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角儿”的美学观照与艺术感染力——京剧折子戏艺术形象赏析
摄影/凡帆
文字/凡帆
(原创)

什么是“角儿”?“角儿”就是指一部戏曲中对唱念做打等表演有绝活的优秀演员,也是对戏中饰演的典型人物及演员的尊称。
众所周知,有着近200多年历史的京剧是我们的国粹,而这些优秀的传统剧目之所以能够在近200多年的传承中久演不衰,完整的传承下来,这除了京剧本身的艺术魅力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戏中的“角儿”们,以自身过硬的演技与对典型人物的审美塑造,一代代言传身教,形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生、旦、净、丑等“角儿色”。
初夏时节,我有幸应邀在沈阳盛京龙城欣赏到了一群年轻而有活力的启贤社青年京剧团演员们的精彩演出,他们虽非专业,但无论生、旦、净、丑各种“角儿色”,所展现的演技,均令人击掌叫绝,而其中最小的演员仅有9岁,其唱功与做派,更是韵味十足。在令人称道的同时,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京剧艺术的繁荣与活跃以及中国戏曲的后继有人!
^《天霸拜山》王琦饰窦尔敦
这是标准的京剧武生扮相,传统的蓝色脸谱,红色髯口的强烈色彩,雄浑的唱腔设计,霸气的英姿亮相,无不传达出东方古典戏曲美学的人物神韵。也不禁让我想起一首脍炙人口的京歌,“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探皇陵》于洪波饰徐延昭
脸谱上红白相间,以红为主的色彩表达与对比,长而厚重的白色髯口,充满东方传统美学的头盔设计,手中执器的寓意,无不传达出雄武、坚定,饱经风霜的典型武生形象。
^《贵妃醉酒》孙绍然反串杨贵妃
这是典型的旦角,花旦也可归为正旦或青衣。该剧除了精彩的唱腔以外,重点通过身段的表演与展示,刻画出杨玉环醉酒后,孤芳自赏,思念怀春的种种心态。而剧中除了俊俏的脸部形象设计外,重点依据传统的审美观念,在衣饰上做了重点的东方美学元素设计,以此彰显“妃”的尊贵地位与人物性格。
^《四郎探母〈巡营〉》金熙(9岁)饰杨宗保
剧中的杨宗保为小生“角儿色”。由年仅9岁的金熙小朋友扮演。尽管年幼,但其台风却毫不含糊,一招一式都精准到位,无不令人钦佩。虽说人小,但其服饰的设计仍是依据京剧美学的东方元素与传统标准,如青色的袍装、道具的佩戴,特别是头饰上的“翎子”,更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行头”,是东方美学在戏曲服饰中的灵魂所在,是塑造“威武”、“雄壮”的人物性格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典型所在,是东方美学在中国戏曲中的独创和极致的审美运用。
^《遇皇后》徐春芬饰真宗之妃盲丐妇李定妃
北宋仁宗年间,包拯陈州放粮,遇盲丐妇告状。此妇即是真宗之妃,当朝天子之母。包拯回京,指出皇帝不孝,仁宗要斩包拯。经老太监说破当年狸猫换太子之事,终赦免包拯,迎接李后还朝。
该唱段的李定妃是典型的老旦一“角儿”,尽管该唱段内容简洁,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唱腔伴奏方面,音韵与音速的设计与运用。如整个唱段,从二簧慢板到快板,再到西皮原板,根据情节需要,选用不同的板式变換,塑造表达人物不同阶段的思绪情感变化,这种交替手法在“场面”上的运用,极好地体现了中国戏曲审美情趣的独具创意与情愫表达,极具东方戏曲美学的音韵之美。
^《萧何月下追韩信》郑恺饰萧何
这里萧何是传统的“老生”形象。笔者认为,戏中最大的审美情趣,是在唱腔的设计与一连串动作的展示上,如唱词的精练,唱腔的雄浑,特別是在动作上那颇具功力的抓袖、抬腿、走场、抖髯以及策马夜追等一招一式,无不刻画并表达出萧何此时此刻的焦急心态和“追”的诚意与过程的艰难与信心。正是这样一系列的唱、念、做等艺术功力的设计与展現,终于使韩信回心转意,被刘邦授予大将军后,终助刘邦奠定霸业。
^《空城计》黄志宇饰诸葛亮
《空城计》是多年来家喻户晓,久盛不衰的传统剧目。从其审美的角度来看,尽管笔者对京剧的声腔音律认知肤浅,但还是感觉到这出戏的最大艺术特点是对东方戏曲音韵美学元素的设计与运用,从而利用传统的京剧板式,极好的完成了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如二簧腔的婉转柔和,西皮腔的高亢起伏,二者间音韵上高低起伏的对比,声腔上欢快跌宕的跳跃,特别是抚琴那段的唱腔设计,即体现了东方传统戏曲美学的声韵之美,又表达出诸葛亮临危不乱、聪明机智、沉着冷静、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无疑,正是这种声腔板式的经典运用,成为塑造诸葛亮这一老生典型形象的点晴之笔。
^《坐宫》于天纵饰铁镜公主
“坐宫”出自《四郎探母》,主要讲述早年被虏辽国并被招为附马的杨四郎得到其母佘太君出征行至雁门关的讯息,急欲探母,无耐敌垒阻隔。四郎所想,被美丽善良的铁镜公主察知,四郎详述隐情,打动了公主。公主盗岀令箭,助四郎出关探母。这出戏的主要人物是杨四郎与铁镜公主,两人在宮内的对唱。
就其艺术魅力而言,笔者认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人物性格的塑造。如对美丽善良的铁镜公主的性格塑造,无论从服饰的设计,唱腔的安排和做工都极好的体现了其机敏善良的人物性格,尤其是她的唱腔与舞台做工,是表现并树立其人物性格的亮点!更是其旦角儿出彩的最大成功之处!
^《坐宫》吴嘉隆饰杨四郎延辉
戏中的杨四郎(杨延辉)是典型标准的老生形象。尽管这一人物形象由于历史观的原因,曾一度褒贬不一,但从人物性格的角度看,仅从其“探母”的行为,就足以彰显出他的亲情观,人性美!再有能够塑造并树立起这一人物形象,笔者认为,根本的一点还再于其唱腔及板式上的灵活设计与运用,如讲述十五年前沙滩赴会的事件和得知佘母行至雁门关的消息,想过营见母。然后开始以西皮慢板自思自叹,并运用了排比的比喻手法,极好的表现了杨四郎探母的急切心态。
再如铁镜公主上场后与杨四郎的对唱,也同样采用了西皮板式,一板一眼,环环相扣,从而使得杨四郎的人物形象塑造更加丰满了起来。
^《生死恨•夜织》何铉饰韩玉娘
宋末,金兵入侵,程鹏举和韩玉娘被俘虏为奴,并在“俘虏婚姻”制度下结为夫妇。玉娘鼓励丈夫逃走,从军抗敌。丈夫走后,玉娘历尽磨难。程鹏举因抗金有功,出任襄阳太守并得与玉娘重圆,但玉娘已卧病不起,憾然而逝。
剧中的韩玉娘是典型的“旦角儿”,也可谓“青衣”的形象。该剧以韩玉娘凄美的爱情故事,独特而悲惨的命运性格为主线,通过一字一句,有板有眼的叙述,塑造了韩玉娘“生离死别”这一令人悲悯的典型艺术形象。
如韩玉娘在《夜织》这场戏中如泣如诉,如诗一般的深情演唱,充分揭示了主人公此刻的内心世界,特别是经典上口的唱词设计,精美京韵的二黄导板、散板、原板的交替运用,可谓声情并茂,一个爱国、不屈的悲剧性女性形象,在如泣如诉的“夜织”中丰满地树立了起来,从而使“生死恨”这一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使不屈不挠,勇于奋争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可谓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正是该剧蕴含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丑洞房》林淼饰朱焕然
^《丑洞房》王韬睿反串饰程雪雁
^《丑洞房》 朱焕然(林淼饰)与程雪雁(王韬睿反串)洞房花烛夜的嘻闹调侃。
《丑洞房》是京剧《凤还巢》中令人最为捧腹的一折。剧中通过两位主角儿老生朱焕然(林淼饰)和花旦程雪雁(王韬睿反串饰)在洞房之夜“你演我猜”的嬉闹调侃,在京腔京韵的旋律中,演绎出阴差阳错喜结连理的一串串令人捧腹的洞房趣事。 可以说这种“丑角儿”舞台之上的嘻笑调侃,这种审丑观照中带给观众的的美学愉悦,正是《丑洞房》中,这两位“丑角儿”的最大艺术成功之处,也是《丑洞房》这出传统戏曲久盛不衰的艺术所在!
作者简介:

樊明堃 网名:凡帆 编审 高级记者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
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沈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感谢您的浏览,欢迎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