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福利,红袖添香文学网原古诗编辑,现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四海论诗】区首席顾问、《漱玉》特邀编审、《中华诗人》副主编。
次韵杜牧《清明》
青山一座鸟缤纷,欲孝双亲空断魂。
荒冢凄凄家已锁,故村不似那时村。
评:诗人的笔触在这首诗中有两个变化,其一:由大角度转小角度,大角度是飞鸟缤纷的青山,小角度聚焦到了双亲的坟茔,一大一小对比强烈,情景交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二:由小角度转大角度,这时的小角度是凄凄荒冢和早已上锁的老家,“凄凄”是诗人情感在现实景物中的映射,“荒”和“锁”两个字尤为精准和惊心动魄;故村一句发人深思,此处的“故村”应该是“今村”,“那时村”才是真正的“故村”,诗人为何偏偏这么下笔呢?这就是诗境与现实的区别,诗中之境有时就是诗人情感中的境,亦真亦幻,似是而非,动人心魄。此所谓“诗家语”也。我们再从诗的章法来看,全诗主旨都在“空断魂”三字上,“青山一座鸟缤纷”,“欲孝双亲”,“荒冢凄凄”,“家已锁”,“故村不似那时村”等一系列的景物、事态,都是在“空断魂”的思想状态下而产生的。通过细腻、生动、真切且又富有深刻对比的情形描写来表现人的哀思之情,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
附原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次韵王昌龄《出塞》
海陆天空都是关,中华寸土必收还。
三军麾下多飞将,铁铸长城阿里山。
评:这是新时代的军人赞歌,盛世中国和盛世中国军人的风貌在诗人的讴歌中矗立世界。海陆空都是中国雄关,寸土必争是中国军队的使命和铮铮誓言。三军多飞将,妙用典故,雄浑有力,中国军人的巍巍姿态跃然天地之间。我们中国有了这样伟大英雄的军队,阿里山自然就是钢铁长城,不容任何敌寇入侵。女诗人有如此手笔,一是爱国情怀的体现,二是自身创作实力的丰富。个人感觉此诗可与李清照《夏日绝句》参看。
附原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大雪寄夫君
天飘柳絮地铺银,身裹冬装脖绕巾。
可是依然风日冷,添衣更念远行人。
评: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七绝。主要是描写大雪天清冷的处境下思念丈夫,但是作者不是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而是通过叙事来层层递进到主题,全诗宛转曲折,每句都在转折,都在递进,首先她写自己在雪天身上裹着冬装,缠上了脖巾,来抵御严寒,可是虽然这样,还是感觉阵阵冷意,还想再添加衣裳温暖自己,这时,作者急切地想到了在旅途中、在风雪中远行的丈夫,特别想马上过去给丈夫添衣送暖。刘辰翁说:“绝句难作,要一句一绝,短语长事,愈读愈有味为正。”夏爱菊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
赤 壁
号称廿万又何雄,终付周瑜一火中。
惹得今人说三国,争名赤壁借东风。
注:现有几处争为赤壁之战遗址所在地。
评:赤壁诗化了中国千余年。杜牧和苏东坡的一诗一词吟咏至今。夏爱菊这首诗采取了与这两位大家所不同的角度来写,她说当年曹孟德统帅了二十万大军来到赤壁,意在吞灭孙刘联军,称雄华夏,可是却在周瑜的一把大火中被烧得丢盔弃甲,狼狈败逃。其结果之一,就是在历史和中国文化等中留下了赤壁的威名。在千年后的今天,因为赤壁,则又演义了全国各地有好几处争为赤壁之战遗址所在地的现实剧。此为名乎?为利乎?弘扬传统文化乎?开辟文化旅游乎?我们只能说,赤壁现在很火。夏爱菊写这些,在写古迹,写文化,更是在写现实中的不正确的中国文化现象的反思,有现实意义。
雪后梅趣
一树寒梅新染霞,红花边上挂冰花。
儿童笑摘晶莹物,说是银钗可饰妈。
评:诗人总是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这首诗写了雪后一件诗意的小事。诗人看到:雪后,开绽了新的梅花,红梅像霞似的好看;诗人还看到了在红梅花的边上挂着晶莹剔透的冰花,这时一个儿童欢笑着把带有冰花的红梅摘下来,递给他的妈妈,说:这是最好看的“银钗”,送给妈妈,妈妈戴上一定特别好看。这是多么美妙的生活场景啊,孩子太可爱了,我们为这份纯真而感动。我们也为诗人给我们采撷到了这朵“银钗”而赞许。诗心也是纯真的,永驻在我们美好的生活当中。
腾龙洞看大型土家族歌舞表演——夷水利川
土家儿女醉高歌,劳作家居情趣多。
隔水隔山相对唱,可心阿妹应阿哥。
评:这首歌就写到土家儿女山上对歌了,不写对歌的内容,只写风景人物,写到对歌却戛然而止,留白给读者,此又一诗法也。
游利川腾龙洞
昏灯湿路雾中天,更秀激光神话编。
不是相牵诗弟妹,谁知此处是人间。
评:激光入诗,值得关注。时代特色。科学手段在诗中体现了。
利川游感
树密风清雨水多,相邻都是小山坡。
谷中不见泉飞瀑,绿浪高低听鸟歌。
评:诗中有画。高低错落,左右分明,有动有静,有比有喻。
利川的雨
三天晴朗两天雨,雨去雨来天做主。
也恋人间佳景多,无洪无旱滋园圃。
评:诗人眼里,万物皆有情。李贺言:天若有情天亦老,夏爱菊言:三天晴朗两天雨,雨去雨来天做主。也恋人间佳景多,无洪无旱滋园圃。二者同理。
利川的山
谓之齐岳见之高,下视群峰起浪涛。
山谷毗邻连密绿,调温送氧自逍遥。
评:时代语言又在诗中呈现:调温送氧。此诗家之幸?时代之幸?吾言:此二者之幸甚。
第二次澳洲行之一
旅程一度七年前,那是薇薇降世间。
今日重临早添喜,菲菲上了幼儿园。
注:薇薇、菲菲皆我孙女。
评:时间的跨度多在前人诗中有所呈现,夏爱菊这一大组诗多达70首,不可能一言以蔽之,其各种事物实要一件一件娓娓道来。此第一首,直接写了第一次澳洲行和这次(第二次)出行的时间点和事由,可谓中规中矩。
第二次澳洲行之二
人道媳婆相处难,婷儿与我适情缘。
接程飞到广州去,一应居需准备全。
注:婷儿,我小儿媳。
评:一个“适”字,是本首诗的诗眼。
第二次澳洲行之三
又辑书刊又论坛,我忙未顾子艰难。
自拼振起家和业,恩爱鸳鸯不简单。
评:从侧面入,继写对儿子儿媳的赞许,此背面敷粉法。
第二次澳洲行之四
奶奶声声叫得甜,有孙现在楚东南。
何当共此天伦乐,明月相随一处圆。
评:空间在诗中每被用以缩地之法,情深一往更见情长。
第二次澳洲行之五
薇儿要我说当年,她伯她爸幼小间。
勾起温馨多少忆,春风人事故家园。
评:以景语作情语,春风人事自是乡愁所系。
第二次澳洲行之六
不恋他邦不想玩,此行只为月团圆。
用心且把佳肴做,惜聚儿孙每一天。
评:平平淡淡才出真味,家常事却是人间诗。
第二次澳洲行之七
想念家中那个人,相依相顾伴红尘。
天涯有寄白头侣,长是青松康健身。
评:此老年人的爱情诗。去尽铅华只剩本真。心心念念,健康相伴,相爱相依。
第二次澳洲行之八
白云撑起大穹庐,几许天蓝饰画图。
桉树洋花鸥鹭语,婷儿载我买鲜蔬。
评:此诗中有童心,好似一段儿童剧,布景优美且富有童趣,鸟语花香更多几许诗情画意。“婷儿载我买鲜蔬”,更是写出了婆媳之间美好的亲情。
第二次澳洲行之九
长空万里月明时,寄我祥儿一首诗。
成就人生先历苦,培根沃土壮青枝。
评:诗即家书,拳拳之心跃然诗句当中。“成就人生先历苦,培根沃土壮青枝。”道出了人生哲理。
第二次澳洲行之十二:周六下午看薇薇在芭蕾学校表演节目
小小人儿跳起来,不同肤色共平台。
满堂观众皆家长,文化交融互畅怀。
评:“不同肤色共平台”,道前人所未道。
第二次澳洲行之十三
友人问我信菩萨?笑答追随马克思。
身在他邦有星火,党员就是一杆旗。
评:“老马”同志观此诗,亦当颔首。
第二次澳洲行之二十五
女子诗刊我创先,女诗人众早空前。
从来未问名和利,只管传承不计年。
评:为人先,且队伍壮大,不问名利,奋进向前。为当代女诗人鼓掌,这就是一首当代女诗人的赞歌。
第二次澳洲行之二十六
所行到处有华人,讲着中文格外亲。
今日薇儿带班友,黄肤黑发舜尧根。
评:满满的中国心在诗里。从中也可看到中国人在外国的生活风貌。这种事,这种诗,这种诗的触角和作法,我们需要继承和充实。
第二次澳洲行之二十九:周日看儿子游泳
适才还在近前游,转眼如飞夺远眸。
融入人中分不出,纵多风雨自调筹。
评:此理喻之诗。虽言一事,实在其理。“纵多风雨自调筹”,可为座右铭。
第二次澳洲行之三十一
故乡飞雪正冬寒,这里时逢初夏间。
那日报温三十九,夜凉犹似在秋天。
评:此诗写出了科学进步状态下世界不同国家在同一时间因位置不同而出现的季节的不同,这似乎也是道前人所未道。二十一世纪的诗如果让杜甫看见,是不是他老人家要直呼“不可思议,太神奇了”。我们当为夏爱菊写出这种“新诗”而鼓吹。
第二次澳洲行之四十一
这里初逢热气燃,空调开送小凉天。
天伦至乐人间美,亦有情牵是故园。
评:空调入诗,新语汇之幸。这里写的不违和,很是自然,且很有诗味。难得。尾句入情。
第二次澳洲行之四十三:重到唐人街
十分亲切一条街,故国唐人今又来。
安静祥和还似昨,中餐馆里吃牛排。
评:十分对一条,此当句有对。一大一小间紧扣诗题。次句化用刘禹锡“前度刘郎今又来”而又别具异国风情;安静祥和地在唐人街里吃着牛排,亦中亦外,自然间凸显出了当代中国人的自豪。建议作者下次邀请李白也去一趟,同时也让一百多年前的前人们好好看看当今强盛的中国和自信的中国人。
第二次澳洲行之五十四:到珀斯海边城市班伯里市看外国人欢庆中国春节
祖国富强朋友多,他邦台唱广东歌。
大红纸写中文“福”,孔院门前人串梭。
注:广东歌指粤语。孔院指孔子学院。
评:外国人欢庆中国节,夏爱菊真是有心人,录之于诗,当传千载。
第二次澳洲行之五十六:正月初六珀斯中华会馆在唐人街举办珀斯中华新年文化节
大街不许进车来,挤挤人流各畅怀。
锣鼓龙灯狮起舞,旗袍太极秀登台。
第二次澳洲行之五十七:正月初六珀斯中华会馆在唐人街举办珀斯中华新年文化节其二
中华美食几条街,都是携家带口来。
谁唱几时明月有?牡丹花伞布歌台。
注:中华文化节舞台装饰大牡丹花和江南小花伞。节目还有唱苏轼词《明月几时有》。
评:以上这两首中国人在外国和外国人在本地参加中国文化节的诗作,虽然在我们现在看很普通,这是因为我们拥有了现代的视角。如果我们从古体诗的视角来看,就会发现古体诗人们还没有写,或者没有深入写的内容。夏爱菊在写,并且写的很好,其中事物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二次澳洲行之六十:将别澳洲(次韵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渭城曲》)
这里湖天不起尘,与孙谐乐日翻新。
明朝即返家乡去,梦月悠悠照远人。
评:思念家乡,望月怀远,虽异国他乡其乐融融而不减,此作乃次韵王维《渭城曲之作》,次韵而有新意,王诗西出阳关,夏诗则更在国外,万里远游,见闻之广远超古代,空间更为阔大。
附原玉: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二次澳洲行之六十二归家途中入住厦门
黄金地带海边楼,鼓浪屿旁群舞鸥。
满目繁华思对岸,金门风雨惹人愁。
评:诗人入住厦门,眼望金门,旋有家国之思。愁,即是忧国忧民。诗人忠厚之心传承于此。
第二次澳洲行之六十八:两孙女在福建泉州乡间玩乐器
菲儿打恰姐敲锣,山谷回声欢笑多。
为有童心生乐趣,人生一历又经过。
评:看夏爱菊这种题材的诗就像看电影一样过瘾,一幕幕写来,就如同把一幅幅生活的场景推到读者面前,惟妙惟肖。
第二次澳洲行之六十九:我回了
别离数月去天涯,饱享温馨儿子家。
一路和风归故里,怡然开着满街花。
注:2018年11月16日飞广州,17日到澳大利亚。2019年4月10日经马来西亚,14日回家。
评:温馨,道出了这次出行的心情;怡然,说明了回国的姿态。两者相呼应,相得益彰。这首诗的词句都很好,很贴切:比如首句,比如饱享,比如一路和风,比如尾句,诗人此次出行数月,路途万里,经历甚多,这首诗如此凝练地进行了概括,诀窍何在?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表达。此诗家做派也。
7月26日参加自费组团赴安微岳西避暑
柏油公路载诸仙,高兴犹如赴绮筵。
盛世休闲多选择,炎炎夏日找春天。
评:古诗云:曲径通幽处,言景又可作诗法看。这首诗就有这等妙处。作者参加旅游团高兴地在公路上奔驰,就像去赴绮筵一样,这里的绮字很精彩地表达了心声。七绝妙在转结,这首诗就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受。“炎炎夏日找春天”,把两个季节互文在了一起,造成了艺术冲击,颇耐吟味。
岳西避暑有感
有夫在处即为家,无论天涯或海涯。
静守清风与明月,诗书一卷一杯茶。
评:此诗朗朗上口,气味颇佳。心的港湾正是:“有夫在处即为家”,无论天涯海涯,有夫在,都是清风明月,诗书香茶。有夫如此,妻必成花。
其实这里就是农村
生在大山看大山,景光亦熟亦为然。
回归乡土容颜改,仍似儿时梦一般。
评:诗中的重复是为了强调,笔力俊健。在大山中看大山,对其中的风光既熟稔,又深以为然,这是什么缘故呢?接下来诗人给出了答案:“回归乡土容颜改,仍似儿时梦一般。”许多年后诗人到似故乡的山村,虽容颜有改,但是眼前的景物却如同儿时一般,令人叹赏。在这,诗人用了化实为虚的手法,用得自然,意味深长。
岳西鹞落坪的山
林茂峰高雨水多,清泉一路润山河。
丰藏满是人间宝,留与子孙欢唱歌。
评:此诗若山前清泉一气而下,风格明畅。
岳西避暑赞通讯和互联网
地北天南处处通,人行千里若家中。
手机一部全囊括,绝胜毛猴孙悟空。
评:以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对比当代的通讯和互联网,真是奇思妙想。
避暑期间致论坛众友(次韵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同趣何分魏蜀吴,道行千里不为孤。
心心映在诗花上,若会当然倾酒壶。
评:韵用得好会给诗增色不少,次韵名作须深加领会,这首诗在这方面就相当出色,虽是次韵,但是每个韵字都很稳妥,并且气韵颇佳。全诗意脉畅达,一气贯注,温文尔雅,又有几分豪情。
国庆七十周年阅兵民兵方队
阅兵场上看民兵,十亿泱泱随听征。
家国情怀人所共,东西南北铸长城。
评:十亿,东西南北,铸长城,从数量、范围、情感、意象等方面强有力地写出了中国民兵的雄姿英发,佳作。
国庆群众游行中少先队员方阵
童音童貌悦童真,劲舞高歌祖国亲。
雨露阳光育花秀,同心追梦有来人。
评:三个童字,衬以音、貌、真三个角度,全面地刻画了少先队员的丰姿;雨露阳光、同心追梦,更是凸显了当代中国少年美好的背景和灿烂的未来。诗的语言和蔼、坚定,一派长者风,一颗中国心。
次韵段维会长《忝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有寄》
薪火今朝又递传,唐风宋韵继衣冠。
已经大疫方磨砺,诗与梅花俱考槃。
评:全诗从四个方面紧扣题目齐头并进,薪火递传是基础,唐风宋韵是学会的专业,“已经大疫方磨砺,诗与梅花俱考槃。”意象蕴藉有致,赞扬段会长的大将风度,既肯定,又赞许,还有满满的希冀。是一首很成功的唱和之作。
附原玉:
屈宋风流千载传,斯时肃立仰衣冠。
何如燃臂供诗赋,敢许凤凰同涅槃。
次韵谢林奋仪老师《原韵和唐大进会长重启学会网站兼贺夏爱菊老师荣膺站长》
多少贤才当得夸,谢言致与众诗家。
老天更洒及时雨,师育吟园遍地花。
评:此唱答之作谦逊、坦然、适度,满是对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全网领导、诗友的谢意和褒奖,乃温和佳作。
附原玉:
夏暑凉风不自夸,爱施时雨润名家。
菊开园圃迎秋月,好景全凭不落花。
续东之先生《致林峰老不老松》
大吕黄钟不老松,清风明月步其踪。
香江浪激风云起,会得霞开景万重。
评:这是一首描写诗界长者的诗。作者用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事物来映衬诗长的风骨,寄情于景中,写得文雅沉着,满篇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