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我家住在拱宸西 一湾碧水通京城》 李伟华作
十月一日,正值举国大庆,亦是亚运之时。我又行走了大运河拱宸桥两岸,采风写生。拟创作四尺国画作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水立方瓷绘集群暨2023书画艺术展”。
经过几天的创作,今天终于完成全稿。并题句“我家住在拱宸西,一湾碧水到京城”,以表达对大运河的深情和敬意。
余味未尽,又作诗《拱宸桥写生感言》:
运河千载风云兮,京城通江南。
北辰众星齐共兮,国富而民强。
珠光粼波潋滟兮,四海游人欢。
操笔弄墨以记兮,余意不能忘。
杭州是我的第二家乡,杭州的一江一湖一河一溪,都是我的最爱。
回想2002年夏,刚来杭州,从学校办公室眺望滚滚钱塘江,常望江兴叹。那时住在单位宿舍,心也难安。
一年有余,聘市中心校。学校离西湖边不足一里。买房于大运河畔,与咫尺之遥的大运河有了亲近。全家户口亦迁至杭州,算是三喜,吃了颗定心丸。从此,生活工作稳定发展,渐渐融入杭州。
2010年,办学到城西,发现西溪湿地,乃有野趣之美,多次游西溪,作有国画《西溪湿地》参加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融通丝路 共享未来 一带一路十年成果展”。
后虽又搬家两次,却也总是伴随在大运河之西。假日之际,也喜欢到拱宸桥一带走走。此地不闹,也不静。
拱宸桥,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当时举人祝华封,募集资金造桥。清朝顺治八年,桥坍塌。康熙五十三年,由布政使段志熙倡导并率先捐款,林云寺的慧辂和尚竭力募捐款项相助,历时四年,建成现在的这座拱宸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宽5.9米,而两端桥堍处宽12.2米。
“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拱形石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有人认为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
有人从《论语》句中推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宸桥的“拱”与“共”通,“宸”与“辰”通,得名由此而来,寓意百姓拥戴实行德政的统治者。
无论哪种寓意,都是吉祥如意之桥。
2005年,拱宸桥进行大修,这也是拱宸桥120年来,第一次大修。第二年更换护桥石。古老的拱宸桥,以更坚强的形象,横跨在运河上。
桥东,是运河文化广场。有凉亭,柱上有联:“拱以迎宸湖山信美。富而好礼气象日新。”旁边新建有大运河博物馆。去年,拱墅民进开明画院在此搞书画展,我与儿子致远的书法作品参加了展览。

桥西是历史街区,有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扇伞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这些是由原运河沿岸的老厂房、老仓库等工业遗存改建而成,是杭州近代民族及纺织工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于2009年9月先后对外开放。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主要为宣传和弘扬我国悠久的刀剪、伞、扇的技艺,发掘和保护传统的手工艺,同时兼顾展示和收藏。
今年,浙江杭绍嘉湖四市民进开明画院在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二楼展厅联展,我的《喜迎杭州亚运》诗书作品参加了展出。杭州拱墅开明画院与广东、辽宁的三家画院也在此联展,我的全形拓荷花作品《一团和气》与致远的书法作品参加了展览。
杭州亚运会,有吉祥物有莲莲(西湖莲花)、琮琮(良渚玉琮)、宸宸(运河拱宸桥)。“宸宸”全身以科技蓝为主色调,头顶钱江潮,额头嵌以拱宸桥的图案。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地跨京、津、冀、鲁、豫、皖、苏、浙8省、直辖市,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杭州,这座拥有着浓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城市,一座古老而壮丽的拱宸桥,静静地横跨在京杭大运河之上。不仅唤起了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更成为了连接历史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体育与友谊的桥梁。
李伟华
2023.10.5.
李伟华:号五一居士,1965年生于浙江庆元,民进会员。1985年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后进修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等校。
现为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CCTV华夏之声特邀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教培中心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国务外交礼品师,奥艺大会艺术交流先锋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