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来-癸卯中国量子科技弯道崛起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9月18日凌晨,一份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2030年全球量子通信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报告,让笔者眼睛一亮:截至2023年7月9日,中国量子通信专利申请数量达49项。中国量子通信市场规模自2018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预计2023年中国量子通信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报告称,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崛起成为全球焦点之一。尤其是在量子技术领域,中国不仅展现出了其坚强的科技韧性,也用事实证明了其自主创新的能力。
笔者查询、综合2023年前8个月国内外相关机构与媒体消息,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连年不断加紧对中国高科技的遏制、封锁、打压。但,2023年前8个月,如同璀璨的繁星照亮夜空,中国量子技术的一系列创新闪耀着光芒。北京、上海、安徽、河南等地一批量子通讯科研机构与企业,纷纷弯道超车,异军突起,一系列
本源量子设计的技术革新、企业试产,无疑将中国推到了量子科技的前沿。从Q-EDA工业设计软件到高真空存储箱,都承载着中国科学家的汗水和智慧,展现了一个国家坚定的科技创新决心。
资料显示,所谓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和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信方式,基于中的不确定性、测量坍缩和不可克隆三大原理提供了无法被窃听和计算破解的绝对安全性保证,主要分为和两种。量子通信具有很多特点,其中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较,量子通信最大的优势就是绝对安全和高效率性,首先传统通信方式在安全性方面就有很多缺陷,量子通信会将信息进行加密传输,在这个过程中密钥不是一定的,充满随机性,即使被相关人员截获,也不容易获取真实信息,另外量子通信还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很好的隐蔽性能、较低的噪音比需要以及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在国家安全、金融等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今,越来越多的世人明白,量子科技是当前世界科技最前沿的领域之一,其研究和探索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国家政府是其前期发展投资主力。虽然中国将量子通信科技提升至国家战略目标的时间比较晚,近年来,量子科技作为事关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新兴领域,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在国家战略指引下,量子通信也备受关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数据显示,我国量子通信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320亿元增至2022年的7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预计2023年我国量子通信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
在中国政府政策支持下,中国量子通信专利技术持续更新,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在全球市场中具备竞争优势。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量子通信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达141项,2021年增至309项;2022年共195项。截至2023年7月9日,中国量子通信专利申请数量又达49项。
笔者认为,上述趋势显示,中国在量子领域科学技术的崛起与突破,有可能在华为公司、中芯国际公司等突破芯片通讯科技西方“卡脖子”的同时,另辟溪径,实现中国量子通讯科技的全球领先!
笔者认为,2023年的中国量子领域科学技术的崛起,为这一西方传统的制裁策略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在中国坚持“不允许欧美参与”的策略背景下,其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与进步打破了过去的依赖模式。意味着任何外部的技术封锁和资本制裁都已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自主研发的技术进步还意味着中国不仅在破除技术封锁的束缚,更在构建起自己的技术生态和供应链体系。为此,特赋《喜春来》为评为观。
量通科技登云架。
癸卯弯超看夏华。
纠缠加密异军佳。
惊世涯。
落魄暮昏鸦。
一一2023年9月18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