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说诗》
文/黑岩
一,了解诗的古往今生,把住诗的脉搏
诗歌穿行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采菊东蓠下”,到“不带走一片云彩”。诗歌以它独特的魅力长时间立于文学至高点,或歌颂,或鞭策,或哀叹,或哲理,以最少的文字渲泄更多的情感。对于历史和文学,乃至于文字的研究都绕不开诗歌。
诗词的发展顺序大致概括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诗经》是纪年前11世纪至纪年前6世纪的诗词总集,是中国第一部诗歌集,分为“风”、“雅”、“颂”三种。
楚辞是起于纪年前4世纪到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以及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是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之路。
汉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乐府。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表达形式,比如陶渊明等。
唐诗是盛唐时期的文化繁荣的象征。除了李白、杜甫,还有很多著名的诗人,比如: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还有高适和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宋词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走的不逊色于唐诗的另一高峰。唐诗重情,显肥,而宋词重趣,显瘦。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也有宋诗的顶尖大诗人陆游。
元曲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是继诗、词 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现代诗是在“五四”文化运动后,催生的近似于白话文的新体裁,胡适首先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体”诗,接着有刘半农、俞平伯等人的创作。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无需雕琢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写作手法上,可分为:一,抒情诗和叙事诗,二,自由诗、格律诗和散文诗,其中自由诗又分为几个派别,比如自由体,朦胧派等,以及前不久出现的所谓先锋派等。近些年,我们熟悉的舒婷,汪国真,北岛,海子,余光中以及先锋诗人皮旦等是当中的代表。
所以,诗歌都是踩着时代的脉搏在跳舞,都是在发展变化,并上前推进,没有回头路可言,古诗在唐朝已经达到顶峰,到了宋代才有宋词,到元代发展成曲,今天,仍然有大批写古体诗的诗人,大有风雨欲来之势。是的,我们可以研究或者学习,古诗的博大精深不用质疑,但诗歌回不去了,历史在前进,N年后,我们今天写的古风,算是唐代还是宋代呢,把它丢进唐诗的一堆明珠里,是否还能找到闪光?诗歌只有烙上时代的印迹,才能焕发生机。
二,浅谈好诗的定义
一首好诗,要七分情感,三分才华。而能流传的诗多为情感取胜,或质朴,或浓烈。
写诗需要灵感。而灵感就像一只敏捷跳跃的兔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来。
很多人徘徊在诗歌、散文、小说中,不知写哪一种,其实就一句话,随心就好,不要强自所难,毕竟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写诗,甚至有些写小说或散文的也不一定能写好诗,反之亦然。
但有了散文的基础多少能影响诗的质量,其实,个人感觉散文就是介入小说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但散文与诗歌往细了说,它们之间还有一种文体就是散文诗。
如果小说是大众的米饭,那散文就是大碗菜,散文诗就是精装版的佳肴,而诗歌也许就是一杯咖啡,一杯清茶,那么一小杯,幸福满屋子。
诗歌像梦里疾驰的白马,而灵感就是那嘀哒哒的马蹄声,渴望着它到来,又怕抓不住它。
(一)好诗的标准
1、意境:独立完成造境,手法可以采用情景双兼。
2、用词:具备高超的语言能力,丰富的想像空间,并表达自如。
3、中心思想:主旨分明,形象生动。言有物,有据,有理。
4、寓意:诗言志,诗为心声。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与思想感情充分地展示。
5、跳跃性:以一小口切入,围一中心,完成各种思想跳跃,不纠结不转圈,即所谓的用词干净灵活。
(二)写诗十忌
1、忌眼高手低。
2、忌胡言乱语。
3、忌画虎类犬。
4、忌空洞无物。
5、忌人云亦云。
6、忌文不对题。
7、忌生拼硬凑。
8、忌无病呻吟。
9、忌格调低下。
10、忌说教
三,初学者怎样快速提高写诗水平
本人有两点经验,仅供参考:
1,仿写,就是仿前人或高手之作,套用其韵,摹其意,再营造新的意境,然后脱稿,自己再写。
2,反写,也就是反别人意思而作,内容和形式与原诗基本相同,而持的观点却截然相反。别出新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水平会很快提高。当然,无论仿写还是反写,都不要公开发布,只作练习。
同时,写作时也要注意:诗不是拼词也不是造句,它是写一种感觉,他没有规范,也没有章法,你可以一个字一行,两个字一行,一句话一行,只要你认为怎么能够表达出你内心的感觉就好。
真正的诗不需要用任何优美的词汇去修饰,简单、朴实、易懂就好。
2023.8.28

作者简介:萧亚平笔名黑岩,萧何七十九世,1974年生,湖南衡南县人,《中华文学》签约作家,凤凰诗社美洲总社入驻成员,《雪魂》一级创作员,诗集《浓墨重彩》,现居江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