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老年文化现象
文:张正纲
近年来,瑞丽老年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大胆创新的协会
2006年7月26日,瑞丽市老年文化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并宣告成立。“文化协会”?新鲜!全省恐怕没有第二家。文化何其博大,敢称“文化协会”,是否太不自量了?!后来看协会《榕苑》创刊号才知其苦衷。协会分成诗词、书法、钓鱼、剪纸、花卉、绘画、地方民族文化、太极拳剑、音乐、舞蹈、桥牌、摄影共12个小组开展活动,各组每月一般活动两次,有的四次,桥牌、健身舞几乎天天有活动,能者为师互教互学,也不枉了“文化”这个名称。目前,协会在册会员已达458人,每晚百多人的舞蹈健身场面壮观。协会引以自豪的是,0七年五月,著名音乐家、《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词曲作者、瑞丽第一位荣誉市民杨非先生,怀着对瑞丽的至爱之情,也主动填写入会申请表参加了协会。此外,北京、成都、昆明知青孙英、杨宝喜、杨小彪、伍勇、彭嘉,我省知名作曲家曹鹏举,还有瑞丽气象站创建人之一、七七年调回江苏老家的王旺竟等一批文化人也加入了进来。说明大家对“老年文化协会”的认同与接纳。
(二) 颇有韵味的协会宗旨
协会宗旨简明扼要:“以文化养生,为边陲增辉。”这表明,协会希望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与此同时,不忘记自己是个社会人的责任,要力所能及地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为边疆繁荣、社会进步奉献余热。
(三) 书画影展,彰显文化内涵
协会成立不久,会员们把各自的书法、绘画、剪纸、摄影、集邮、根雕、花卉等近二百件作品汇集起来,诗词组将百多首诗词制成展板,开展了一次综合性的文化展示活动。不仅会员们相互观摩、切磋受激励,数百名中小学生和周围群众受启发,也给参加挂牌仪式的各级领导和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展示至今已进行了三次。此外,部分会员作品还参加了中缅边民联欢五十周年展和州老年诗书画展。钱景泰的剪纸作品《孔雀会》获国际金奖,被剪纸博物馆收藏,并收录入《中外剪纸精品》一书中。
(四)春游、登高承袭传统
协会将春日游春、重阳登高定为全体会员一年一度的两大节庆活动,每次活动都是一整天。活动有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还有丰富多彩的游艺内容及棋牌比赛;活动过程中,还不时有即兴诗词咏出。大家唱着自己创作的《老年文协之歌》、《老年大学之歌》,心情自豪而愉悦。
(五) 街头义务写春联
0七至一0年春节前夕,协会开展了四次街头义务写春联活动,连续写三天,深受群众欢迎。姐岗路、南卯街、勐卯路三个写字摊前人头攒动,只见书写春联的老人们埋头奋笔疾书,尽力满足大家的需要。求联者说:现写的春联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现写的春联才有墨香和传统的味道。
(六)老年人的文化平台
为给会员提供一个写事抒情、发表见解、以文会友、交流心声的园地,协会创办了会刊《榕苑》。说到会刊,还有些小插曲呢——起个什么刊名?有人提出“大青树”,大青树四季常青,默默奉献,好!何况协会就坐落在大青树下,没有人不喜欢大青树,但用大青树冠名,是否合适?……大家在表达方式上各抒己见,一时提名不下十种,最后只好采取投票表决的办法,于是《榕苑》胜出;有同志提出,刊名要请名家题写,以壮行色,此议不无道理,于是发动大家各显神通去找名家,信息反馈来,润笔费要一千元!这就是市场经济,正应了一字千金的古谚。文化人办文化事还要请人代笔?岂有此理!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
《榕苑》定为正16开,有八个彩页,固定文字页码64页,加封页和行文编辑中的插图,形成图文并茂,给读者一种清心悦目的感觉。考虑到稿源和出版经费的不确定性,决定每年出2—4期,每期印1000册。

鉴于刊物暂不可能取得国家正式出版刊号,只能内部赠阅;只有付出,没有回报,是一种纯公益行为,故来稿不付稿费,编辑自带干粮来劳动,没有任何报酬。
刊物没有发行,每刊除会员、学员人手一册外,请政府办公室文电股在交换文件时分送瑞丽市各单位。不参加交换文件的单位以及城里中小学阅览室、市文化馆等,由编辑们分头义务送达。去年开始,市邮政局免费为乡下等市内单位投递100份。原州人大副主任卜金富同志成了州府所在地的义务分送员,帮助将《榕苑》传送给芒市相关单位和个人。此外,《榕苑》还邮往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等地,使其在知青中小有流传。在市委宣传部的关爱下,《榕苑》已逐步登陆瑞丽江网站《文化旅游》网页。

《榕苑》是领导关怀和社会支持的产物。创刊之初,许多州市领导给我们题词,原市长龚能政还以市老龄委主任的身份,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全面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署名文章,对《榕苑》寄予厚望,殷切希望老年朋友们“结合市情大胆探索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为繁荣边疆文化献余热。”刀晓瑞市长则称颂。《榕苑》是“老树新花”,赞扬“老有所为绘新画,树木常青绿天涯”。原州市领导杨存礼、李增寿、岳昌勇、刀承济都曾给《榕苑》赐稿;金光亮、卜金富、高云飞等领导是《榕苑》的经常撰稿人;原云南省文联常务副主席刘鸿渝不仅赠诗,还写来了《各领风骚数百年——喜读〈榕苑〉一、二期诗作》的点评文章,为丛书《榕苑诗选》撰写序言《天高云淡的诗意栖所》,对《榕苑》、对协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真诚的呵护。《榕苑》创刊至今刚满四岁,已出刊14期,计14800册,临近预定最高线,这是难能可贵的。
《榕苑》是瑞丽老年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特色文化城市的一张名片。愿榕树常青,《榕苑》长荣!
(七) 怎样做爷爷奶奶的讨论
时下,如何教育孙子女,是大家抓脑壳的事。协会发起了“怎样做爷爷奶奶”的大讨论,至今已有数十篇讨论文章登在《榕苑》上。讨论触及大家关心的题目,有很现实的社会意义而引起社会关注。市电视台《今日瑞丽》栏目编导已写出题纲,拟将讨论做成电视节目播放,但因协会领导一个也不愿“抛头露面”而没有做成。讨论尚不够深入,讨论仍在继续。
(八)老年大学开学了
为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学的需要,协会积极协助老干局外出考察、申办老年大学。在市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0七年十月,瑞丽老年大学正式挂牌、开学。开设了保健、声乐、舞蹈、电脑、太极拳剑、桥牌六个专业八个班。如今已拓展到九个专业十二个教学班。协会主席、常务副主席就是老年大学校长、副校长。协会会刊《榕苑》同时成了老年大学校刊,会员、学员齐努力,《榕苑》更灿烂。老年大学是构建终身教育的基地,从此,瑞丽的老年朋友可以老有所学在老年大学,老有所乐在老年文协,为边陲增辉,老有所为夕阳红。
(九)让民族文化放异彩的期待
瑞丽民族文化最亮的亮点是勐卯古文化,这已是共识。然而,发掘勐卯古文化的工作我们尚未起步。在《榕苑》创刊号上,李云鹏发表了《发掘勐卯古文化,再创瑞丽新辉煌——关于打造“民族文化强市”的一点建议》。李云鹏同志大声疾呼国际傣族的‘根’就在勐卯!……在‘国际傣族历史文化圈’中,‘勐卯’的地位并不亚于全世界穆斯林不辞辛劳去沙特朝拜的‘天房’!”《建议》认为“打造‘民族文化强市’要紧扣‘勐卯古文化’大做文章。”呼吁“我们的起点要高,高屋建瓴才能势如破竹,开创新局面。”
《榕苑》每期都刊有几篇傣族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文章,成了刊物的特色和亮点。德宏州傣学会曾两次邀请文章主要作者陆惠傣、管有成出席该学会会议交流。
为发掘勐卯古文化,协会领导带领管有成、李云鹏、钱景泰等同志,无数次深入农村和古迹遗址寻找蛛丝马迹,0七年曾往缅甸姐南考察,0九年还萌生了到孟连,耿马等地考察的冲动。为扩大影响,0七年协会组织了一次百余人探访勐卯古文化遗址的大型活动。当然,发掘勐卯古文化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仅靠群众团体的热情是绝对做不成的。

(十)瑞丽老年文化丛书之梦
梦想是创造的前提。编纂出版《瑞丽老年文化丛书》,是已经写进《瑞丽老年文化协会章程》的梦想。瑞丽文化的文字记录确实不很丰厚。档案馆里摆着的《贝叶经》已经无几人能识,更无人能够全文读懂,《嘿勐沽勐》也仅仅是学者书架上的资料;“太阳路线”、“大山的儿子”只停留在口头上;汉族文化博大精深,但须注入瑞丽特色与内涵;……各民族都希望弄清自己的历史,都需要文化的滋养。瑞丽老年文化丛书有写不完的内容:地方民族文化是个宝库,发之不竭;我们这辈人在边疆几十年的奋斗、创业,有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山河巨变,处处可圈可点;荟萃精品,可出《瑞丽老年诗词》;再苦练几年,也应能版《瑞丽老年书画》……。《丛书》编纂是繁荣瑞丽老年文化,是为边陲积淀文化底蕴,也是为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文明城市献余热。
辛勤耕耘,持之以恒,理想一定会成真。0七年九月,丛书首卷《傣史探微》已经面世,这是一本学术性的探讨文章结集,虽是一家之言,但对宣传和引发人们对勐卯古文化的兴趣,从而引导大家都来掘古建今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它开了《丛书》之先河。0九年丛书第二卷《老年保健常识》,第三卷《榕苑诗选》(一)分别于四月和八月出版,第四卷《勐卯民族文化拾零》(暂名)已在编纂中,预计年底可付印。
(十一) 思 考 与 建 议
“边疆落后”,其实质是文化落后,与内地比,边疆文化落后。我们不能永远落后!唤醒全民的文化意识,是我们的责任。
离退休老同志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大家都这么说。既是“宝贵财富”,就应该开发利用,对吧?老同志体力不支,但思想、文化尚有优势。把他(她)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财富”挖掘出来,也许对改变“边疆落后”会有所裨益的。
老年“文化”协会,有意思。协会已做了一些“有意思”的事,相信还会继续做下去。但人是受自然规律管着的。如果会员都有理想追求,不甘为“行尸走肉”,老年文协、老年大学又有健全的组织机体,榕树才会常青,《榕苑》才能长荣。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龄化社会中的老年人工作应该怎么做?显然也应有科学的发展。也许“老年文化协会”是一种值得称道的模式。不是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吗?建立起一种好的养老或者说老年人活动机制,对全面构建平安瑞丽、和谐社会是有益的。
作者简介:
张正纲:男,中共党员。1939年10月生于云南腾冲,1961年学校毕业分配到瑞丽“八一”拖拉机站任农机技术员,1990年选入瑞丽县政府工作,1999年退休。2006年创办瑞丽市老年文化协会,宗旨:以文化养生 为边陲增辉,并创办会刊《榕苑》;2007年协助老干局开办瑞丽市老年大学并被瑞丽市委聘为校长。梦想:不当行尸走肉,有生之年不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注本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