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域军魂》作品集锦
淬炼军魂的大熔炉
作者‖王心明
组稿‖夏宏霖(格桑花)
有幸在我生命的进程中,于青年这个人生的节点上,是命运,让我当兵走入了军营,走进部队这个锻炼人的大熔炉。



我1972年底入伍后,在部队受到了各级首长的关心、教育、培养和战友们的帮助,在政治思想、军事素质和工作能力上得到了较大的锻炼。逐步养成了服从命令听指挥、遵守纪律、努力工作、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军人作风。



▲本文作者王心明荣获的部分荣誉(奖章)。
1975年,是我在西藏邦达〇〇七五部队当兵的第三个年头。按当时士兵服役期为两年的规定,我已超期服役,是该做好退伍离队的思想准备了。
也就在那年,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促进了我的锻炼成长,延长了我的服役年限。




▲本文作者王心明。
1975年5月,三营七连文书兼军械员李万邦提干为本连一排排长,文书兼军械员缺额。这时指导员张道禄找我谈话,叫我代理连队文书兼军械员。我表示服从上级的安排。
当时,我在连队担任司号员。连队文书的工作任务繁多,既要起草连队的请示(报告)、总结、汇报等文字材料,还要负责连队武器弹药的保管等工作。

▲蔡维信(左)、王心明(右)在邦达玉曲河边。。

▲张茂方(前右)、王心明(前左);朱兆奇(后左)、李树林(后中)、黄发全(后右)。

▲贾学海(左)、陈立金(中)、王心明(右)。
我原是初中生,只读了一年书就遇上“文化大革命”,文化知识水平有限。要搞好文书工作,会面临着很多困难。
于是我不懂就学,慢慢摸索着干。我虚心向前任文书李万邦和营部书记张义权请教;对拿不准的问题,及时向连首长请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熟悉和适应了文书工作。

▲黄泽常(左)、曾光友(中)、王心明(右)。

▲王心明(左)、邓和元(右)。

▲张荣先。

▲二排排长 朱兆奇。
那时,正值全国、全军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写标语、出板报、办专栏是连队文书必不可少的事。受当时文风的影响,起草的汇报、总结等材料,照抄文件、报纸上的东西多,套话、大话、空话多,实话少。
那时连队在邦达草原的玉曲河边筛沙、筛砾石,每周末要对各班筛出的沙和砾石收方。我就同通信员赵良胜、司号员张锦荣等人干起了拉皮尺,对各班筛出的沙子和大、中、小规格的砾石量方、收方,做好记录,回到连队用算盘计算好后,填写在施工进度表中,作为劳动竞赛评比先进的依据。


那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团里发出举办庆祝建军节活动的通知,要求每个连队出一个节目在庆祝大会上表演。在副指导员邓和元的安排下,连队抽调我、王廷友、李志伟和另一名战士(因时间久远,忘记了这名战士姓名了)共4人组队参加表演。
李志伟是1974年底从江津县入伍的知青,有一定的唱歌和表演基础,负责节目的筹划、排练工作。

▲团长 张书亭(前左)。

▲一排长李万帮与九连文书邱俊华在邦达。

▲三营教导员罗范章(左),夏焕良。
经李志伟提议并报连首长同意,我们参演的节目是男声小合唱《老房东查铺》。因临近表演的时间紧迫,我们便抽空时间加紧排练。除李志伟外,我们其他三人都是五音不全之人,唱歌拿不准音阶——不高就低。
李志伟耐心教我们先熟悉歌曲,把歌曲唱会、唱准,再添加表情和少量动作。我们的节目排练、准备得差不多了,就请连首长来审查节目。连首长要求我们既要把歌唱好、唱准,还要声音洪亮,表情丰富,用好的成绩为连队争光。


到了团里开“八一”建军节庆祝大会那天,我们着装整齐、精神抖擞地来到团部大礼堂后边空地等候上台表演。
说实话,我和王廷友等三人从没有上过舞台,马上要面对台下那么多的首长和各连的战友时(特别是团、营首长都在场),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紧张。
轮到我们上场表演了。我们4人列队上台,面向台下众多首长、战友,横队站立。王廷友跨步出列,立正站好,敬礼,报节目名:
“各位首长,战友们:我们表演的节目是:男声小合唱《老东房查铺》”。由于紧张,王廷友把歌名《老房东查铺》报成《老东房查铺》了。我们听他报错了歌名,在后面小声提醒他报错了。王廷友又重新报了一次歌名,仍然把歌名报成了《老东房查铺》。顾不了那么多了!我们悄悄叫王廷友退回队列中,开始演唱:
“星儿闪闪缀夜空,月儿弯弯挂山顶,老房东半夜三更来查铺,手儿里捧着一盏灯……”大家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完满地演唱了《老房东查铺》,赢得了首长和战友们的热烈掌声。

▲七连一排排长李万邦,我的入党介绍人之一。

▲七连通信员 赵良胜。

▲七连连长张荣先。
连队党支部历来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新兵集训时,班长姜方忠、副班长刘华明(均是党员)鼓励我们新兵要安心服役,争取进步,早日入团、入党。新兵集训结束后,我被分在一排二班。班长张永生、副班长刘祖华(均是党员)分别找我这个新兵团员谈话,鼓励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叫我写出《入党申请书》交给连队党支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我当时认为自己离党员标准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递交给党支部,以便于更好地接受党组织的培养、考验。
后来,我参加团司号员集训归队后,到了连部吹号。负责培养我入党的是副连长张茂方、文书李万邦二同志。根据那时的《党章》规定,新党员入党,须经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入党时间从支部大会通过之日算起(无预备期)。部队入党是很严格的,除自己要写出《入党申请书》、填写《入党志愿书》、有两名党员介绍、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上级党组织派人谈话考察外,还必须要有入党申请人的政治审查证明材料(简称政审材料),即入党申请人的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历史必须清楚的证明材料,上级党委才能审批。

▲七连一排二班班长 张永生。

▲七连一排长李万帮(左)、团副参谋长曾凡永(右)在邦达草原阅读《解放军画报》。

▲三营副教导员 吴开荣。
1974年9月21日(星期六)上午,李万邦同志给我谈话,肯定了我自递交《入党申请书》以来的进步和优点,指出了我工作不够大胆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告诉我支部准备发展我入党。他交给我一份《入党志愿书》叫我填写。在他的指导下,我在《入党志愿书》上认真填写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和对党的认识。尔后,张茂方、李万邦同志也分别在我的《入党志愿书》填写了入党介绍人的意见。当天下午,连队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全连3名新党员入党事宜。党支部通知我列席会议。介绍人李万邦同志宣读了我的《入党志愿书》,我陈述了自己对党的认识和入党要求,张茂方、李万邦同志介绍了对我的培养情况;到会的党员同志分别发表意见,既肯定了我的成绩,又指出了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排排长 仝世伟。

▲七连副指导员 邓和元。
我虚心听取了党员同志们对我的帮助教育和希望,表示:如果组织上批准自己入党,一定要在党内积极工作,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按期交纳党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如果组织上没有批准自己入党,自己决不埋怨组织,那证明自己还不够一个党员的标准,还应该努力学习和工作,处处用党员的五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自己的最高组织——中国共产党。当天的支部党员大会通过了我入党。党支部将我的《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等材料报上级党委审批。营党委委员、副教导员高朝云代表上级党组织找我谈话,对我进一步考察、了解。因我入伍时的档案里没有专项的政审材料,故我暂时没有被上级党组织批准入党。当时,部队中象我这样缺少入党政审材料的人还有多人。部队对我们这些缺少入党政审材料的人很关心。团政治处多次向各自的原籍所在地的相关党组织发函索要政审材料,均未果。后来,团里抽调两名同志亲自到内地调查、办理全团新入党人员需要的政审材料,我的政审材料才随之得以落实。这时,已是10个月后的1975年7月了。因超过三个月未被上级党组织审批,我1974年9月21日被连队党员大会通过的《入党志愿书》自行作废。1975年7月31日,党支部又发给我一份《入党志愿书》,叫我重新填写、履行入党手续,报上级党委批准。

▲1975年12月,七连参加团集训队战友合影。

▲团副参谋长、集训队副队长 曾凡永。

▲团集训队战术教员 黄登见。
1975年8月14日,连队党支部通知我:上级党组织已批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入党时间从1975年7月31日起算。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在日记中写道:“最近,我的崇高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终于实现了。从现在起,我就是一个正式的中共党员了。我入党后,一定要牢记毛主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一定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大多数的人谋利益,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集训、提干1975年11月14日,副指导员邓和元通知我说:团里从15日起,要组织一期为期一个月的正副班长骨干集训;连队从各战斗班抽调一人,组成一个集训班;集训班由我当班长,带队参加团里的集训。邓副指导员鼓励我说,参加集训,可多学一点知识,将来用得上。第二天上午,我同张金友、薛运三、林大书、王廷友、黄发章、许先全、多吉等10名同志按时到团集训队报到,参加集训。这期集训队共10个班。副团长曾祥才任集训队队长,司令部副参谋长曾凡永任集训队副队长,抽调团机关和连队干部若干人任教员,其中肖邦富任队列教员,黄登见任战术教员。集训期间,我们训练了班队列、步兵五大技术(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和班战术等课目的内容。其中:队列:我们训练了行进与停止(齐步、跑步、正步)、停止间和行进间转法(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队形变换等内容。结合队员们回连队可能任正、副班长的实际,集训队还重点训练了队列指挥,要求指挥员的位置和口令准确,声音洪亮。训练中,我们面对辽阔的草原大声练习喊口令:“立正…稍息…向右转”等。做到下达几种步伐(齐步、跑步、正步)的“立定”口令时,不论是长口令还是短口令,“定”字必须落在右脚上,不得落在左脚上或者两脚之间……。刺杀:我们训练了预备用枪、突刺、“三防刺”(防左刺、防右刺、防下刺)、向后转刺以及垫步刺等内容;射击:我们进行了山地射击课目训练,即利用手中武器,分别掌握卧姿100米距离胸环靶、跪姿200米距离半身靶、立姿300米距离全身靶无依托的射击要领,并实弹射击;战术:我们进行了单兵、班的敌火下运动(匍匐前进、侧身运动、跃进、滚进等)、利用地形地物、班进攻、班防御等内容的训练。每个课目训练完毕后,教员都要对训练内容进行抽查、讲评、总结。

▲新兵班副班长 刘华明。
曾祥才队长、曾凡永副队长每天都亲临训练场,跟班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次在特务连球场全队讲评时,曾祥才队长为了鼓励大家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员提出的问题,给我们讲解成语“毛遂自荐”的典故。此情景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1月24日上午,集训队通知我下午回连队一下,连队有事找我。当天下午,团政治处干部股干事李玉林来到连队,仔细查看了我任文书以来所起草(撰写)的请示、报告、总结和其他文字材料,以及会议记录、填写的表格、主办的连队墙报(专栏)等。11月26日,政治处通知我到卫生队检查身体。检查完后,又到八〇九一工程指挥部医院去照光(胸透)。

▲左起:张金友、薛运三、王廷友。

▲王心明(左)、薛运三(右)。
那几天,我在集训中出了汗,受了凉,得了重感冒,咳嗽不止,把肺都咳得变了形。照光结果显示:我的双肺改形较大。11月29日,政治处通知我再去指挥部医院照光,复查肺部。照光结果显示我的双肺正常。
12月3日,我接到连队通知,团长张书亭、政治委员吕周发于12月1日签署命令,任命我为三营营部书记;同日,团政治处下发通知,给我定级为国家行政23级。我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激动,感慨万千:在1975年这一年中,我这个农村青年不光入了党,还提了干,这在我入伍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好吧!既然部队和首长这么相信我,把我放在干部的位置上,那我就要坚决服从命令,团结同志,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任务,才对得起部队首长和同志们对自己的信任!我不断告诫自己,要谦虚、谨慎,低调做人,虚心向首长和同志们学习,不得在战友面前显摆,翘尾巴。
1975年12月,七连参加团集训的同志合影12月4日,副队长曾凡永在集训队大会上讲话时,要求全队同志认真训练,以后回到连队才能更好地工作,并举例说我们集训队中已有一名同志提干了。12月15日,我们圆满完成了集训任务,回到连队。


因营部催我到职,12月17日中午,连长张荣先、指导员张道禄、副连长张茂方、副指导员邓和元,排长李万邦、朱兆奇、仝世伟,司务长马从良在连部为我饯行。
连首长叫炊事班加了菜(油炸花生米、猪肉罐头等),在司务处拿来“二锅头”白酒,倒在二碗(比大碗小、比小碗大)中,每人一碗酒,要求一口干,不得讲条件。我酒量小,平时不喝酒;现在看这喝酒的架势,我就有点心虚了。面对热情的连队干部们,盛情难却,不喝又不行,我只得硬着头皮强喝。两碗酒下肚,我就感到头重脚轻的,重心不稳了。饭后,稍作休息,我便背起背包到营部报到。
连部到营部就百来米距离,一、两分钟时间抬腿就到。我把背包放下,铺好床。恰遇团后勤处的“解放”牌大车给营部拉来一车柴禾,通信班的几个同志忙着去下车。我见状,急忙爬上车厢去下柴禾。尽管中午喝下的酒还未全醒,行动不便,但我还是坚持把一车柴禾下完后才离去。

▲李树林(前排左一)、连长张荣先(前排左二)、副连长张茂方(前排左三)、指导员张道禄(前排左四)、副指导员杨栓录(前排左五)。

当时,三营的首长是:营长彭启文,教导员罗范章,副营长何绍碧、副教导员高朝云和吴开荣;卫生所所长张宗固、助理军医车成和。营部通信班班长张正德,是与我同年入伍的泸县籍战友,他原是八连司号员,我们曾在司号员集训队学吹号,现在又在一起了。
给养员邬克友、炊事员黄高文,均是与我同年入伍的隆昌籍战友、老乡,平时都比较熟悉。通信员是与我同年入伍的泸县籍战友王德富和1974年底入伍的江津籍战友黄长友、邱德成等几人。以前因工作关系,我与通信班的几名战友接触都较多,比较熟悉,工作环境宽松、和谐。
我到任后,在营首长的领导下,尽快熟悉情况,积极、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回顾我在1975年的经历和成长进步,我衷心地感谢部队这个大学校、大熔炉锻炼了我,感恩部队各级首长对自己的关心培养和战友们的热情帮助。这些锻炼,为我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7年3月,部队精简整编,我服从组织的安排,继续留驻高原,安心在五六二〇一部队服役。





▲本文作者王心明的部分奖章。
1981年4月,经组织安排,我调内地的军事机关工作。1997年6月27日,自贡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我积极参加抗洪抢险战斗,荣立三等功一次;1998年8月转业地方工作后,因工作成绩突出,又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部队这个大学校的培养教育,得益于在部队这个大熔炉的淬炼。





作者简介:
心明(王心明),1972年12月从四川隆昌入伍,服役西藏邦达0075部队三营。1975年7月入党,同年12月提干;76年10月随部队入四川理塘56201部队、又先后调泸县人武部、泸州军分区、自贡市大安区人武部工作,1993年5月被授予中校军衔;历任战士、司号员、文书、副政治指导员、干事、参谋、科长等职;1998年7月转业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检察院。2012年9月退休,现居宜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