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散文】走在老去的路上(57)
江南篇——
第一次读纳兰词究于何时,己记不太清楚了。但第一次被纳兰词深深吸引却是记得颇清楚的。
那是在我父亲意外身亡之时,当时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在无绪之中,随手乱翻,无意中看到了纳兰性德的词。
那时年岁尚小,遇到这么大的变故不知如何应对。于是,便捧着他的词,在深秋的夜晚且行且吟,以消除内心的无助与恐惧。
那时的伤感之情,兀自充满了我小小的心灵,无助到只能在他的文字里寻找一种互应。至于纳兰性德是谁,他的词好在哪里,却是无堪心思去注意。
如今想来,可能当时我确实找不到合适的,可以完全信任的人,来诉说心中悲情。而发现他的诗词,舍弃了文学和生活的表相,直指我的心灵和灵魂。让我与他词中的情感,在最微妙处相连,这些与我当时的生命节奏相关联,于是,在我内心浮现了一种朦胧的韵律。
当我在那个特定的悲伤之中,读着他的词,内心的这种韵律便会涌现出来,与诗词的节奏产生了共鸣。于是,我便被他的词打动了。
这二种心灵韵律的契合,在当时,我并没有能力去详加体察。只是在那个特定的时间段,我的心里需要有这么一种情感文字来填充,并因此而产生心灵的共振,情感的牵结,灵魂的交谈。
这,就宛如我们平时喜欢上某个人,一定是他或他生命的一部分打动了我们。对于纳兰词来说,尤是如此。
虽然,严格地说,纳兰词是“仿”出来的。然而,这并不妨碍三百多年后的我,进入纳兰的心灵世界。他的种种至情至性,拨动了我内心深处的琴音。
从那以后,我有时间就会读纳兰性德的词,每一次回古镇休假,便会一个人,在夜间细细研读。发现不同的心境,读同样的诗词,产生的频率并不一样。
是啊,尔今,我又回到了古镇。诗还是那诗,词还是那词,只是,读那诗词的人,心境不同了。
2023年4月,晨曦于江南素心禅室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