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瀚秦岭 小小的我
(游记散文)
文/王国文(甘肃)

最早认识秦岭是从中学的地理书上。后来我居住到西安,距离秦岭虽只有三四十里地,两年前在家人们的陪伴下也看过几个“峪口”,但真实的说我对秦岭依然是陌生的。
今年闲暇之余,趁着身体还好,小婿驾车,载我去了结心愿。到了服务区,我背上双肩包,带上雨具,唯恐拖累他们,我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在前面。他们小憩片刻,被我远远地甩在后面。他们对着我的背影摁下快门,我给这张照片命了个名字:“浩瀚秦岭里走来小小的我”。
秦岭,位于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中国最早记载秦岭是在《山海经》和《禹贡》的文字里。汉代地方志《三秦记》有:“秦岭东起商雒(指商县和雒县),西尽汧陇(汧指陕西关中,陇指甘肃),东西八百里”的记载。陕西人一提起耳熟能详的“八百里秦川”应来自此。
秦岭,分为狭义上和广义上的秦岭。
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嘉陵江。
广义上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广大地区,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作为西安人的“后花园”,中国南北分水岭,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以雄浑身姿横亘在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之间。夏季,它将南方的暖湿气流隔在秦岭以南;冬季,它将大西北的寒冷气流阻挡在秦岭北坡。从而造就了秦岭山脉南北两侧截然不同的生态气候。
在我刚到西安时,我每每散步,徜徉在“灞桥寻柳”的林荫道上,举目南望,在一望无垠的绿色田野尽头,此起彼伏的秦岭山脉巍然挺立,峰峦叠嶂的山巅之上,一大片皑皑的雪峰在烈日下耀眼夺目。我常常会联想,在那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中,不知有多少珍稀的动物与奇异的植物?那时候,秦岭在我心中是一处充满神秘色彩的所在,心向往而身不能往。
在古都长安住了两年以后,环境得到了适应,生活趋于稳定,闲暇之余,在家人们的陪伴下,我对秦岭进行了再认识,也圆了我梦寐以求的梦。
古语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或许是由于性格禀赋的原因,我喜欢秦岭的厚重持固,平和安静与包容。而秦岭山脉四季风格迥异的景色更令我着迷。
自阳春三月开始,蓝天三凤山的桃花次第开放,待到盛花期,站在山脚下远远望去,如一片片瑰丽鲜艳的云彩散落在山谷间,随着阵阵山风吹过,那片片云彩瞬间化作纷纷扬扬的花瓣雨从枝头飘落,沁人的芬芳随着山风渐渐在山间弥漫开来。待到四月,五道梁和虎头山的白杜鹃又带给你另一场视觉盛宴。在一道道的山梁上,在蜿蜒曲折的山径两侧,白杜鹃在阳光下迎着微风盛情绽放,那一朵朵娇嫩洁白的花瓣让人心醉,蜂蝶在期间上下飞舞,闭上眼睛,呼吸着新鲜纯净的空气、感受着直扑心田的花香,听着树丛中婉转悦目的鸟鸣声,那一刻,似乎能让我忘记人世间所有的烦恼和不愉快。
我也曾在人生的低谷期,整夜整夜失眠,最感到无助彷徨的时候,走出家园,站在浐灞桥头的高处,抬头仰望夏夜的星空,看着璀璨的星光在万丈高空闪烁,听着潺潺流水和虫鸣声,心里的委屈和压力似乎也一点点释放到了无边的夜色中。
秋天,圭峰山漫山遍野的毛黄栌如霞似火,天生桥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一到冬天,东梁可以说是冰雪童话般的存在。目之所及,皑皑白雪落满高大的山林树木、低矮的灌木丛和山路。到处是玉树琼花,银装素裹的世界。而在高海拔处,笔直的冷杉林在白茫茫的冰雪中巍然矗立,在一片片如棉被般厚厚的雪花之下,是一簇簇依然翠绿的针叶,让人不由得感叹生命力的顽强。艰难行走在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上,身边万籁俱寂,只听见脚踩在雪地上发岀的“吱吱”声,眼前,纷纷扬扬的雪花在无声无息的飘落。
我也曾在冬日的凌晨爬过冰晶顶。冒着冬日凛冽寒风,在河道中踩着嶙峋乱石一路爬行。经过那些地势险峻的把方,必须格外小心,手脚并用。由于体力消耗巨大,汗水一次次浸湿了内衣,那种身体上的酸困,记忆犹新。在爬至中途感到又冷又饿的时候,我在告诫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当历经千辛万苦,气喘吁吁翻过眼前的山头,仰望不远处又是一座更高的山头,此时此刻,只有鼓起勇气,整理一下行囊,喝上一包酸奶,以补充体力,而后一步一个脚印,向更高的山头攀升。而在到达顶峰的时候,心情也是最振奋的时刻,站在顶峰,看着曾经仰望的群山在脚下连绵起伏,直至视野尽头,方能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最为深刻的理解。要想领略秦岭山巅的旖旎风光,必须付出真实而又辛勤的汗水。有时候细细想来,爬山的过程,其实未尝不是我们生活的缩影。一路走来,有陷阱与艰难险阻,更充满着未知的风险与诱惑。如果惧怕前路未知的风险,想要“躺平”,其实也未尝不可,但那不是生活的意义!
当然,秦岭不仅仅馈赠给不惧前行的人以美景,激发起勇敢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我的突破。对于那些来自五湖四海,在秦岭大山里避世而居的修行者,同样以宽厚的胸怀接纳他们。在深山里,有一些曾经山民居住的农舍,零零散散掩映在绿树其间,如今已被修行者作为隐居之地。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告别了繁华的都市生活,选择在秦岭深山中开始反璞归真的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曾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而当真要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毋庸置疑,必须充满着巨大的挑战。我想,也许唯有秦岭博大仁厚的禀赋气质,方能治愈现代都市人浮气躁的心灵吧?
让人颇感遗憾的是,近年来,随着抖音等新媒体的崛起,太多没有环保意识和不具备户外经验的小哥小女们,随便扔垃圾,给秦岭生态保护造成了不小压力。以前可以自由出入的很多峪口都进行了管控,设立了保护站,现在,我只能望山兴叹。
秦岭,以他亘古不变的风貌造就了关中平原秦人的耿直粗犷。“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捞一碗长面喜气洋洋,没放辣子嘟嘟囔囔”,是秦人性格的真实写照。抚今追昔,建章宫的“千门万户”已成云烟,古长安的“两市一百零八坊”也早已灰飞烟灭。而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八百里秦岭,仍默默无言,一如既往的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人民。

作者简介:王国文,原籍,甘肃,现居,西安。网名,沙漠之舟1949出生。1970年参加工作,2008年退休。共和国的同龄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热爱生活,喜欢文学。乐意在文字中寻找激情,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一点一滴,做真实的自己。主要作品有《国文文汇》、《国文文集》、《国文文苑》等。近几年来,先后在《作家故事》、《宝塔山文学》、《读写联谊公众平台》、《炎黄故里论坛》、《陕西文谭》交流群、《韩城文学》等杂志刋物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150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