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丽(山东青岛)
鹧鸪天.端午恰公祭人文始祖有感
公祭伏羲癸卯年,人文始祖盛德传。开天明道三皇脉,辟地星空“一”画渊。
纸“刻破”,字成言。昭彰伟业载山川。教垂万世宏图望,实干兴邦日月牵。
(注:①一画:指伏羲用手指头在眼前的空中轻轻地画了一个“一”字,即成为中国汉字的第一个笔划。②刻破:指祖先最早对一片混沌一张白纸一个无纹的世界的打破,称为“刻破”)
黄振权(柳州)
诉衷情令.悼屈原
端阳五月雨频频。香粽祭屈魂。菖蒲艾叶雄黄,洒挂佐门神。
忧社稷,谏昏君。斗奸臣。尽忠报国,宁为玉碎,一跃江津。
缪文钦(缪世和.安徽)
散曲二首
(一)夏至端阳咏(新韵)
夏至临,端阳咏。万千思念眼前呈。屈子正直蒙奇冤,以身殉国汩罗沉。
划龙船,江上寻。百姓四处寻贤臣。江水淹没无踪影,祭屈之风永传承。
(二)端午悼屈原(新韵)
江咆哮,浪滔滔。纵身一跃惊天叹。五月初五亡魂悼,千古绝唱乾坤绕。
包粽子,江中抛。一片虔诚屈子撼。
每逢端午插艾蒿,连绵不绝祭英豪。
刘顺和(安徽)
(一)一丛花.一番风雨又端阳
一番风雨又端阳。艾碧粽飘香。离骚诵罢横飞涕,解眉峰、但饮雄黄。忧患既深,衷心犹热,壮志莫能彰。
从来兴国赖忠良。传世雅章扬。年年汩水龙舟竟,争先后、锣鼓铿锵。还唱九歌,重温天问,黎庶享安康。
(二)水调歌头.端午怀屈子
郁结共谁语?堪为断肠人。九章九辩谁解?身世苦飘尘。情托湘君山鬼,操拟美人香草,高洁不甘泯。莫道无衣著,漫把芰荷纫。
慕比干,怜伍子,是灵均。变心从俗非汝,耿耿尚修筠。洒泪一声天问,抱石沉江何惧,汩水慰忠臣。千载魂犹在,后世仰贤身。
周开星(河南)
端午感怀
艾叶驱邪人太平,棕香华夏世清明。
汩罗江里龙腾起,欣慰神州红日擎。
朱永胜(佳木斯)
飘香端午节
念怀屈原离骚故,千年冤屈诗涵乡。
世代华庭追安良,人间烟火熏粽香。
汩罗江水划舟龙,投粽寻原汩清江。
风骨千寒洗昭雪,酷洒红尘诗颂祥。
官明亮
(一)七律.端午寄怀
又闻端午竞舟声,流棹载冤追恨生。
千古汨罗贤愚祭,英魂忠血九歌鸣。
回头亡楚悠悠泪,极目流云袅袅情。
赤胆清明多舛史,饴厥复鉴蹈其行。
(二)端午书句
江与歌欢处,波崇竞彩舟。
时人沅湘曲,复韵碧山头。
历久音传递,波遥韵载酬。
昆芳千载盛,汨罗万古流。
陈运遂(四川)
端午祭
龙船艾葛雄黄酒,祀奠先贤寄故忧。
抱石沉河悲国败,摘眸悬郭睹吴休。
忠曾果决剜肌脔,孝则坚然赴水洲。
古有烈君皆可敬,正当盛世自吟讴。

徐富锁(内蒙古)
七绝.端午节祭屈子(新韵)
遥祭屈原塞外吟,粽香四溢慰忠魂。
长歌一曲芳千古,万世楚骚励后人。
张建国(湖北)
端午
爱国清明推介子,思乡望桂月娥芳。
登高辟疫尊桓景,医圣驱寒重善扬。
端午时临民谨记,龙舟糯粽祭江汤。
香飘四海中华盛,屈子风遗国运昌。
韩俊清
七律.端午安康
端午家家粽子香,太平步步入新章。
牵情彩线苍生福,兴足灵风盛世昌。
赤县军民时捧日,神州上下问安康。
九歌史记千秋叹,一诵离骚万古长。
开心(内蒙古赤峰)
端午节感怀
端阳将来到,粽子暗飘香。
纪念忠魂烈,龙舟竞渡狂。
刘道海(阳新龙港)
烛影摇红.端午怀屈子(毛滂体)
习俗千年,节交榴月逢端午。悬蒲挂艾饮雄黄,投粽江河处。
遥祭忠良情愫。遍华夏,龙舟竞渡。离骚悲壮,国人警醒,强催征鼓。
刘之光(洛阳)
端午安康
端端正正人清白,午时吉祥汨罗哀。
安然飘逸千千鹤,康健心胸皆是爱。
胡基祥(湖北武汉)
(一)赛龙舟
龙舟竞度祭前贤,擂鼓助威震破天。
浪击双桨齐奋进,情牵屈子箭离弦。
粽香落水吟真爱,明月升空伴夜眠。
万户屛前扬正气,欢歌笑语润心田。
(二)包粽子
绿衣糯米紧粘稠,香粽端阳一线收。
精品三高须妙笔,功垂四角赞鳌头。
虚心领教一帆顺,顷刻成型圆所求。
布阵盘中多韵味,学无止境岂能休。

杨天鹏(辽宁)
屈原
岌岌峨冠戴,芬芳佩陆离。
龙舟寻独醒,楚粽寄相思。
身洁何人喜,波浑尘世悲。
怀沙皆眷念,途路惜迟迟。
王永标
端午节
又是南风裹粽香,汩罗祭祀历沧桑。
离骚雅韵传千古,报国情怀化八方。
明志中流秦未已,立言青史楚何亡。
龙舟竞发旌旗奋,漫卷涛声到海疆。
李书然
端午节追忆
端午节来孩子归,带回礼物满桌堆。
边吃边看龙舟赛,怀念屈原魂魄追。
李毅
(一)端阳奠
君臣皆浊三闾谏,惟公独醒执天宪。
为国投江意志坚,悲壮故事两千年。
米棕抛江哀骏尖,竞舟击鼓祭仁贤。
灵均衷怨托离骚,百姓仰台端阳奠。
(二)端午
五色彩线缠玉臂,艾叶熏香随身陪。
轻汗芳兰透碧纨,菖蒲黄酒共举杯。
欢声两岸人潮涌,呐喊一江号鼓雷。
劈波斩浪拖白练,撩棹挥桨鳌头摘。
吴以松
清平乐.端午
今天端午。巧把新词谱。笑看仙乡龙舟渡。歌唱国强民富。
男女老幼开心。弟兄亲友高吟。处处欢声丽景,家家对酒鸣琴。
陈怀众(西昌)
端午祭
吴箫声断伍员梦,楚赋芳流屈子心。
国有忠贞人不识,钱江汨水雾沉沉。
(注:伍子胥,少时流落至吴市靠吹箫度日,晚年遭人陷害被迫自杀,投入钱塘江)
韩宪生
七律.端午节(中华通韵)
祭典忠魂屈子殇,家家户户粽飘香。
插根艾草挡魔鬼,拿个清心悼汨江。
忧帝大夫含恨死,爱民将相赋诗亡。
龙舟竞赛先贤祭,国泰民安奔小康。
平湖(吉林)
(一)鹧鸪天.端午情(晏几道体)
角粽千秋赞誉扬,情倾端午祭三江。楚天悼屈争舟渡,鸿驾云霄送离殇。
千载问,九离章。忠魂一曲共天长。飞舟浪击情真彻,万古江流盼夏煌。
(二)破阵子.纪念屈原(晏殊体)
端午龙山横卧,松花江运舟船。穹宇白云空寂寞,大地清晨草色寒。问情念屈原。
岁月尘寰留迹,人生几度清欢。千载时光多少事,粽糯江抛唤屈还。魂存世代间。
红珊瑚(山西)
端午
五月红阳酷热天,全民快乐舞蹁跹。
龙舟竟渡争先进,艾草从来去疾坚。
角黍香浓歌屈子,酒杯光动唱陶贤。
小康社会和风晏,造化人间淑气妍。

张金生
五律.端午
又到端阳节,神州赤帜扬。
菖蒲今亮剑,艾草自飘香。
举酒屈公祭,沾糖角粽尝。
离骚千载耀,天问最凄怆。
巴山夜雨
端午节后忆祖母
尘步追夫错夜阑,余香艾粽赋流年。
心怀祖母娴柔梦,追忆前生苦乐天。
素手拈云教五子,慎微谨小做良贤。
和谐四世承欢笑,金玉满堂绕膝间。
张德胜
端午节的传说
龙舟竞渡寻觅
投粽入江飨鱼
汨罗浪花翻卷
直臣沉冤水底
诤言不被采纳
忠心谗言蒙蔽
《离骚》再无续曲
世人扼腕叹息
吾将上下而求索
何惧路漫漫
其修远兮
老父溺水而去
怎忍亲人别离
日夜沿江呼唤
孝心感天动地
失去父爱呵护
谁来遮风挡雨
波翻浪涌之际
爸爸笑容依稀
投身入水救慈严
失去了生命
也不可惜
荆湘烽火止熄
越王身陷囹圄
卧新尝胆励志
警觉大夫子胥
力谏斩草除根
免却狼烟再起
怎奈吴王昏聩
中计越相范蠡
抱恨自缢含冤去
尸首挂城楼
气节不移
端午传说哀凄
忠臣孝女可泣
包粽挂艾习俗
慰藉忠魂缕缕
杨枝挑起葫芦
不忘良相子胥
红丝绿线艾草
纪念曹娥孝女
燕雀声声蛙鸣起
江水湍流急
弹忠魂曲

徐富锁(内蒙古)
夏至(新韵)
夏至阳高昼最长,绵绵细雨到秋凉。
轮回四季循乾道,顺守天则运势昌。
官明亮
夏至避暑岛城
知了喧声处,蜻蜓舞荷塘。
阳极阴生始,宵复自此长。
是月岛城俏,侈风一院凉。
闲居无寂寞,追句对中觞。
单宝剑(青岛)
夏至已至(诗歌)
日渐喧嚣的知了的叫声
宣示了夏天的脚步
已经开启了炎热的行程
那种昼长夜短的特有情景
也完成了它今年的使命
代之而来的入伏天气
将把夏天的热情
演绎成一年之中
司空见惯的桑拿模式
火力正盛
暑气熏蒸
夏至的名声
就是这么棱角分明
它既是一个时节变化的节令
更像是一道风景各异的分水岭
在我的心目中
夏至已至
真正的夏天也便急不可耐地
暴露出它特有的性情
瓜果飘香的馈赠
携着雨季的风情万种
把夏天最浪漫的故事
以赤裸裸的语气
讲给你听

杨友明(江苏)
七律.夏至
梅雨迎来今夏至,阴昏未觉日天长。
夹桃赤白能消暑,老柳摇裙欲送凉。
水中莲唇蜻抢吻,园边树雪蝶传香。
难寻这等愉怡点,美酒佳诗任口张。
张建国(湖北)
夏至
榴花似火出幽翠,半夏初生隐草妦。
蛙唱农田禾稻壮,蝉鸣岭地果蔬丰。
天长午立竿无影,夜短人眠月掩踪。
电闪雷洪稠雨至,风摇菡萏溢芳浓。
赵宝荣(河北)
夏至偶吟
炎日熏蒸暑气盈,绿阴树下不闻莺。
晓来烦闷添闲趣,听得新蝉第一声。
红珊瑚(山西)
夏至时节
云停雨歇麦仓爬,月满日移烟铸霞。
农事田间勤把管,书生殿里考风嘉。
春蚕筑屋金银涨,秋稻开樽天地斜。
酷热无愁男子汉,冰心永获圣贤家。
刘道海(湖北阳新)
五绝.夏至
蛙鼓闹池塘,高温昼正长。
荷开骚客醉,心静自清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