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印记之五:
海南人的慢节奏
文/青山依旧
海南人的“懒”是出了名的,用一句海南人最经典的话说:“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
对于海南人来说,“懒”是一门学问,由此而产生的“慢节奏”更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不紧不慢地走路,慢条斯理地说话,不急不躁地做事……在海南,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懒懒散散的“慢节奏”。
因为想在海南开辟研学市场,调查市场、考察基地、设计课程一大堆事情要做,早在前往海南的路上,我们就计划着一定要抓紧时间,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然而,到了海口,当我们提出“最迟七点开饭,八点开始工作”时。海南的朋友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说做饭的阿姨来不了那么早,最早也只能八点半吃早饭。入乡随俗,我们也只好听从当地朋友的安排。之后,我很快发现海南人都有早晨睡懒觉的习惯。我每天六点多一点到海边散步,看到在海边运动的也就稀稀落落很少的一些人,这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客居”海南的内地人。 接下来的一件事,让我真正领教了海南人那份“懒”劲儿。那一天,我们外出考察,先去了文笔峰景区和香草田园,然后直奔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原打算先赶到地方再随便找家饭馆解决午餐。然而,等我们到了目的地时已经时过正午,因为错过了饭点儿,竟然找不到一家开门营业的饭店。后来知道,海南人钱可以不赚,午觉不能不睡,所以一过正午,就连饭店老板也都“懒”得开门营业。他们早早赶走了客人,闭门睡午觉了。海南人的午休是雷打不动的,据说海南人到单位应聘,工资多少可以商量,但如果没有充足的午休时间,一切就都免谈。海南人午休绝对不是随便打个瞌睡应付一下,而是要躺平了实实在在地睡上一觉,两个小时不够那么干脆就睡三个小时。折叠床、枕头和小毯子,是上班族或者出门在外的海南人随身必带的“三件套”,他们随时都做足了午睡的全套准备。
从前,就连海口这样的城市每每到了午休的时候,繁华的市区也会变成“鬼城”,店铺关门,大街小巷冷冷清清,连公共汽车也会停开。因为人们都在睡觉,没有人出来流动了,车自然也就没必要跑了。现在,随着内地到海南经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有所变化,但每到中午,街面上仍然会清静许多。 海南人的一大嗜好是喝“下午茶”。睡到下午三、四点钟,午休结束,懒洋洋地从床上爬起来,与一两个或者三五个趣味相投的朋友相约到茶店围桌一座,“下午茶”就开始了。一边喝一边拉呱,一顿茶不知不觉能喝到日薄西天。如果还有兴趣,那就接着再喝“晚茶”,喝到深更半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在海南,尽管中午的时候大街上冷清,但到了夜间却十分繁华热闹。
海南人还有一个口头禅叫“马上”。比如你跟对方说“咱们一块去做xx事”,对方会回答“马上”;左等右等不见人来,过一会儿你再催问“到了吗”,对方还会说“马上”。结果这个“马上”究竟是5分钟、10分钟,还是半个小时,谁也难说出个准头,你只管耐下性子等着好了。 在海南时日久了,我逐渐感觉到:“懒”也好,“慢”也罢,不能简单理解为好逸恶劳,不求上进,而是海南人在特定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顺乎自然的生活规律。海南是一片美丽的热带土地。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常青,一年四季都可以 播种、收获,不必赶着时令抢种抢收。由于物产丰富,海南人一般情况下衣食无忧,久而久之形成了随遇而安的心理,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悠悠哉,欣欣然,把日子过得“神仙”般逍遥自在。再说了,这里属于热带气候,中午阳光那么强烈,出门做事儿显然不是时候,睡一个长长的“午觉”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夜晚天凉爽了,正好出门喝个晚茶,吃个宵夜。这样折腾上大半夜,早晨只好睡懒觉了。于是,一整天无论哪个时刻做什么事情都会慢上半拍。
在海南,“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门人生哲学。亦或正是因为这种顺乎天然的生活方式,海南人养成了善良、朴实、随遇而安的品格脾性,他们懂得“知足”,不喜欢怨天尤人,计较得失,也不屑于勾心斗角,追逐名利。因此,他们活得自在,活得坦然,活得轻松,活得快乐,也活出了长寿。海南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之地”,在海口市街道两侧的“大排档”里,随处可见喝“老爸茶”的耄耋老人。在海南三亚南山景区有一个“长寿谷”,谷口一块文化栏上密密麻麻一大片照片,上百号人都是如今在世的百岁老人。据说,海南收入低,物价高,然而海南人却很有幸福感,有资料显示海口市民的幸福指数在全国几百个城市中跻身前十。这或许是由他们“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与海南人相比,我们许多人会感到汗颜。为学业计,为事业计,为生活计,争钱财,争名誉,争地位,终日忙忙碌碌,一生疲于奔命,其结果把自己折腾得身心交瘁,焦头烂额,即使终有所得,也往往得不偿失。中国前首富王均瑶38岁病亡、北京同仁堂董事长张生瑜39岁去世、武打巨星李小龙享年32岁、被无数少女奉为“梦中情人”的张国荣也就活了47岁……社会上不断爆出成功人士英年早逝的消息,他们的去世或有多种原因,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过分紧张劳碌,透支了身体,也透支了生命。他们获得了数以亿计的财富,也收获了令人艳羡的名誉与地位,但人都去了,要那么多的钱财和名誉又有何用?不能不说,他们是事业财富的“成功者”,但却在生命的长河中落下了“败笔”。
国人一向尚“勤”,我也并不否定“奋斗”的意义,但一个人的生命能量毕竟是有限的,做什么事可以去追求、去努力,但不能太“拼”,欲望要有止境,奋斗不能跨越极限,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劳逸结合幸福之源。有时候,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让奔波的脚步缓一缓,让躁动的心态静一静,未必不是人生的大智慧。从这个角度说,海南人的“慢节奏”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随着海南的深度开放,内地人和内地文化不断涌入,海南人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但愿这“慢节奏”不被全盘抛弃。 【作者简介】青山依旧,本名郝永渠,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大学学历,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邢台市作协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原邢台县浆水中学校长。有多篇作品在《中国教师报》《散文百家》《邢台日报》《牛城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著有散文集《青山情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