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东风镇官银号村文化大院
开鲁县东风镇是国家级特色小镇,有着红干椒之都的称号,官银号村就位于东风镇区东18公里处。在这个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农村有这样一个别致的大院,在开鲁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和文化局,东风镇领导扶持下,由开鲁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挂牌的若希桑布“青少年文学艺术创作室”,开鲁县文化馆挂牌的“开鲁县文化馆分馆”开鲁县图书馆挂牌的“开鲁县图书馆分馆”开鲁县东风镇政府挂牌的“东风镇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这个大院还曾荣获通辽市“乡风文明示范户”;自治区“最美家庭标兵户”;开鲁县东风镇“文明家庭”;官银号村“荣誉村民”等称号。2022年5月15日,若希桑布家庭被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最美家庭”这就是著名蒙古族画家若希桑布老师的家。
2014年,若希桑布怀着对家乡和草原的眷恋,和老伴殷淑华放弃首都北京的安逸生活,定居到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官银号村,他不仅无私地把个人书画收藏和绘画类书籍全部捐赠给博物馆。还先后创办了“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艺术博物馆”和“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用先进文化引领青少年茁壮成长。2020年,开鲁县关工委把其家庭工作室列为全县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并于2022年7月挂牌,命名为若希桑布“青少年文学艺术创作室”。同时,若希桑布被东风镇党委聘为镇关工委副主任。到官银号村定居后,被东风镇党委聘为东风镇官银号村名誉主任。刚入村时,他发现很多村中青年人缺少文化,更缺少艺术。于是他免费收徒授课,为开鲁文化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本土人才。九年来免费教授农牧民书画爱好者,他们的作品入选参加国内外交流展,有的作品己进入市场。老师还带领学生万鲲、刘士奎、田俊琴、刘春、霍爱春、何兴会、姜会丽等画一幅集历史、古迹、特色产业发展和县城新貌于一体的巨幅作品<我美丽的家乡>32米长卷,记录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时代变迁。并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人民日报网,中国经济报网,内蒙古电视台,通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这也是他受邀参加自治区喜迎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画展的作品。“新时代农牧民更需要文化的启蒙、艺术的滋养,若希桑布还组织乡土文学爱好者编写各村村史、历史故事、民俗传说,记录村民好人好事,鼓励乡村文艺爱好者编写靠勤劳科学致富、孝亲睦邻、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乡土小故事、小品等。组织村里成立歌舞队,节日期间各村演出队进行交流汇演。闲暇时候在村口路边和乡亲们聊天,把在大都市的所见所闻讲给乡亲们听。和年轻人谈绘画、聊音乐,讲守法尊礼,讲孩子教育的方法和婆媳关系;老人们聊健康、聊家庭和谐。通过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让更多散落在民间的艺术之花绽放,通过文化艺术的传播和普及,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促进乡风文明。”
若希桑布还是东风镇道德中心校名誉校长、校外辅导员。为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祖国,热爱美丽家乡,他经常深入校园,举办“大手牵小手 丹青凝古韵 翰墨谱华章 共建美丽新校园”书画艺术家与师生交流笔会活动,为学校教育引领青少年“丹青凝古韵 翰墨谱华章”注入了强大动力。且培养学校美术老师姜会丽,通过姜会丽又把艺术文化传给下一代。在若希桑布老师和老伴的引导下,如今姜会丽以积极向党组织交上入党申请书。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辽市图书馆分馆在道德中心校建成,解决了农村小学生看书难的问题。2022年7月盟市旗县关心下一代工委领导来基地参观交流指导工作,并对其如何关心下一代作了一下工作部署。
在乡间生活的这些年,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家里拜师,很多通辽市和旗县来的书画爱好者,也纷纷慕名前来拜师或开展艺术切磋讨论。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不能脱离生活的土壤,要服务于百姓,只有让老百姓接触艺术、了解艺术后,才能更深层次、才能达到艺术的共鸣。若希桑布老师还准备个人投资建设“青少年文学艺术创作工作室”,(藏书一万多册)。基地占地近四亩,建房舍350平。书画室,活动室250平,生活区100平,蒙古包阅览室36平。召集更多的乡村青少年到这里读书画画。
若希桑布老师利用灌溉菜园的水把自家的院子打造成花园式庭院,也带动、帮助乡邻们一起美化庭院,乡亲们通过来我家参观、聊天,也对庭院基础建设产生强烈的审美需求。就这样,通过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融合,感觉乡邻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睦。这些年村里悄然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桑布一家用正能量带动和影响了乡邻积极向上,移风易俗,引领了社会新风尚,他的家庭成为当地靓丽的风景线,曾荣获通辽市“乡风文明示范户”;自治区“最美家庭标兵户”;开鲁县东风镇“文明家庭”;官银号村“荣誉村民”等称号。2022年5月15日,若希桑布家庭被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最美家庭”。这个庭院也被开鲁县妇联评为“最美庭院”。
2021年东风镇政府己把若希桑布文化大院列为文化旅游景点。国内外艺术家,各界领导来此视察和指导工作。
岁月悠悠,我们相信在若希桑布老师的带领下,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大院会在这个美丽富饶的乡村大地上生根发芽。
开鲁县东风镇乡村文学艺术创编室
2023年7月10日
作者“青少年文学艺术创作室”简介
今年76岁的若希桑布出生在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1968年分配到开鲁县文化馆工作。是著名蒙古族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学会副会长等职。广阔的草原,无垠的沙漠,古老动听的蒙古族民歌,给他的成长和艺术赋予了无限的魄力和灵性。他以北方草原、沙漠为创作源泉,深入生活,潜心创作,雄鹰、骆驼和马,在他的画笔下形成独特风格。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于俄罗斯、蒙古、日本、美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成果被载入《世界华人艺术界名人录》、《海峡两岸书画家词典》、《当代书画家名人录》等多部书刊中。
2014年,怀着对家乡和草原的眷恋,若希桑布和老伴殷淑华放弃首都北京的安逸生活,定居到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官银号村,他不仅无私地把个人书画收藏和绘画类书籍全部捐赠给博物馆,还先后创办了“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艺术博物馆”和“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用先进文化引领青少年茁壮成长。2020年,开鲁县关工委把其家庭工作室列为全县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并于2022年7月挂牌,命名为若希桑布“青少年文学艺术创作室”。同时,若希桑布被东风镇党委聘为镇关工委副主任。
培养草根农民画家,用正能量促进乡村文明。若希桑布到官银号村定居后,被东风镇党委聘为东风镇官银号村名誉主任。刚入村时,他发现很多村中青年人缺少文化,更缺少艺术。于是他免费收徒授课,为开鲁文化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本土人才。近8年来,若希桑布发现并培养近40余名乡村青年文学艺术爱好者,重点培养青年农民书画爱好者20名。刘士奎便是其中之一。他自幼喜欢画画,曾以木匠、画工艺美术画为生,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始终没有放弃手中的画笔。2015年,刘世奎师成为若希桑布“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的首个学员。在若希桑布的指导下,刘世奎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从民间手艺人脱胎换骨,成长为诗书画印均有一定造诣的农民书画家,先后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东风镇是国家级特色小镇,每到丰收时节,成堆成片的红辣椒汇成红色的海洋,成为该镇的独特景观。青年田俊琴和桑布老师学习了两年,为了能完美地画好“特色小镇”风貌,她和农民一起劳作,体验生活,她的第一幅画在桑布老师的指导下,反复14次修改终成定稿。后来,她画的墨牡丹和师兄们的作品一起入选了世界华人书画展。若希桑布因材施教,在鼓励学员全面发展的同时,坚持个性化创作,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他经常组织学员外出写生、体验生活,激发创作灵感。他在创作基地栽各种果树、花卉,种各种蔬菜,养猫狗鸡鹅等小动物,建蒙古包、假山,制作昆虫标本……想方设法为学员打造最佳创作环境。如今,小村深处的“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百花齐放,刘士奎、刘春等几位农民画家的作品已经进入市场。近日,一幅集历史、古迹、特色产业发展和县城新貌于一体的长画在若希桑布老师的精心策划下渐渐形成。画家们以笔代言、以画传情,记录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时代变迁。这是他受邀参加自治区喜迎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画展的作品。“新时代农牧民更需要文化的启蒙、艺术的滋养,我愿意扎根乡村,通过乡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让更多散落在民间的艺术之花绽放,通过文化艺术的传播和普及,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促进乡风文明。”若希桑布说。若希桑布还是东风镇道德中心校名誉校长。为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祖国,热爱美丽家乡,他经常深入校园,举办“大手牵小手 丹青凝古韵 翰墨谱华章 共建美丽新校园”书画艺术家与师生交流笔会活动,为学校教育引领青少年“丹青凝古韵 翰墨谱华章”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若希桑布老师还准备个人投资建设一个占地300平方米的“青少年文学艺术创作工作室”,内设图书室(藏书3万册)、书画创作室等,召集更多的乡村青少年到这里读书画画。
率先垂范,用正能量引领乡村文明。桑布先生和夫人与村民关系融洽和睦,把很多先进的生活理念带进村里,把大都市的所见所闻讲给乡亲们听,和年轻人谈绘画聊音乐,讲孩子教育的方法和重要性,和老人们聊健康聊家庭和谐,讲防病治病和食品安全,还帮助乡亲们解决去北京看病就医难题,亲自联系医院医生。其夫人给大家宣传环保理念,不要焚烧有害垃圾减少空气污染,为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倡导村民建污水池时做好防水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把自家的庭院建成花园式庭院,带动乡邻们的美化庭院潮,被开鲁县妇联评为“最美庭院”。桑布先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夫妻以身作则引领教育子女孙辈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子女们在各自的岗位和领域成绩突出,儿子儿媳工作年年评优获奖,女儿被评为省部级先进个人荣誉,女婿连续二十年无偿献血,获得全国及北京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荣誉,孙女孙子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在疫情开始时,老伴和儿子儿媳利用所学知识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信为亲朋同事讲解对疫情的认识和防护的重要性、防护方法,并带头为武汉疫区捐款。桑布一家用正能量带动和影响了乡邻积极向上,移风易俗,引领了社会新风尚,他的家庭成为当地靓丽的风景线,曾荣获通辽市“乡风文明示范户”;自治区“最美家庭标兵户”;开鲁县东风镇“文明家庭”;官银号村“荣誉村民”等称号。2022年5月15日,若希桑布家庭被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