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借条
——陈昌华军旅朗诵诗选
作者 陈昌华 诵读 李秀珍
音乐设计 君子伯牙 制作 一方文化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在二排长填写的身份卡上
发现了他最后的请求和央告
“如果我走了,让家属还钱”
十个密密麻麻的小字
激起每个人难以平复的心潮
战前每个人都填写了这张“生死卡”
放在贴身的口袋保存好
大家都心里明白
万一阵亡了容易查找
一向大大咧咧的二排长
却留下这句话的不祥之兆

走出穷山僻壤的二排长
穿上四个兜的军装别提多自豪
他第一时间拍照寄回家中
说排长的津贴比士兵高
家中年久失修的房子
四处漏水风雨飘搖
他寄回头两个月的津贴
又借了连队50元写下欠条
直到参战开赴前线
借款未还他心事未了
于是写在自己的身份卡上
这笔账不会一笔勾销

鲜血染红了前进的道路
二排长倒在了冲锋的半山腰
担架员把他抬回后方医院
看到了他身份卡的遗嘱心如刀绞
在生离死别的最后关头
他牵挂的竟然是这张借条
战后连部经过研究
专门为这笔欠款打了报告
上级财务部门做了批复
个人的借款不能报销
谁又忍心从烈士的抚恤金中扣除
又怎能再惊动二排长的全家老小

指导员只好想了个办法
在驻地附近的山坡种下了菜苗
经过半年多的辛勤栽培
用卖菜的钱把这笔借款还掉
长眠南疆的二排长可以安息了
战友们用自己流下的汗水
解除了二排长最后的烦恼
从此新兵入伍老兵退役
二排长的后任时常会把这个故事念叨

相比董存瑞黄继光的惊天壮举
这张借条似乎有些微不足道
但每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们
都感受到了一个士兵的平凡和崇高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留给我们太多的财富和思考
2023年5月7日

作者:陈昌华,生于安徽,长于洛阳,现居深圳。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宝安风》杂志社社长、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著有文集《企业常青藤》、诗集《印象与烙印》《深圳编年诗》《旗帜咏叹调》主编诗集《诗路花语——洛阳70年诗歌选》《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电视剧《白居易》制片,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囯电影《砚床》制片主任等。

朗诵:李秀珍,吉林人。馆员退休。热爱生活,喜朗诵欢朗诵。愿用声音传递人间真、善、美。

音乐设计:李战军:男,曾用“君子伯牙、君子行、子君一道”等网名,中国网络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出版过6本书,部分文章获奖并被转载,现为中国搜狐旅游热门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