童子回言,斗起祸来,便道:“悟空,且休争竞,我们既进来就出去,显得没了方情。常言道,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既是不在,搅扰他做甚?你去山门前放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粮,借他锅灶,做顿饭吃,待临行,送他几文柴钱便罢了。各依执事,让我在此歇息歇息,饭毕就行。”他三人果各依执事而去。
那明月、清风,暗自夸称不尽道:“好和尚!真个是西方爱圣临凡,真元不昧。师父命我们接待唐僧,将人参果与他吃,以表故旧之情,又教防着他手下人罗唣。果然那三个嘴脸凶顽,性情粗糙,幸得就把他们调开了。若在边前,却不与他人参果见面。”清风道:“兄弟,还不知那和尚可是师父的故人,问他一问看,莫要错了。”二童子又上前道:“启问老师可是大唐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长老回礼道:“贫僧就是,仙童为何知我贱名?”童子道:“我师临行,曾吩咐教弟子远接。不期车驾来促,有失迎迓。老师请坐,待弟子办茶来奉。”三藏道:“不敢。”那明月急转本房,取一杯香茶,献与长老。茶毕,清风道:“兄弟,不可违了师命,我和你去取果子来。”
二童别了三藏,同到房中,一个拿了金击子,一个拿了丹盘,又多将丝帕垫着盘底,径到人参园内。那清风爬上树去,使金击子敲果。明月在树下,以丹盘等接。须臾敲下两个果来,接在盘中,径至前殿奉献道:“唐师父,我五庄观土僻山荒,无物可奉,土仪素果二枚,权为解渴。”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尺道:“善哉,善哉!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清风暗道:“这和尚在那口舌场中,是非海里,弄得眼肉胎凡,不识我仙家异宝。”明月上前道:“老师,此物叫做人参果,吃一个儿不妨。”三藏道:“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清风道:“实是树上结的。”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
那两个童儿,见千推万阻不吃,只得拿着盘子,转回本房。那果子却也跷蹊,久放不得,若放多时即僵了,不中吃。二人到于房中,一家一个,坐在床边上,只情吃起。
噫!原来有这般事哩!他那道房,与那厨房紧紧的间壁,这边悄悄的言语,那边即便听见。八戒正在厨房里做饭,先前听见说取金击子,拿丹盘,他已在心;又听见他说唐僧不认得是人参果,即拿在房里自吃,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个儿尝新!”自家身子又狼底,不能彀得动,只等行者来,与他计较。他在那锅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伸头探脑,出来观看。不多时,见行者牵将马来,拴在槐树上,径往后走,那呆子用手乱招道:“这里来!这里来!”行者转身到于厨房门首道:“呆子,你嚷甚的?想是饭不彀吃,且让老和尚吃饱,我们前边大人家,再化吃去罢。”八戒道:“你进来,不是饭少。这观里有一件宝贝,你可晓得?”行者道:“什么宝贝?”八戒笑道:“说与你,你不曾见;拿与你,你不认得。”行者道:“这呆子笑话我老孙。老孙五百年前,因访仙道时,也曾云游在海角天涯,那般儿不曾见?”八戒道:“哥啊,人参果你曾见么?”行者惊道:“这个真不曾见。但只常闻得人说,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如今那里有得?”八戒道:“他这里有。
那童子拿两个与师父吃,那老和尚不认得,道是三朝未满的孩儿,不曾敢吃。那童子老大惫懒,师父既不吃,便该让我们,他就瞒着我们,才自在这隔壁房里,一家一个,啯麻啯麻的吃了出去,就急得我口里水泱。怎么得一个儿尝新?我想你有些溜撒,去他那园子里偷几个来尝尝,如何?”行者道:“这个容易,老孙去手到擒来。”急抽身,往前就走,八戒一把扯住道:“哥啊,我听得他在这房里说,要拿什么金击子去打哩。须是干得停当,不可走露风声。”行者道:“我晓得,我晓得。”
那大圣使一个隐身法,闪进道房看时,原来那两个道童,吃了果子,上殿与唐僧说话,不在房里。行者四下里观看,看有什么金击子,但只见窗棂上挂着一条赤金,有二尺长短,有指头粗细;底下是一个蒜疙疸的头子;上边有眼,系着一根绿绒绳儿。他道:“想必就是此物叫做金击子。”他却取下来,出了道房,径入后边去,推开两扇门,抬头观看,呀!却是一座花园!但见——知朱栏宝槛,曲砌峰山。奇花与丽日争妍,翠竹共青天斗碧。流杯亭外,一弯绿柳似拖烟;赏月台前,数簇乔松如泼靛。红拂拂,锦巢榴;绿依依,绣墩草。青茸茸,碧砂兰;攸荡荡,临溪水。丹桂映金井梧桐,锦槐傍朱栏玉砌。有或红或白千叶桃,有或香或黄九秋菊。荼褵架,映着牡丹亭;木槿台,相连芍药圃。看不尽傲霜君子竹,欺雪大夫松。更有那鹤庄鹿宅,方沼圆池;泉流碎玉,地萼堆金。朔风触绽梅花白,春来点破海棠红。诚所谓人间第一仙景,西方魁首花丛。那行者观看不尽,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布种四时蔬菜,菠芹莙荙姜苔。笋褷瓜瓠茭白,葱蒜芫荽韭薤。窝蕖童蒿苦珣,葫芦茄子须栽。蔓菁萝卜羊头埋,红苋青菘紫芥。行者笑道:“他也是个自种自吃的道士。”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呀!只见那正中间有根大树,真个是青枝馥郁,绿叶阴森,那叶儿却似芭蕉模样,直上去有千尺余高,根下有七八丈围圆。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象孩儿一般。原来尾间上是个扢蒂,看他坠在枝头,手脚乱动,点头幌脑,风过处似乎有声。行者欢喜不尽,暗自夸称道:“好东西呀!果然罕见,果然罕见!”他倚着树,飕的一声,撺将上去。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与“与世同君”“地仙之祖”呼应,影射“万寿帝君”“明世宗”;“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影射“二龙不相见”“朱载坖是嘉靖皇帝之香火传人”;“上清天上弥罗宫”影射明世宗是“太上大罗天仙总掌”。“与世同君”之“世”与“势镇汪洋”之“势”呼应,暗颂明世宗灭倭寇万世流芳;“万寿山弥罗宫”与句容茅山“万寿台”呼应,影射明世宗“万寿宫”和花果山“镇倭之台”;“五百年前”影射“前朝”故事;“之祖”影射明世宗封生父“兴献王”为“大帝”。
作者出席2022年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五届一次会员大会。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与“与世同君”“地仙之祖”呼应,影射“明世宗”是“万寿帝君”。“万寿”与“仙”呼应。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藏名藏事藏谜手法灵活。不仅藏有李春芳的姓、名、原名、字、号、官职、祖、父、兄弟等信息,还藏有隆庆皇帝、万历皇帝、张居正和高拱等人的相关信息。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与“与世同君”“镇元子”“地仙之祖”等“联翩”出现,其实并非“偶然”,实为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别有用心”。
“万寿山”藏有“万寿帝君”之“万寿”,“万寿”与“仙”呼应。且“与世同君”藏有“世君”,有“(明)世(宗)”“(国)君”之谓,则“世君”就是“帝君”之谓。
故“万寿山”与“与世同君”呼应,藏有“万寿帝君”的“万寿”“君”之“密码”“符号”。而“万寿帝君”正是嘉靖皇帝其人之“道号”。
“万寿帝君”就是嘉靖皇帝之“道号”,见《明史》“陶仲文”(卷三○七·列传第一九五):
三十五年,上皇考道号为三天金阙无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尊开真仁化大帝,皇妣号为三天金阙无上玉堂总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帝自号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后加号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再号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明年,仲文有疾,乞还山,献上历年所赐蟒玉、金宝、法冠及白金万两。既锦,帝念之不置,遣锦衣官存问,命有司以时加礼,改其子尚宝少卿世恩为太常丞兼道录司右演法,供事真人府。
故《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与世同君”藏有“世”“君”,而“地仙之祖”以“祖”代“宗”,影射“(世)宗”,则“与世同君”和“地仙之祖”也是相互呼应的,其即影射大明“世宗”皇帝。
其二,“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影射“(嘉靖和隆庆)二龙不相见”“朱载坖是嘉靖皇帝之香火传人”。
“万寿山”“与世同君”影射“明世宗皇帝”,唐僧影射“明穆宗皇帝”。“明世宗皇帝”与“明穆宗皇帝”本为“父子”之关系,然而“父子”只能在“兰盆会上相识”,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影射嘉靖和隆庆“二王不相见”之故事。
嘉靖和隆庆“二龙不相见”之故事见《明史》“欧阳德”(卷二八三 列传第一七一):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阴诋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
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婚亦竟不同日。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藩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
嘉靖和隆庆“二龙不相见”之故事又见《明史》“陶仲文”(卷三○七·列传第一九五):
帝益求长生,日夜祷祠,简文武大臣及词臣入直西苑,供奉青词。四方奸人段朝用、龚可佩、蓝道行、王金、胡大顺、蓝田玉之属,咸以烧炼符咒荧惑天子,然不久皆败,独仲文恩宠日隆,久而不替,士大夫或缘以进。又创二龙不相见之说,青宫虚位者二十年。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是有大格局、大思想、大技法、大寓意的。
嘉靖和隆庆“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又见《明史》“海瑞”(史卷二二六 列传第一一四):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谿知县霍与瑕。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曰:
臣闻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欲称其任,亦惟以责寄臣工,使尽言而已。臣请披沥肝胆,为陛下陈之。
昔汉文帝贤主也,贾谊犹痛哭流涕而言。非苛责也,以文帝性仁而近柔,虽有及民之美,将不免于怠废,此谊所大虑也。陛下天资英断,过汉文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使天下贯朽粟陈,几致刑措。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反刚明之质而误用之。至谓遐举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数年推广事例,名器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人以为薄于夫妇。
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陛下试思今日天下,为何如乎?
嘉靖和隆庆既然是“二龙不相见”,那么他们究竟见不见面呢?何时才见面呢?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 “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一句有明确的暗示:即嘉靖和隆庆并非“从不见面” ,“不见面”是出于对隆庆皇帝的“爱护”和“保护”;嘉靖和隆庆也有相见的时刻,即在“兰盆会”上,在中元节祭祖之时,二人是“相见”的,且嘉靖皇帝已经选定朱载坖(隆庆皇帝)为自己的“香火传人”,而隆庆皇帝也守孝道,故“亲手传茶”“佛子敬我”体现了隆庆皇帝的“孝道”是被嘉靖皇帝所“肯定”和“赞许”的。
“兰盆会”嘉靖皇帝和隆庆皇帝相见,究竟有没有典籍记载之出处呢?
“节候朔望荐新以及忌日,俱于大内瞻拜祭告,百官皆不得预列”等见载《万历野获编》:
【奉先殿】奉先殿者,太祖所建,以奉先灵。凡节候朔望荐新以及忌日,俱于大内瞻拜祭告,百官皆不得预列。循至列圣,追附先朝帝后,行礼如仪。又崇先殿,则世宗初建,以奉兴献帝,效奉先为之。其后进称宗,亦附于奉先殿,而崇先废。
奉慈殿者,孝宗所建,以奉生母孝穆纪后,其后以祖母孝肃周后奉安其中。嘉靖中,又安祖母孝惠邵后于中。此天子所以报诞育之恩,若私祭然。至嘉靖二十九年而罢之。又穆宗登极,迁世宗元配孝洁陈后附庙,而徙孝烈方后于宏孝殿,故景云殿也。又奉生母孝恪杜后于神霄殿,而以上元配孝懿皇后附享其后。今上又迁三后主于奉先,而此二殿之祭,亦辍不举。今岁时及忌日祭告如初者,唯奉先一殿耳。内廷因目之为小太庙。
其三,“上清天上弥罗宫”影射明世宗是“太上大罗天仙总掌”。即“上清天上”影射“太上”,“弥罗”影射“大罗”。
“太上大罗天仙总掌”,见《明史》“陶仲文”(卷三〇七·列传第一九五):
三十五年,上皇考道号为三天金阙无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尊开真仁化大帝,皇妣号为三天金阙无上玉堂总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帝自号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后加号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再号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明年,仲文有疾,乞还山,献上历年所赐蟒玉、金宝、法冠及白金万两。既锦,帝念之不置,遣锦衣官存问,命有司以时加礼,改其子尚宝少卿世恩为太常丞兼道录司右演法,供事真人府。
江苏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书赠《句曲诗综》之作品。
其四,“与世同君”之“世”与“势镇汪洋”之“势”呼应,暗颂明世宗灭倭寇万世流芳。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是有“大格局”、大思想、大技法、大寓意的。
格局四海,纵横古今。
《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影射道教“仙都茅山”,“(花果山)势镇汪洋”影射“(仙都茅山)世代震慑东洋妖氛(倭寇)”“仙必胜妖”,“金箍棒”是“天河镇底神珍”影射“镇东海”有“镇海神针”“金箍棒”可“镇”“祖宗之东海”;“东胜神州(洲)”影射“中华神州战胜东瀛妖氛(倭寇)”。
故“势镇汪洋”之“势”通“世”,属于“谐音藏名”,即“势镇汪洋”就是“世镇汪洋”之谓,赞颂明世宗灭倭寇,震慑东洋和南海妖氛。
又“与世同君”之“世”与“势镇汪洋”之“势”呼应,暗颂明世宗灭倭寇,楷模后世,万世流芳。
其五,《西游记》开篇词赋中的“丹崖怪石”代指句容茅山“大茅峰”(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有“丹崖”一词)。
“(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是“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 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该词赋中“水火方隅高积土”一句中藏有句容茅山“方隅山”的名字。此句意思是: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炼“九鼎丹”。
该词赋中“丹崖怪石”代指句容茅山“大茅峰”(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有“丹崖”一词)。
该词赋中“百川会处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古代茅山以东即为海,长江接纳百川经镇江汇入东海,又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故“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
《茅山志》(清· 笪重光) 十卷、《茅山志辑要》和《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茅山:唐玄宗降敕称为岳,乃昇润之镇山也。”
该词赋中“万劫无移大地根”影射句容茅山“华阳洞天”为“大地之根”。《乾隆句容县志》三卷:“华阳洞:在大茅峰。其洞有二:西洞在崇寿观后,南洞在元符宫东。其门有五,三显二隐。三茅君、二许君俱得道于此。宋授金龙玉简。 灵异至多。又谓第八洞天。周回百五十里。洞虚四廓、上下皆石,内有阴晖夜光日精之根。阴晖主夜,日精主昼,形如日月之光,既不自异草木水泽,亦与外同。又有飞鸟交横,名为石燕。所谓洞天神宫,灵妙无方,不可得而议也。(《旧志》)”华阳洞内“阴晖夜光日精之根”,即为“大地之根” ,故“花果山”影射道教圣地句容茅山。
其六,《西游记》第九回“华祝千秋”之“祝”字,与《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对联“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法;河清海晏,祈求万岁有余年”中的“祝”字相呼应,也与茅山万寿台对联中的“祝”字相呼应。(参见前第95篇)
江苏句容道教茅山元符宫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也有一副“为皇帝祝寿之对联”:
“仙乐彻九霄,祝一人之有庆;天香招五鹤,祈四海之同春。”
此对联至今还保存在句容茅山万寿台两侧石柱上。
今四方名流善信徜徉在道教江苏句容茅山万寿台之上,更少有人知晓其台上对联中“祝”字与《西游记》中“华祝千秋”“愿祝天尊无量法”之“祝”字是相呼应的;更少有人知晓其台上对联中“九霄”二字与《西游记》中“九霄”二字也是相呼应的。
筚路蓝缕,一往无前。
《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对联“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法;河清海晏,祈求万岁有余年”中的“万岁”有“河清(嘉靖皇帝出生之时黄河变清)海晏(嘉靖朝后期东洋倭寇被剿灭)”之特征,故与茅山元符宫万寿台对联中的“一人”均指大明嘉靖皇帝,此两幅对联,暗中有紧密关联,即《西游记》第四十四回中对联“藏名”和江苏句容茅山“万寿台”上的对联“藏名”手法相同,除了都藏有皇帝而外,还都藏有李春芳之“身影”。而“祝”字彼此呼应,均为“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祝”嘉靖皇帝。(见前第57篇)
《西游记》第九回“山呼万岁,华祝千秋”中的“华”字就是指“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李春芳“呼”“祝”谁“千秋”“万岁”呢?根据其词赋中“彩凤”“麒麟”推之,当然就是祝愿“麒麟子”(万历皇帝)和“彩凤仙”(宫女太后李彩凤)了。
其七,“四海千山皆拱伏”之“四海”与句容茅山万寿台对联“四海之同春”之“四海”暗合,影射“倭寇被剿”“海晏河清”。(参见前第78篇)
江苏句容道教茅山元符宫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有一副“为皇帝祝寿之对联”:“仙乐彻九霄,祝一人之有庆;天香招五鹤,祈四海之同春。”此对联至今还保存在句容茅山万寿台两侧石柱上。
此对联之上联写嘉靖皇帝“一人”被天下臣民祝贺长生,下联写李春芳带领四海臣民祝愿嘉靖皇帝长寿。 即上联“嘉靖帝”对下联“李春芳”。
“祈四海之同春”隐含意思同时有“我李春芳祈求四海臣民同我李春芳一道祈求玉帝让大明嘉靖皇帝永葆青春”之意。
李春芳如何能够有资格率领四海臣民恭祝嘉靖皇帝健康长寿呢?
原来,李春芳在嘉靖朝后期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他是有资格率领四海臣民恭祝嘉靖皇帝健康长寿的。
据《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载:“嘉靖四十一年正月丙戌朔。”“改礼部左侍郎李春芳为吏部左侍郎。”“春芳份支从二品俸。”
据《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四载:“嘉靖四十二年八月丁未朔,祭先师孔子,命礼部尚书李春芳行礼。”
据《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五载:嘉靖四十四年四月丁卯朔,敕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李春芳兼武英殿大学士,在内阁同元辅阶办事。
中华神州,镇海之台。
在大明嘉靖皇帝生命之后期,身为礼部尚书的李春芳在“仙都福地”句容茅山建“万寿台”,为嘉靖皇帝祈福长寿,这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此时,东南倭寇被剿灭殆尽,国家重回太平,“海晏河清”,举国欢庆,建造“万寿台”则为“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之举,是我中华神州“世镇”“东海倭寇”之“台”。李春芳是嘉靖皇帝钦点状元,又是“官封弼马”,知恩图报,永固江山,复兴中华,人之常情。
“仙都”“龙都”,道教茅山。
“威宁”四海,永镇“妖氛”。
今四方名流善信徜徉在道教江苏句容茅山万寿台之下,更少有人知晓其台上对联中“四海之同春”之“四海”与《西游记》第三回中“四海千山皆拱伏”之“四海”是相呼应的。更少有人知晓其为中华神州“镇海之台”“镇倭之台”。
其八,“万寿山”“弥罗宫”与句容茅山(花果山)“万寿台”呼应,影射明世宗“万寿宫”和花果山“镇倭之台”。
“万寿山”“弥罗宫”影射明世宗所居之处“万寿宫”。
明世宗“万寿宫”见《明史》“徐阶”(卷二一三 列传第一〇一):
帝所居永寿宫灾,徙居玉熙殿,隘甚,欲有所营建,以问嵩。嵩请还大内,帝不怿。问阶,阶请以三殿所余材,责尚书雷礼营之,可计月而就。帝悦,如阶议。命阶子尚宝丞璠兼工部主事董其役,十旬而功成。帝即日徙居之,命曰万寿宫。以阶忠,进少师,兼支尚书俸,予一子中书舍人。子璠亦超擢太常少卿。嵩乃日屈。嵩子世蕃贪横淫纵状亦渐闻,阶乃令御史邹应龙劾之。帝勒嵩致仕,擢应龙通政司参议。阶遂代嵩为首辅。
“万寿山”“弥罗宫”影射明世宗“万寿宫”。明世宗“万寿宫”与句容茅山“万寿台”相呼应,影射句容茅山是“镇倭之台”“势镇汪洋”。
茅山上清符箓非遗传人余志成道长书赠《句曲诗综》“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句容市诗歌协会张泯刽主席《闻<句曲诗综>付梓有感》诗,中国道教协会书画院张云帆委员书赠。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句容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宁先生书赠《句曲诗综》之作品。
其九,《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影射李春芳是皇帝亲封的属马的首辅(参见前第26篇)。
《西游记》目录第一回中的“灵根育孕”在花果山,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的祖籍祖贯在句容茅山。《西游记》目录第四回中的“官封弼马”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是一位皇帝亲封的属马的首辅。
为什么说“官封弼马”影射李春芳是一位皇帝亲封的属马的首辅呢?
1.“官封”影射官家(皇帝)亲自任命,据《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三载:“嘉靖四十年二月辛卯朔。吏部言礼部左侍郎缺,请推补。得旨,不必会推,严讷升本部左侍郎,李春芳填注部任,董份代春芳掌院事。”据此,李春芳是被皇帝钦点正式成为朝廷大员。
2.“弼”有“辅”之意。《说文》:“弼,辅也。”《后汉书·伏湛传》:“柱石之臣,宜民辅弼(左称辅,右称弼)。”《书·说命上》:“梦帝赉予良弼。”大明首辅、句容人孔贞运《崇祯丙子句容李氏家谱序》:“文定辅弼世穆两朝相业。”《明实录·穆宗实录》:“隆庆五年四月壬辰朔……上切责桢等轻率妄言,排谤辅臣……上报曰:卿辅弼元臣,忠诚体国,朕所眷倚。”故“弼”字影射李春芳是辅弼大臣,官至首辅。
李春芳生正德庚午年十二月十五日(1511年1月14日),故“官封弼马”中的“弼马”二字影射属相为马的首辅大臣李春芳,而不是其它同姓同名的李春芳(《明实录》中另有和李春芳同姓同名者数人)。李春芳诗歌中也曾暗示过自己属马,《题句容藏院方丈壁别方月亭上人》诗中有“匹马长安忆远公”一句,其中“马”字一语双关,也兼指李春芳属相之“马”。
《西游记》第一回中曾特意两次写到马,都有暗示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属马之意。如第一回“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一句,猴子种类很多,此处单单列举到“马猴”就戛然而止。“马猴”就是短尾猴,大于普通的猕猴。此处就是为了强调一个“马”字,即美猴王既是“猿”,又是“猴”,也是“(属)马”。又如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一诗,“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一句与《西游记》五十八回“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一句相呼应,即“思骏马”与“思宝马”相类似,一语双关,皆藏有李春芳属马之用意。
李春芳属马,对马情有独钟。故《西游记》第四回中详尽地罗列了各种天马的称谓:
骅骝骐骥,騄駬纤离;龙媒紫燕,挟翼骕骦;駚騠银騔,(马要)褭飞黄;騔駼翻羽,赤兔超光;逾辉弥景,腾雾胜黄;追风绝地,飞(畐羽)奔霄;逸飘赤电,铜爵浮云;骢珑虎(马剌),绝尘紫鳞;四极大宛,八骏九逸,千里绝群。此等良马,一个个嘶风逐电精神壮,踏雾登云气力长。
《西游记》第四回中涉及马的地方很多。其中“弼马昼夜不睡”一句,影射李春芳担任首辅期间为国日夜操劳;“‘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一句,影射李春芳首辅官居一品;“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一句,影射首辅李春芳作为臣子虽贵为一品,但在帝王面前永远是奴才;“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一句,影射李春芳作为大明首辅亲自关心军队战马的饲养,同时又影射李春芳因为言官谗言愤而五次上书辞职;“须臾,按落云头,回至花果山上”一句,影射李春芳因谗致仕终回故乡句容茅山。
孙悟空虽然是猿猴,但华阳洞天主人反复强调它是“(属)马”。《西游记》第七回里面有“马猿合作心和意”一诗句,而第七回之中并无与“马”的相关情节,故此“马”即为李春芳特意加进去的,影射李春芳属马之意,和第三十回“意马心猿都失散”一诗句相呼应和关联,皆藏有李春芳生肖属马之用意,即“心马”“意猿”与“意马”“心猿”意思相仿,“马”字皆有影射李春芳属相为马之深意。
中国道教协会书画院艺术委员、茅山书画院副秘书长刘帅(道号敏艺)道长赠《句曲诗综》画作。
《茅山道讯》载江苏大学文学院李金坤教授书评《一部填补地方古诗词赋汇集校注空白的巨帙》
祝诚教授《京江晚报》(2020.7.16)介绍作者四书之“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书评。
其十,孙悟空“反下天宫”,影射大明宰相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参见前第10篇),旷古罕见。
据《明实录·穆宗实录》,“(隆庆五年)庚申(四月二十九日),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等论大学士李春芳以亲老求去,再疏即止,因缘为弟改官冒恩非分。且言其父居家不检。春芳不能辞责。”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楚: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弹劾首辅李春芳,说李春芳以“父母亲老了没有人服侍”为理由要辞官回去赡养父母,辞职报告打了两次就停止了,辞职报告就是一个幌子,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骗得皇帝不该赏赐的恩赐,就是为了给李春芳的弟弟调动工作而已。另外,李春芳的父母亲在家生活也不检点。这些责任,李春芳要承担不能推辞。
李春芳随即上疏穆宗皇帝进行了反驳:“臣自隆庆二年以来乞休数四,未蒙俞允,及今年二月,偶感衄疾,复再疏乞骸骨,皇上亲洒宸翰,鉴臣忠实,臣用是感激捐躯,不敢再渎,乃请改弟职,送母南归,若责臣以知止知足之义,臣复何辞,何至以臣不能勇退诋及臣父,夫皇上许臣以忠实,而桢等诋臣为欺诈,孰然孰否,圣明洞察,何敢置辩!”
李春芳反驳的理由是:我辞职报告打了好多次了,皇帝都没有批准我辞职回家,今年二月因为“衄疾”再次打了辞职报告,皇帝亲自批示说我忠诚老实,不准再辞职,要我继续安心工作,所以我李春芳非常感动,认认真真工作来报答皇上,请求皇帝调动我弟弟李齐芳到南京任职都督府都事,并且送我母亲回句容,南京和句容距离很近,只是为了方便我弟弟替我照顾服侍我母亲而已。如果言官王桢弹劾我李春芳贪婪不知满足,我没有二话可说。但是说我李春芳因为不能坚决辞职而去诋毁我的老父亲,这样诬陷怎么行?皇帝说我忠诚老实,言官王桢诋毁我,说我李春芳欺诈不老实,谁对谁错,谁真谁假,请皇上明察,我李春芳不敢争辩这件事。
紧接着,李春芳就“勇退”了,坚决辞职,“第念臣惟知君命之当遵而不知人心之难测,惟知亲意之当顺而不知物议之随腾,自蹈机阱,其谁敢尤,伏望鉴臣孤踪危悃,即日放归田里,以作言官弹击之气,示在位旷瘝之惊。”“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五月初一),大学士李春芳再上疏求退,上温旨慰留不允。”“丙寅(五月初五),大学士李春芳三上疏求去,上曰:卿乞休愈恳,朕已具悉,但机务繁重,方切倚毗,岂可坚于自遂,宜即出辅理,慎勿再辞。”“辛未(五月初十)大学士李春芳四上疏求去,上复温旨慰留,令勉出辅政。”“戊寅(五月十七),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疏凡五上,上察其诚恳,乃许之。”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自己。故此,孙悟空“大胆”反下天宫,就是影射大明宰相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
其十一,“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与“官封弼马”“五百年前大闹天宫”呼应,影射“前朝”故事,暗示“今朝”为“万历新朝”。属于《西游记》“藏事文”。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藏名藏事藏谜”。“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官封弼马”“五百年前大闹天宫”属于《西游记》之“藏事文”。“五百年前”,影射“前朝”故事,暗示“今朝”为“万历新朝”。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自己。“五百年前”孙悟空“官封弼马”,影射李春芳在嘉靖朝被皇帝亲封为“辅弼大臣”。“妖猴不奉公”影射李春芳自我批评“反下天宫”(参见前第91篇)
“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之“不奉公”影射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逞英雄”“以宰相而养亲”“反下天宫”。
高拱无能。明穆宗“英年早逝”就是“死在”“高拱之任”“高拱之手”的。而大明首辅高拱就是接任大明首辅李春芳的。所以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之中称孙悟空“反下天宫”是“不奉公”之举,即“以宰相而养亲”是“逞英雄”之举。如果不“反下天宫”,不“逞英雄”,则隆庆皇帝就不会“英年早逝”。
所以,《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对“反下天宫”“不奉公”,即李春芳“以宰相而养亲”,是“自责”“愧疚”的。自己“辅佐”的帝王隆庆皇帝“不幸”就“英年早逝”了,“于国有愧”“于事无补”,自己“悔之万分”,人生还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故“不奉公”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自我批评”。《西游记》“华阳洞天主人”之署名,并非“完全”彰显自己的“高风亮节”,自己人生也是“有罪过的”,当年如果不“逞英雄”,不“十八天五辞首辅”,不“以私废公”“以宰相而养亲”,则“隆庆盛世”或许“千秋万载”“永载史册”。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西游记》不单单批评猪八戒和沙和尚,对“自我”也是有“深刻反省”“严厉批判”的。可见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磊落胸怀”“勇于担责”之“宰相肚量”。
孙悟空“反下天宫”被压“两界山”,影射汉唐祖宗之地不可丢。
《西游记》之中的孙悟空“反下天宫”“不奉公”,影射大明首辅李春芳“以宰相而养亲”是“逞英雄”之举,导致了隆庆皇帝“英年早逝”,故李春芳是“罪大恶极”的,自己是“需要”发配边疆的。而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是“故事新编”,即把自己“压在两界山”,以明“兴盛中华”“造福后世”之志。
《西游记》第十三回“两界山”影射“天山”和“阿尔泰山”两山脉为汉唐祖地,“鞑靼”指“波斯”,影射大唐与“波斯”接壤,“两界山”与“昆仑山”呼应,影射新疆西藏等地为中华“祖宗之地”(参见前第55篇)。
其十二,“之祖”影射明世宗封生父“兴献王”为“大帝”“进太庙”。“地仙之祖”即“明世宗”之“世(宗)之父”(祖)。“地”影射“人间”。“仙”影射“神仙”“仙号”。
自古惯例,皇帝才能“进太庙”,不是皇帝就不能“进太庙”。嘉靖皇帝的父亲不是皇帝,应该不能“进太庙”,而嘉靖皇帝最终让自己的父亲“进了太庙”。《西游记》中的“地仙之祖”影射嘉靖皇帝明世宗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大帝”之“仙号”,并让“兴献王”进入了“太庙”。
嘉靖皇帝封生父“兴献王”为“皇帝”“进太庙”见《明史·世宗》(卷一七 本纪第一七):
世宗一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讳厚熜,宪宗孙也。父兴献王祐杬,国安陆,正德十四年薨,帝年十有三,以世子理国事。
十六年三月辛酉,未除服,特命袭封。丙寅,武宗崩,无嗣,慈寿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遣太监谷大用、韦彬、张锦,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以遗诏迎王于兴邸。
夏四月癸未,发安陆。癸卯,至京师,止于郊外。礼官具仪,请如皇太子即位礼。王顾长史袁宗皋曰:“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大学士杨廷和等请如礼臣所具仪,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极。不允。会皇太后趣群臣上笺劝进,乃即郊外受笺。是日,日中,入自大明门,遣官告宗庙社稷,谒大行皇帝几筵,朝皇太后,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嘉靖元年,大赦天下。恤录正德中言事罪废诸臣,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自正德十五年以前逋赋尽免之。丙午,遣使奉迎母妃蒋氏。召费宏复入阁。戊申,命礼臣集议兴献王封号。五月乙卯,罢大理银矿。丙辰,梁储致仕。壬戌,吏部侍郎袁宗皋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壬申,钱宁伏诛。戊子,江彬伏诛。乙未,纵内苑禽兽,令天下毋得进献。丁酉,革锦衣卫冒滥军校三万余人。戊戌,振江西灾。壬寅,革传升官。癸卯,振辽东饥。
秋七月壬子,进士张璁言,继统不继嗣,请尊崇所生,立兴献王庙于京师。初,礼臣议考孝宗,改称兴献王皇叔父,援宋程颐议濮王礼以进,不允。至是,下璁奏,命廷臣集议。杨廷和等抗疏力争,皆不听。癸丑,命自今亲丧不得夺情,著为令。丁巳,小王子犯庄浪,指挥刘爵御却之。丙子,革锦衣卫所及监局寺厂司库、旗校、军士、匠役投充新设者,凡十四万八千余人。丁丑,宁津盗起,德平知县龚谅死之。九月乙卯,袁宗皋卒。庚午,葬毅皇帝于康陵。
冬十月己卯朔,追尊父兴献王为兴献帝,祖母宪宗贵妃邵氏为皇太后,母妃为兴献后。壬午,兴献后至自安陆。十一月庚戌,振江西灾。丁巳,录平宸濠功,封王守仁新建伯。甲戌,乾清宫成。罢广西贡香。谕各镇巡守备官,凡额外之征悉罢之。
嘉靖元年春正月癸丑,享太庙。己未,大祀天地于南郊。清宁宫后殿灾。命称孝宗皇考,慈寿皇太后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己巳,甘州兵乱,杀巡抚都御史许铭。二月己卯耕耤田。三月辛亥,弗提卫献生豹,却之。甲寅,释奠于先师孔子。丁巳,上慈寿皇太后尊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武宗皇后曰庄肃皇后。戊午,上皇太后尊号曰寿安皇太后。兴献后曰兴国太后。
……
三年春正月丙寅朔,两畿、河南、山东、陕西同时地震。丁丑,大祀天地于南郊。丙戌,南京刑部主事桂萼请改称孝宗皇伯考,下廷臣议。是月,朵颜入寇。二月丙午,杨廷和致仕。庚戌,南京地震。三月壬申,振淮、扬饥。辛巳,振河南饥。
夏四月己酉,上昭圣皇太后尊号曰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庚戌,上兴国太后尊号曰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癸丑,追尊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大赦。辛酉,编修邹守益请罢兴献帝称考立庙。下锦衣卫狱。五月乙丑,蒋冕致仕。修撰吕柟言大礼未正,下锦衣卫狱。丁丑,遣使迎献皇帝神主于安陆。己卯,吏部尚书石珤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六月,御史段续、陈相请正席书、桂萼罪,吏部员外郎薛蕙上《为人后解》,鸿胪少卿胡侍言张璁等议礼之失,俱下狱。
秋七月乙亥,更定章圣皇太后尊号,去本生之称。戊寅,廷臣伏阙固争,下员外郎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锦衣卫狱。癸未,杖马理等于廷,死者十有六人。甲申,奉安献皇帝神主于观德殿。己丑,毛纪致仕。辛卯,杖修撰杨慎,检讨王元正,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于廷。原死,慎等戍谪有差。是月,免南畿、河南被灾税粮。八月癸巳,大同兵变,杀巡抚都御史张文锦。 乙卯,吏部侍郎贾咏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九月丙寅,定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献皇帝为皇考,章圣皇太后为圣母。丙子,诏天下。丙戌,土鲁番入寇,围肃州。兵部尚书金献民总制军务,署都督佥事杭雄充总兵官,太监张忠提督军务,御之。
……
秋七月己卯,追尊孝惠皇太后为太皇太后,恭穆献皇帝为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辛巳,尊章圣皇太后为章圣慈仁皇太后。戊子,诏天下。八月壬子,免河南被灾税粮。九月甲戌,王守仁讨广西蛮,悉平之。壬午,振嘉兴、湖州灾。
……
冬十月己亥,更定世庙为献皇帝庙。戊申,如天寿山。壬子,还宫。十一月戊午,以皇长子生,诏赦天下。辛巳,祀天于南郊。十二月辛卯,九庙成。闰月癸亥,以定庙制,加上两宫皇太后徽号,诏赦天下。乙丑,礼部尚书夏言兼武英殿大学士,预机务。丙寅,享九庙。
……
秋七月辛卯,开河南、云南银矿。癸巳。慈宁宫成。八月甲辰,吉囊犯河西,总督都御史刘天和御却之。丙辰,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顾鼎臣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九月戊寅,免畿内被灾税粮。辛巳,上太宗庙号成祖,献皇帝庙号睿宗。遂奉睿宗神主祔太庙,跻武宗上。辛卯,大享上帝于玄极宝殿,奉睿宗配。乙未,如天寿山。丁酉,还宫。
状元宰相,百世馨香。
句容流芳,盛世其昌。
我在拙作《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后记》(2018年10月18 日)载:
句曲文明,倾动天下。今值句容文化诜诜未艾之际,拙作典数根源抛砖引玉,诚能一引四方大雅君子同声相应,共襄我中华福地数千年文明不朽之盛举,此又岂诗礼之邦风雅句容之独独幸事!
句容流芳,百世馨香。嘉言孔彰,盛世其昌。
据此,《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与“与世同君”“地仙之祖”呼应,影射“万寿帝君”“明世宗”;“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影射“二龙不相见”“朱载坖是嘉靖皇帝之香火传人”;“上清天上弥罗宫”影射明世宗是“太上大罗天仙总掌”。“与世同君”之“世”与“势镇汪洋”之“势”呼应,暗颂明世宗灭倭寇万世流芳;“万寿山弥罗宫”与句容茅山“万寿台”呼应,影射明世宗“万寿宫”和花果山“镇倭之台”;“五百年前”影射“前朝”故事;“之祖”影射世宗封生父“兴献王”为“大帝”“进太庙”。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贞爱国”“斗战奸恶”“复兴中华”之精神自当传承后世。今国家昌盛,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英才烨烨,学术争鸣,盛况空前,拙作抛砖引玉,诚待四海博学之“知音”定谳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