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后那条小溪
文/郄世民
主播/殷钰
我们这一带有一个习惯,总是把村的南成为前,村的北边成为后,村后就是指在村的北边。为此我们称那条小溪为村后小溪,村民叫它小河沟,一年四季溪水潺潺不断,沿着村边向东流去,汇入洨河。追寻小溪的源头就在离村不足一公里的山脚下,先辈们把小溪的源头叫露水沟。原来这里一年四季露水浓,就连最冷的冬天露水结成了霜,又在太阳的照射下转化成露水,可能是因地理环境而命名吧,暂不探究。不过,她是我最喜欢的小溪不假。
小溪虽没有海纳百川的容量和气度,但她是一种心境,一种情怀。是她招引村里的女人们总是抽出时间来此洗衣物,来时女人们有的端盆、有的提桶、有的背筐、各自拿着板凳,带着一脸的笑,络绎不绝地来到小溪旁,先是坐在自带的小凳上,脱掉鞋将脚丫彻底解放出来,伸进水中,故意让溪中的小鱼围绕着、亲昵着。随后拿出所洗物品,大到床上用品、窗帘、台布、衣服,小到帽子、袜子、毛巾、拖鞋、拖把等到河中洗涮。特别是清晨和傍晚,小溪边更是会人来人往,走了一拨又来一拨,就是在冬季,妇女们破冰也要来这里洗上几件该洗的物品凑个热闹。她们并非为了节省水费,以现在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没有几个人会为节省水费绞尽脑汁地算计,而是在这里会找到劳作中的快乐,这时刻,家中的洗衣机着实成了摆设。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小溪两侧全是清一色的女人,她们凑到一起,更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边洗衣边唠家常,身不觉累,心情倒是格外舒畅。有时来此洗衣的人多,洗衣石板少,她们都会互相谦让,和谐共洗,这些举动拉进了女人间的感情,就连刚过们不熟悉的新媳妇,在说笑、谦让中也缩短了交往距离。“咯咯”“嘻嘻”的笑声,小溪又变成了村里的新闻发布平台,凡是村里村外的趣闻琐事都会在这里传播,顷刻间会传遍全村。
可对于童年的我来说,小溪的意义并不在于大人们洗衣之类,却在于它能够让我们尽兴玩耍和游戏。不过一年四季,我们最喜欢夏天的小溪,不仅喜欢小溪两旁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的野花和犹如美女甩着长发的垂柳,在微风中风摇曳起舞;更喜欢夏天的午后,我们小伙伴们趁大人睡午觉的间隙,跑到小溪里打水仗、摸泥鳅、抓青蛙,玩累了就坐在柳荫下捡些石子,悠闲地打着水漂,看着小溪溅起水花,象飞珠滚玉般洒向两旁,直到弄湿全身才尽兴回家,即使被父母训斥一顿也在所不惜。
小小的一条溪流,他虽然不像歌词里唱的“叮咚、叮咚”地流淌,却“哗啦啦”地滋养了几代生活在这里勤劳善良的人们。我记得我高中刚毕业,生产队为了充分利用水源,在溪水两边试种了水稻,并获得了丰收,那年我们队的社员们第一次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让别的生产队的很是羡慕。
夏季黄昏,溪边“呱呱”的声音,是青蛙们在唱“夏日交响曲”呢!蛙声时而高,时而低,很有规律。直到夜深人静,蛙们也停止了歌唱,好像怕打搅劳累了一天的人们。
现在村后的小溪已成了石头浆砌的防洪渠,两旁栽植的樱桃替代了当年的垂柳,村后的小溪虽然已成为历史,她早已扎根在我们心里,留在我们的梦里,变成了我心中汩汩地流淌着的歌,一首回忆和思念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