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陈时全、邱玉林、汪贵沿在中国陶艺大师邱玉林艺术馆合影

陶都之行结缘紫砂情
文/汪贵沿
在无锡生活了二十余年,我自认为对这个城市的面貌和人事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然而,这几天的陶都宜兴之行,我的认知被彻底颠覆,我深深地被陶都宜兴丁蜀镇的紫砂壶和陶艺所吸引,仿佛重新回到了初识它们的那一刻。
我的这位朋友,来自四川美术出版社,他在宜兴陶艺界的声望和影响力让我深感敬佩。这次受他相邀来到宜兴丁蜀镇,感受了中国陶都的独特魅力。在短短的几天行程中,我有幸结交了陶艺界的多位名师,他们热情好客,对紫砂的追求和探索,在交谈中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中国的陶都宜兴市,属于江苏省无锡市代管县级市,地处江苏省西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东南临浙江省长兴县,西南临安徽省广德市,西接溧阳市,西北毗邻常州金坛区,北与常州武进区相傍。宜兴市常住人口128.8万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代,称荆邑,春秋时,属吴,荆邑相传因荆溪绵亘东西而得名。
中国的紫砂主要产于江苏宜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宜兴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陶艺品,泥质细腻、色彩丰富、纹饰多样,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名师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富含茶禅文化,增加了紫砂的高雅品质。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
从明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的树瘿壶、六瓣圆囊壶,到季汉生创意设计、曹安祥制作的。同时能泡两种茶水的紫砂鸳鸯茶器—中华龙壶,再到佛门紫砂艺术家延芫制作的—法乳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在壶的欣赏性上下足功夫。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紫砂壶才弥足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气息,这就增加了紫砂壶高贵不俗的雅韵。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当我第一次看到紫砂壶的制作工具和流程时,我对此感到无比惊叹。这种独特的工艺,仿佛将我看到了历史的深处,让我对紫砂壶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营林法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他的师傅邱玉林老先生的彩陶艺术馆,邱玉林先生亲自接待了我们。这是一栋非常独特的建筑体,看似简洁,却处处玄机。整个建造设计都是邱玉林先生用自己的构思完成,如他的作品一样,让人钦佩不已。一个三生万物,独开天地之太平的想法,在三层大楼的展厅塑造出千余件作品,成为当地陶瓷文化风独特的风景线,他的众多弟子引以为豪。特别他的艺术馆是完全开放式的,没有大门开关,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可以看出邱老先生的格局和胸怀,我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这位白眉如仙的老先生“艺术无界,心怀高远”从紫砂到彩陶,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无论是他的摆件设计和实用器具,书法和展品布局都融合了他的哲学思想,我们都非常敬仰这位老先生,为人谦和,待人真诚,为中国彩陶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创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在他的“秋园”出来,脑海里就一直回味三个字“震撼力”,估计在宜兴丁蜀镇也是我最留念的地方了。
这次宜兴之行,我不仅结交了陶艺大师邱玉林和他的弟子营林法,还认识了紫砂壶大师徐汉堂的第五代传承人汤建林先生,以及学院派工艺师王朝善、许阿明、晓伟等,他们不仅是技艺高超的陶艺师,更是和蔼可亲、热情好客的朋友。他们的热情款待和无私分享,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陶艺的魅力和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让我重新认识了紫砂壶和陶艺这个行业的魅力,也让我对陶都宜兴丁蜀镇有了更深的了解……

邱玉林,字艺林,1953年生于宜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77年江苏宜兴陶瓷轻工业学校装饰专业毕业,1991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大专班进修,现任宜兴彩陶工艺厂彩陶艺术研究所所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陶装饰技艺》传承人之一。
40年来,专研宜兴现代陶瓷,并在泥料、釉料、烧成等方面不断探索,首创了彩釉画花,彩釉喷、划、填、挑综合装饰、玉珠釉装饰等多种装饰新工艺,开创了现代彩陶扁、尖、异形造型的独特风格,为宜兴陶瓷造就了一个特色品种,创出了一个市场流行品牌,也为其它陶瓷创作设计提供了借鉴艺术。其设计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各类评比中40多次获奖,作品、论文在国内多种报刊、杂志上多次发表和报导,并有作品被"国博""首博""紫光阁"及众多陶瓷爱好者收藏。先后被评为无锡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无锡市劳动模范,无锡市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陶瓷艺术高工、大师评委,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授予为振兴宜兴彩陶作出重大贡献证书。










——选自美篇【城市旅行家】2023.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