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自己”扫墓的老兵/陈昌华军旅朗诵诗选
——安葬着593(594)位烈士的广西凭祥南山烈士陵园的第11排第20号墓碑,刻着1979年3月2日牺牲年仅21岁的何元(源)海烈士的名字。
作者 陈昌华 诵读 赵明 李英玉
音乐设计 赵明 合成 王任
制作 一方文化
赵明李英玉合诵《为“自己”扫墓的老兵》
来自人间诗舍
这座肃穆静寂的烈士陵园
长眠着593位牺牲的英灵
每年清明在第11排第20号墓前
都会走来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兵
他为自己扫墓已扫了40多年
一直活着的他为什么死而复生
他叫何元海,是个苦命的孩子
父亲家境贫困上了年纪才娶了聋哑人母亲
哥哥生下来也智力缺陷
全家的希望寄托着他这条根
不幸3岁时父亲又离开了人世
孤儿寡母该如何生存

聋哑母亲已没有眼泪
帮人洗衣从深夜到天明
一家三囗相依为命
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好不容易熬到了参军年龄
连报三年才过关当了兵
那是1979年战云密布的中越边境
南部边疆笼罩着紧张的气氛
连长见他训练刻苦身材敦实
点名让他当机枪手去打头阵
在排山倒海的“谅山战役”中
他跟着班长英勇杀敌冲锋陷阵

他所在的七连奉命穿插
途中遭遇伏击多人牺牲
他端着机枪猛烈扫射
一颗爆炸的手雷把他震晕
醒来不幸做了俘虏
度过了两年不见天日的光阴
战友们清理战场的时侯
没有发现他的遗体和踪影
他被追认为烈士还获得了一等功
家乡为他修建了纪念碑
他成了方圆几十里
父老乡亲传颂的英雄

战争结束后他被交还回国
一等功勋章变成了一张残疾军人证
俘虏的屈辱取代了英雄的光环
跳进了黄河他洗不清
唯一的喜悦是和母亲哥哥重逢
负伤的身躯扛起了全家的重任
顶着“怂包”“叛徒”的流言菲语
他找工作到处吃闭门羹
只能看林场当保安守魚塘
加上残疾军人的补贴度日艰辛
他本可以反映困难寻求帮助
但他打碎了牙往肚里咽从不作声

老连长和战友们没有忘记他
为他四处奔走打抱不平
历史终于恢复了本来面目
污点不能埋没他的英勇作战
战俘不能掩盖他军人的神圣
他终于回归了本该属于他的队列
他终于扬眉吐气昂首挺胸
无论在战火纷飞的生死之际
还是在和平岁月的风雨兼程
他都奉献着一种家国情怀的精神
他都传承着一种民族脊梁的基因

何元海,一个普普通通的的人
何元海,一个普普通通的的士兵
每逢清明,他为幸存的自己扫墓
年年岁岁,他为牺牲的战友守灵
无论活着回来还是不能活着回来
他们都是共和国最忠诚的卫兵
2023年5月6日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陈昌华,生于安徽,长于洛阳,现居深圳。一个老三届新三届。出版主编图书十部。历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宝安风》杂志社社长,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创办《人间诗舍》《九州风雅颂》《永远的老三届》《湾区诗歌》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