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福利,红袖添香文学网原古诗编辑,现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四海论诗】区顾问、《漱玉》特邀编审、《中华诗人》副主编。

诗在长安在
——读夏爱菊第十部诗集《碧水清荷》
刘福利
诗住在中国人的长安。自诗经始,穿楚辞,越魏晋风,直抵长安,在大唐浩浩汤汤三百年。炎黄血脉虔诚在诗人的笔下,纵横三万里,俯仰千秋,盛极长安。
相信很多人都是读着唐诗长大的,我们的基因里殷殷诗意与生俱来,活着一脉诗魂。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我们的诗心永远都住在长安。诗在长安在!
当今中国,写诗的人很多很多,一如大唐。彼时的大唐,李白杜甫都在路上,吟啸徐行,累了就枕着大唐江山酣眠,梦里有大鹏扶摇,有国破时的家书,有天下苍生。等他们醒了,绣口一吐就是整个大唐。今时的我们,在长安诗意的照耀下,沉着痛快地书写属于当今盛世的诗篇。当今中国,满目诗意,繁花盛锦。
在当今中国的古黄州,有这样一位女诗人,她端丽殊雅,才情满腹;她热情洋溢,诗友天下;她泰然自信,指挥若定。——她,就是香港诗词学会副会长兼论坛站长、学会会刊《香港诗词》副主编、丛书《香江诗潮》《香江诗评》《中华古韵》主编,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发展部主任,《中国当代散曲大典》副主编,湖北省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兼女工委主任,湖北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兼省女子诗社名誉社长,湖北省中华散曲学会副会长兼会刊《湖北散曲》副主编,黄冈市诗词学会驻会顾问兼女子分会会长的夏爱菊女史。
当代诗人这么多,在这里为什么单说夏爱菊呢?因为她的诗家业绩就值得我们为之赞赏。她创办了女子书刊《漱玉》、丛书《中华女子诗词》《中华女子楹联》《中华女子散曲》并任主编,为女诗人们办专刊,这是千年中国诗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十多年来,夏爱菊为女子诗刊默默付出没有报酬,呕心沥血,奔波劳苦,坚定不辍,至今已为全国女诗人们立传、立专栏数以几千计,为女诗人发表作品数以几万计,可谓厥功至伟,收获满满。因此说夏爱菊是女诗人的知音或伯乐应该不为过吧。夏爱菊真乃女中丈夫。
夏爱菊自己亦是勤奋耕耘,已出版诗词曲联集、诗词曲联点评集合计十一部。今年3月份,她把自己的第十部作品集《碧水清荷》的稿件发给了我,并恳请我为之选评,真真令我受宠若惊。
夏爱菊的身份才具远在我之上,还这般谦虚热情,实在令我感动。于是我不揣冒昧,边学习边点评她的佳作,至今已四个月有余。
夏爱菊的作品笔触广泛,家事国事几乎尽收笔下,最可贵的是她的作品不造作不生硬,都是发自肺腑,都写得生动又有韵味。她的写作特色可以用“清新自然,纯乎天籁”而概之。
一、一片亲情在玉壶
亲情是最体现一个人情怀的方面,夏爱菊笔下的亲情是这样的:
静夜思
油灯并月光,照对满头霜。
娘正缝缝补,孩儿在异乡。
重阳节游麻城五脑山过铁索桥
左扶老伴右扶栏,索道虽长未觉寒。
头上蓝天库中水,悠悠晃晃到桥南。
岳西避暑有感
有夫在处即为家,无论天涯或海涯。
静守清风与明月,诗书一卷一杯茶。
第二次澳洲行之五
薇儿要我说当年,她伯她爸幼小间。
勾起温馨多少忆,春风人事故家园。
第二次澳洲行之二十九:周日看儿子游泳
适才还在近前游,转眼如飞夺远眸。
融入人中分不出,纵多风雨自调筹。
中秋节赠侄女婿小胡和侄女贝贝
书香门第出人贤,喜是俊才姻又联。
赤壁香荷开并蒂,黄州古郡证良缘。
春秋致远心长合,学业已优光在前。
忠孝本为儿女道,家和代旺月明圆。
次韵杜牧《清明》
青山一座鸟缤纷,欲孝双亲空断魂。
荒冢凄凄家已锁,故村不似那时村。
——夏爱菊这类题材的诗作还有很多,以上七首约是其千分之一,但是从中她的特色已跃然纸上:发心声,真性情,不雕饰,真生动。同样或身为人子,或身为人妇(夫),或身为家长的你我读到夏爱菊的这些诗是不是直觉这就是写的活生生眼前事,同时也道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夏爱菊和我们用真情和真实在作者和读者间产生了共鸣,这就是她作品的魅力。
二、黄金难以比诗交
再来看夏爱菊的师、友情:
次韵林峰会长《己亥初春病愈以微信答谢诗友》并祝贺病愈
正是峰园松翠时,人生二百岂言迟。
且将岁月悠悠过,漫写心中不老诗。
学宋秘书长《读吴洪激《〈赤壁新赋〉随想》并吴主编和诗次韵
敬读高人唱和篇,谦谦君子自言惭。
谁将赤壁吟成帜?记得曾开百丈澜。
次韵贺刘相法老师佳作入选《当代百家词》
为师九载尽纯真,自律言行持正身。
好静专书功扎实,繁忙有作日翻新。
金秋正是丰收季,红叶尤胜烂漫春。
入得名家青史册,更加努力做诗人。
闻晗曦妹生病致嘱
人生常会历艰难,迈过坎儿前路宽。
笑对病魔通达事,增强体质更加餐。
诗词长待高才写,家业还须大力干。
春有百花秋有月,朋俦永约一坛看。
沉痛哀悼陈裕华老师
一
一世为师不愧师,李桃开放万千枝。
诲人何吝囊倾识,律已从严自树旗。
教罢少年教白首,写完文萃写清诗。
生涯已被书填满,多少佳章后世遗。
二
记我当初学韵时,点评指拙释难疑。
论文数次推吾作,授课多篇做范诗。
职责总将身系累,信行不许事无为。
且留榜样来人效,一世为师不愧师。
以上有三首是夏爱菊与诗友的唱和之作,有两首是夏爱菊悼念其亦师亦友的陈裕华先生的诗作。真情厚意融于笔,格自高时诗自高。夏爱菊以真情待友(师)写诗,诗句间有对友人的关心问候,有激励共勉,有感恩谢忱。这是友情中的雪中送炭,这是友情中的一壶温茶,这是友情中的高山流水,因其情真意长,便自有高怀成高格。人世间的交往,诗交当是最弥足珍惜的,黄金与之比则轻浅。
三、放我身心山水间
田园山水是诗人诗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人将身心放置于田园山水之间的时候,诗道、人道和天道就完美地融汇在一起,达到了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境界。
请看夏爱菊的田园诗和山水诗:
次韵段维会长《履新中华诗词学会乡村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有寄》致贺
耕种何愁汗湿衣,梅花报信启春犁。
田间尽是清风拂,一捧泥香一串诗。
利川游感
树密风清雨水多,相邻都是小山坡。
谷中不见泉飞瀑,绿浪高低听鸟歌。
利川的雨
三天晴朗两天雨,雨去雨来天做主。
也恋人间佳景多,无洪无旱滋园圃。
利川的山
谓之齐岳见之高,下视群峰起浪涛。
山谷毗邻连密绿,调温送氧自逍遥。
其实岳西避暑这里就是农村
生在大山看大山,景光亦熟亦为然。
回归乡土容颜改,仍似儿时梦一般。
岳西鹞落坪的山
林茂峰高雨水多,清泉一路润山河。
丰藏满是人间宝,留与子孙欢唱歌。
麻城龟峰山采风边走边吟
一
大雾朦朦欲掩松,登高即向九霄重。
天阴不碍霞光灿,自有杜鹃花海红。
二
可知今日我为仙,放目骑龟看杜鹃。
愿得中华春四季,长教秀色驻家山。
游孟浩然隐居地襄阳鹿门山
闻道雾中曾驻仙,醉心山水伴书眠。
鸟鸣高树人吟句,湖荡轻舟风奏弦。
朱阁玉桥群俊会,青松翠竹百花妍。
官场不似诗场久,留得佳章世代传。
品味夏爱菊的田园诗和山水诗总感觉在诗情画意间流露出一种母性或者说是女性的温馨。细腻、敏感、动情是女诗人的长处,她们总能够用母性来看待风物。江山儿女,别有情怀。身为女诗人的夏爱菊的母性在田园山水间流淌,她用诗句抚摸着一山一水,一平一仄间诗情宛然,风味欣然。
四、心怀家国念风云
杜甫的诗每一篇都可以说是在心怀家国,悲悯人尘世态。 因之而史,而圣。历朝历代也都有爱国爱民的诗篇在中国百姓中传颂。当代诗人们继承传统,发扬家国情怀是责无旁贷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更何况当今当家做主的盛世诗人。
当夏爱菊的诗笔关注家国后,又能呈现出怎样的作品呢?请欣赏:
静待开城
居家不碍雅情长,已是春来风染香。
疫过赏花犹未晚,人间四月好时光。
参观陈潭秋烈士故居
当年亦是富人家,大户高门食不差。
为救黎民涂炭苦,献身化作紫丁花。
首都十万民众游行庆祝国庆七十周年
红旗如海阵如潮,欢快歌声贯碧霄。
多少历程重记取,中华儿女尽天骄。
东 海
已有防空识别区,不容外族贼心图。
资源丰富气油蕴,水质优良鱼鸟需。
台岛终将合原璧,宜兰定可拒倭奴。
当年秋瑾风雷挟,一啸长闻志士呼。
从新冠疫情期静待开城的坦然,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对于祖国的信任与敬爱;从讴歌烈士献身革命事业,我们可以感受当代中国人不忘先烈团结奉献的精神风貌;从欢庆国庆,我们可以自豪地对前人先辈们说:“今世中国如您所愿”,今朝中华儿女尽是天骄;从心怀台海,可以清晰我们的民族使命与世界担当。
“当年秋瑾风雷挟,一啸长闻志士呼。”—— 在这里,夏爱菊用典用得好,其实,她又何尝不是当代的秋瑾呢?到此,她肯定会说:当代的女诗人、当代的中国女儿们都是新时代的秋瑾,大家百花齐放,共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统一、昌盛。安居乐业,世人瞩目炎黄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五、另具诗心辟水源
鲁迅说“一切好诗,到唐都已作完”,这话难免绝对,更难免性情。有唐之前,诗有变化和发展;没唐之后,诗国名家亦能辈出。当代中国,在结束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后,民族崛起,日益强大,中国人民拥有了顶天立地的三千年未有之地位,当代中国诗人可写的内容太多了,在此条件下,必定天公抖擞,人才涌现,好诗也定会层出不穷。这也是我们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表现。
夏爱菊在诗的新题材方面做出了可贵可喜的尝试。她吟咏过我国所有五十六个民族的精美服饰和兵法《三十六计》,这应该是历代诗中所未见吧;即使有,也未必如此细致、系统、全面。武汉大学罗积勇教授在他的《夏爱菊诗词集序》里对夏爱菊的这类组诗作了很独到、精当的评介,对其诗作的艺术特色作了很深入、详尽的阐述,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查阅,我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夏爱菊的诗作里还有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记载,也是组诗,她因家人在澳大利亚每去该地探亲。她在国外更是才思泉涌,仅第二次澳洲行五个月就写了七十首诗。下面,就让我来选摘其中几首供大家雅赏:
第二次澳洲行之十一
相逢一笑暖风旋,不会英文可不谈。
我遇洋人人遇我,商场过客世尘缘。
第二次澳洲行之十二:周六下午看薇薇在芭蕾学校表演节目
小小人儿跳起来,不同肤色共平台。
满堂观众皆家长,文化交融互畅怀。
第二次澳洲行之十三
友人问我信菩萨?笑答追随马克思。
身在他邦有星火,党员就是一杆旗。
第二次澳洲行之二十
远离故国异乡天,夜夜关灯十点前。
明月也知人应歇,闭窗不扰梦香甜。
第二次澳洲行之四十三:重到唐人街
十分亲切一条街,故国唐人今又来。
安静祥和还似昨,中餐馆里吃牛排。
第二次澳洲行之五十四:到珀斯海边城市班伯里市看外国人欢庆中国春节
祖国富强朋友多,他邦台唱广东歌。
大红纸写中文“福”,孔院门前人串梭。
第二次澳洲行之五十五:大年初一儿媳去托儿所介绍中国儿童民族服装,两孙女演唱中文《新年歌》,各种族小朋友穿儿媳带去的中国服装拍照。儿媳还主编中文杂志并常做慈善义工
异乡数代不忘根,为有一颗中国心。
致力炎黄文化播,直教外族敬华人。
夏爱菊用中国心书写在异国他乡的见闻,逸闻趣事尽收诗笔。其中还灵活地把“马克思”划到了中国旧体诗中,算是别开生面。虽然民国诗人也有这般作法,但是马克思大约是第一次有这样的待遇吧,呵呵。
在夏爱菊的这组诗里,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在外国的自豪与自信,这应该也是以往旧体诗里没有或者少有的。
在诗史追溯,我们会发现以前的诗人有很多开宗立派,他们陆续开辟了很多写作的题材或手法或形式,每种“新诗”都像新的水源泽溉后人。我们当为夏爱菊的尝试而礼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引领着中国诗人爱国、悯人、体物、感事、明理、察情,执着求索而不悔;杜甫和李白在长安大写了中国诗篇,光芒万丈,照耀千秋;今天的我们,携手同行,走向长安。
我们的今天,夏爱菊健步走来,她正对我们说:诗在长安在,一起写诗吧!
二零二三年七月三十一日于河北唐山• 听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