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丹桂飘香,实名姚学俊,上海人。上海浦东作协会员,上海海上风、长衫、新声等诗社会员。爱在诗里散步,喜欢文字,用真情记录生活。
七夕,在甜爱路
文/丹桂飘香
抚摸爱情墙
被污言秽语
刺痛了掌心
失去真爱的墙
日渐消瘦
梧桐叶垂下眼帘
小情侣来此打卡
提不起的浑沌
令人进退两难
于是挥挥手
带着爱去寻最美的景点
其实,今夜
我们可扮成天使
站进星星的行列
见证一场
被月光撑高的相会——
牛郎织女撒落爱的花瓣
据说,七夕节
将有新的爱情墙问世
重新开始吧
愿天下有缘人
撰写好人生爱的诗篇
文化素养的缺失该如何弥补
今音评论:
《七夕,甜爱路》第一段第一行至第三行,看了让人心痛。有的人的丑陋和邪恶,不是靠教育能够解决问题的,而是出于骨子里的坏。诗歌第一段把社会的复杂一面呈现出来,给人以警示,不要去效仿。
这是围绕一面“爱情墙”在思考并且在发问,这种人是如何下得了手的。作为问题,以诗歌形式被提出来,面对发生的事情,诗歌提出的这一份见解,需要和相同意见的人去溶和。
根据诗歌的提示,也有人会随着诗歌的节奏,缓缓进入冥想状态,毕竟,诗歌的主要部分,是寄希望于诗歌的第三段和第四段,那么,诗歌一共四段,于是,前两段和后两段也自然形成了平衡,既能提出问题,又能摆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方法是第三段的设身处地,和第四段的换位思考。
假如,你就是那对“天使”;假如,你有那份雅致的心境,你绝对不会去那个地方涂鸦。在这里,诗歌又提出了一份设想,还有遐想,毕竟,这两个自我心理暗示,会缓冲不少社会矛盾,至于那些嫁祸于“墙”的,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唾弃。
这又是诗歌所提出的一个是非观。这时候,又感觉到诗歌题目,是一个趋于温和细腻及崇尚文明、浪漫情操的方向。这首诗歌所发挥的作用,一个是 人物的心境,另一个是人物的精神力量,并且和诗歌的本身,也相应匹配起来。要说这首诗歌的社会功能,就是体现了对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添砖加瓦。
接下去,再谈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针对那些涂鸦,这个标准是有内涵、有气质和有气场。那么,这首诗歌的人物已经具备了以上标准。这也是诗歌比较容易出彩的地方。
作者:丹桂飘香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