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诗歌和远方/扬州行四首
文/陈昌华
瘦西湖
怎一个瘦字
瘦出了千古风流
虽未腰缠十万贯
仍旧千里迢迢下扬州

掬一捧西湖水
泛一叶小漁舟
登一登五亭桥
牵一牵风杨柳
好一幅瘦西湖美景图
天上人间谁绘就

二十四桥中秋夜
一轮明月照扬州
当年吹箫的
玉人今何在
只剩下赏月的
人约黄昏后

翻开小李将军画本
登上郑板桥
手书的望春楼
烟花三月何须等
一年四季景依旧
2020年10月2日于扬州

二十四桥
数来数去,没数够
二十四座桥
走上走下,没走遍
二十四座桥
莫非瘦西湖真得太瘦
瘦得撑不起二十四桥

导游小姐一番讲解
道出二十四桥的奥妙
既非二十四米的桥长
也非二十四级的台阶
并非二十四根的栏杆
更非二点四米的桥宽
它只是扬州百姓的泛指
也只是天下游客的寻找

原来它就在
瘦西湖的古老传说
原来它就在
扬州城的盛情相邀
一头雾水的游客恍然大悟
它原来就在你的心中
梦牵魂绕的二十四桥
2020年10月3日

淮阳菜
都说好饭不怕晚
为吃正宗的淮阳菜
我们在大众点评的
黑珍珠二钻的趣园
足足等了快两个点

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一道细如发丝的豆腐
刀工真是令人惊叹
一个令人垂涎的五丁包
居然还配送了一份
追根溯源的古文献

精益求精的每道菜肴
早就风靡了地北天南
八大菜系的其中一系
舌尖中国的流长源远
入到嘴里都是口福
留下回味香飘人间

都说一方水土一方人
天下美食谁不喜欢
人人都爱这一口
到此一游解嘴馋
莫笑话只剩下这点出息
在哪里都是民以食为天
2020年10月3日

个园
记不住这是谁的个园
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
那个最早建园的主人
只留下一个无名氏的头衔
后来的主人早换了七八代
当年的荣华富贵已一去不返

那个富可敌国的盐商
曾引起当朝皇帝的感叹
如今也只剩下展览中的
一个文字说明
记载着他曾经用血汗
堆砌的从前

那个大门不出二门
不迈的千金小姐
如花似玉的青春何其短暂
进进出出的只有
一道狭窄的侧门
陪伴寂寞的还有
春夏秋冬的四季假山

滿园的花草树本
延伸着生命的繁衍不息
古老的亭台楼榭
见证着岁月的沧海桑田
无处不在的竹林
对影着人间的离合悲欢

感谢历代的能工巧匠
留下这一传世的经典
才有川流不息的后人
园中半日游遍一年
好一个老祖宗起下的名字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个园
2020年10月4日
(图片选自网络)
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宝安风》杂志社社长。现任深圳市出版业协会企业报刊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兩卷)《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主编诗集《诗路花语一一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出任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十八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打进好莱坞的第一步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创办《人间诗舍》《九州风雅颂》等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