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宝才
文/郁三阳
宝才和我是同龄人,也是我当年下乡北郊区刘安庄第四生产队同队的社员。
记得一次雨后给玉米地施化肥,社员们每人从家带一个洗脸盆在村头集合,往地里扛50斤重尿素的累活儿就自然而然地落在富农分子老四肩上。队长一声令下,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地里进发了。走了一半路,老四肩膀一斜,把尿素扔到地上,说:“扛不动了,谁行谁扛吧。”队长也没办法,时令要紧,就命令我来扛。我是来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无奈扛起化肥往前走,远途无轻载呀,越扛肩头越重,小腿打起了哆嗦。忽然,身后一名社员发话了:“人家是毛主席派来的知识青年,不能往死里使。”队长看有说情的了,就说:“谁心疼谁就替他背着。”话音刚落,一位社员从我肩上接过化肥,径直向前走去。社员告诉我,他叫胡宝才,干活没能耐,喜欢逮鱼摸虾。
放暑假了,母亲带着我侄子到村里看望我。当时生产队种的菜都运到市里卖钱,社员们都吃不上菜。宝才问我:“会水吗?”我说:“我是海河边长大的,没问题。”中午,我和宝才背着拉网来到坑里,我俩拉着网,从西拉到东,再从东拉到西,一晌午就拉了半洗脸盆鱼。我想对半分,宝才说:“我爱逮鱼,不爱吃鱼,你别客气了,都拿走吧。”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真不知说啥是好。
宝才在队里男社员中是干活是最差的一个,评的工分还不如妇女多。可他一下工就去逮鱼,吃不了就悄悄地到外村去卖,收入比队里社员高很多。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他却说自己凭技术吃饭,靠劳动挣钱,不丢人。
实行联产承包,生产队解散了,村里的地都分给社员随便种,可社员们思想不解放,都害怕再当上地主富农谁也不敢要。宝才心想,下辈子的转机到了,他一张口要了不少地。有了地,他不会种,就挖成鱼塘养观赏鱼卖,后来和一位新加坡外商合资办起了北辰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全市首个引进了日本锦鲤,将繁养的大批观赏鱼卖到国外,成了知名企业家和万元户,还入了党,当上了劳模。现在的宝才衣食无忧,时常找我一起喝个小酒,谈起当年艰苦创业的日子,他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责编:许壮楣 张立巍
作者简介:$郁三阳,自幼受先父、津门著名书法家郁美庵先生熏陶,后又虚心向王学仲、宁书纶求教,每日临池不辍,临写名帖名字,形成自己潇洒飘逸的个人书风。他先后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王学仲艺术馆举办展览。他的作品被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吴昌硕艺术馆以及国外多家中国大使馆展出和收藏。他还曾在美国宾州格瑞芙大学讲学,传授中国书法。现为外交部礼宾司特约书画家、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兼外联部主任、亚太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亚太文化艺术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五子天地》文化传媒艺术顾问、天津三源文化艺术院院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