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慈诗:
《闪闪的烛光》

(一)
燃烧在山里的穿透出的
小小烛光
就是一支带着想法的笔尖
(二)
它让我越过尘烟
又使我迷上了黑暗
一个人独处
一盏烛光的伴随
落单山林
亦不觉恐慌
(三)
如是的想起
带着它把其点燃
不料却触及了思考
如果真的有烛光里的思想
那不就是
我证明了小小的烛火
胡晓光赏析:有了“小小烛光/就是一支带着想法的笔尖”这个新亮的意象,一首好诗就看见了。“夜“,“世间”和“我”也看见了。
鲜例诗:
《四月一日偶得》

从一个古字开始,幸运的独立日
蚕丝,树下见月,蛙鸣扑水
在田间,菜畦小径
几滴鸟声绕草堂
时踩清明,友人去国还乡
盖瑞·施耐德的瞭望木塔
山石上打盹
我不问,它不答
请点点繁星作客长江边
还有几日就是初夏
陶渊明的菊花正可下种
近舍不为,去往山中
栽几棵柳枝再等青茶微凉
有看不懂的书
还有一封待寄的信札
不与凉亭对话,只想闲时听雨
胡晓光赏析:鲜例的这首诗意象繁复纷呈,客观世界本来就这样。他感悟到的世界,不明说给你,又暗示岀来了。正如禅,不可说,但又不得不有所示:
“有看不懂的书
还有一封待寄的信札
不与凉亭对话,只想闲时听雨“
这首诗打动我的还有它诗句的回环、潺潺之美。这种诗句形式也构成了内容。
雷默诗:
《七棵银杏》

那个上午,我见到了
七棵古老的银杏树
两棵在孔庙
七百多岁
三棵在清真寺
栽于元代
还有两棵在报恩寺
一千三百多年了
迷茫细雨中,一阵风起
金黄的叶子,从七棵树上一起飘落
胡晓光赏析:好的诗人是会撒岀去也会收回来的高手,特别欣赏精妙的结尾几句:“迷茫细雨中,一阵风起
金黄的叶子,从七棵树上一起飘落”——这首诗落地了,诗意落地了,禅意落地了。
林荣诗:
《她放她出来》

她抚弄着一枚莲蓬
她一点点地,剥开它
她从一个绿色的小房间里,剥出一个没有完全发育的少女
她放她出来
放出从前的自己
胡晓光赏析:像个寓言,其实也是写实的人生。莲蓬这个意象和诗人所要表达的“她放她出来
放出从前的自己”的意思非常精妙地融通了。莲蓬里的莲子是莲花结的果。觉悟了。
也牛诗:
《听禅》

惟道禅师在佛堂前
讲守本真心。香客们一边听,一边问
旁边一株黄梅
不言不语:
梅子快熟了
它要用一树清凉
长养那些果实
由酸
慢慢转甜
胡晓光赏析:一首十行短诗能表达这么大的信息量非语言高手不能!
“由酸
慢慢转甜”结句意蕴绵长。
初读这首诗时,我想到了“拈花一笑”的故事。那棵黄梅不语,也像是在“拈花一笑”。
李浔诗:
《出世》

可以看见夕阳在他的眉际下一点点下沉
这与绝望无关,和目的无关,和舍取无关。
你再看,人少的地方,羊会赞美小草
天会染白角落里深色的妄想
在那里,一个忘掉蛛丝马迹的人
已和来路绝交,像草一样热衷于埋葬人迹。
胡晓光赏析:镜头感非常强的一首短诗,仿佛还听得见画外音。李浔诗作的推进之功非一般人能比。诗句间的推进功夫(不仅仅是起承转合)可见一首诗、一个诗人的高低。我还想向读者推荐一首我最欣赏的李浔的另一首诗:
《隔世 》
隔山访花,隔世寻人
身边的江湖,在你的脚上有了起伏
你收拢手中的折扇,那几朵梅不见了
落款中的你,是童子,也可能是樵夫
人间就是这样,被收拢或打开
作者简介:

胡晓光,湖北大冶人,1982年开始写诗,已出版诗集4本。有诗作入选《湖北新诗百年诗选》等选集。曾获《诗歌报月刊》年度诗歌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