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后勤部队6支队32大队(铁道兵12师58团)天津籍战友从援越抗美战场上归来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回眸往事,那厚重的折射血与火、生与死、苦与乐交炽熔炼的历史帷幕早已落下,战火早已熄灭,硝烟早已散尽。1969年3月战友们回国后,尽享和平时光,生活逐步稳定下来,大家各自回归当兵前所在单位或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初始阶段,大家相互间还频繁联系,后来因忙于各自的生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做出新贡献,接着又是恋爱结婚,生儿育女,扛起家庭重担,终日地忙碌,战友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渐渐少了下来。 时光荏苒,一晃又是二十年过去。当我们走向中年、壮年时,工作事业上有了成果,家庭生活幸福美滿。这时,战友们渴望沟通见面,问侯团聚的情愫日臻强烈。正是基于此,我的战友、同事郝义祥联合多名战友于1995年3月汇集整理了《中国后勤部队6支队32大队天津籍战友通讯彔》。我应义祥之请为这本《通讯录》写了前言。《通讯录》将我团在津战友依当兵时原隶属团直、连队序列一一列入,并标注了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内容。该《通讯录》共收入天津籍参战战友416名,虽有遗漏,但大致能满足战友间相互通讯联系的需要。《通讯录》中以★号的形式确立团直或隶属连的联系召集人。《通讯录》前几页上还印有十几幅与我团参战史有关的照片。这本《通讯录》一经分发战友手中,战友间联系互动,一波又一波的联谊纪念活动逐步扩展开来。 我们在纪念。1995年10月津冀两地战友共同发起了纪念我团出国作战,参加援越抗美战争30周年联谊活动。活动地点选在天津市干部俱乐部,参加联谊活动的战友有219人。活动那天,战友们先在俱乐部院中集中,个别沟通交流,然后在联谊会召集组康玉友等战友的组织下拍了张集体合影。随后,进入宴会厅以连为单位交流座谈聚餐。整个联谊活动气氛活泼,热烈庄重。 我们在纪念。1996年8月我们团的大才子、团宣传干事林家治战友率先用著书纪念的形式交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祖国知道我》一书,该书收入家治战友的42篇文章,共计10万字。书从林家治战友1962年参加铁道兵写起,一直写到他1973年复员转业的12年军旅生涯。书中有多篇文章记叙了他在援越抗美战场的生活实景。他写团文化工作队的王利人大姐,写在哑炮炸响时掩护战友奋力前扑的二等功臣贾宝根战友,写在援越抗美前线的日日夜夜。读他的书,看当年发生在战友身边的故事,让人心潮起伏,壮怀激烈,遥望南天,思绪万千,战场上的一幕幕大剧又涌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在纪念。2013年5月,我团原14连连长马于明牵头组织了在京战友纪念援越抗美48周年的聚会活动。我们的老团长吴金城应邀到会讲话。我们熟悉的8连副连长谢启选、我们入伍时在新兵连的同班战友贺宗昌等人参与组织了这次聚会活动。聚会筹备组委托北京多丽英华影像中心摄制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该资料由A、B两张光盘合成,光盘彔制发行后,分送在京、在外地的58团战友,深受战友们的珍爱和欢迎。
我们在纪念。2015年1月我团河北省晋州市战友在晋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我团参加援越抗美战争50周年联谊活动,出席联谊活动的战友108名,与会发言或递送文稿、诗篇的战友近百人。这些文字资料共15万字由晋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收集整理编印成《援越抗美纪实》一书内部发行。该书征集了战友们保存的珍贵照片172幅,珍贵文物152件/批。所有照片、文物均拍照留档,在书中发布。我们的老团长吴金城应邀为该书题写了“援越抗美,光照千秋”八个大字。 我们在纪念。2015年12月我团3营11连文书焦世昌战友经两年的选材备料,一年的孕育准备,完成了他记述援越抗美峥嵘岁月的43万字小说《铁色岁月》,该书以我团在援越抗美战场的实际驻扎地划分板块,分为安沛、莱州、奠边、谅山四部,共58章。书中,作者满怀激情,用浓重的笔墨讴歌了我们英雄的58团指战员们赤胆忠心,无私无畏、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书中生活气息浓厚,描写人物事件细腻逼真,作者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战友故事浓缩为魏天亮、张大奇、赵孟秋等英雄人物,把我团在战场上牺牲的烈士化身为贺岩松、小石头、谷长义等革命烈士。您读着小说,品味着故事,就会联想到身边的战友,身边的英雄。诚如书中首页所书“因为热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该书交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们的老团长吴金城应邀为该书扉页撰写了“援越抗美 永载史册”的题字。 我们在纪念。受战友们出书热的影响,2006年我退休后在我连石桐福等战友的支持鼓励下开始尝试用文笔记叙当年的战场故事。我一边写,一边在新浪博客上发表。我初中时的学长、战友孙巍大哥热心地将我发表的41篇文章汇集起来,他自己出资复印,自己装订成书,起名叫《从一个小战士的视角看援越抗美战争》,该书一经在战友中分发,立即受到战友们的欢迎和好评。 我们在纪念。为满足我身边战友渴望获得我写的战地回忆录一书的希求,2019年9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我在老伴和女儿的支持帮助下,将孙巍大哥出资复印,装订成书的战地回忆录文章,再次整理扩写至60篇,取名《战地见闻录》,交由北京彩昇印刷厂印刷成书。出书的过程中我的战友李齐崇、石桐福、孙巍、程炳光、郝义祥、王瑞祥、付志昌夫妇都慷慨解囊相助,助我圆梦。我们团战士演出队的杨玉清战友还为我们订制了一批纪念章用于答谢在出书和宣传58团参战史过程中帮助过我们的战友们。该书有幸送国家军事博物舘、铁道兵纪念舘。荆州援越抗美战争纪念舘、国防大学图书舘、天津图书舘等舘舍收藏。 我们在纪念。2020年5月我与我营14连战友李传吉、营部战友黄新章、团卫生队战友马正益一起参加了我们中国后勤部队6支队陈登辉战友组织策划的《铁血雄师》一书的写作,我有幸挂名编委会编委。参与该书写作的6支队战友共67人,该书分为血色丰碑、铁军无畏、壮丽青春、峥嵘岁月、致敬先辈、不忘传承、再创辉煌7个篇章,共109篇文章,40万字。感谢陈登辉战友、陶玲主编,该书共收入了我团4名战友的13篇文章,让我们在该书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该书2021年3月交现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它为我们中国后勤部队6支队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我们在纪念。2022年初,陕西省铁道兵文化联谊会秘书长王抗林协同铁道兵5师战友段海燕,发起组建铁道兵文化丛书《中国军人在援越抗美前线》一书的编辑委员会,我又有幸挂名编委会成员。随后以抗林战友为主任、海燕战友为主编出书前的约稿、审稿、汇编、定稿、联系出版社、制版、发行、发运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该书2022年9月由中华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为五辑依次为热血篇 保畅通生死决斗铸军魂,鏖战篇 凿新路密林小道通南北,勇士篇 揍飞贼高炮筑起天罗网,丹心篇 好战友生死瞬间显真情,缅怀篇 祭英烈军魂永存代代传。全书立足更大的视角、更全的方位,尽可能多地将当年我军参加援越抗美战争的海军、空军、炮兵、工程兵、铁道兵、汽车兵、通讯兵等兵种战友的文章收录进来,让我们更多更全面地了解那段尘封的历史。我与我团14连李传吉战友的文章有幸被编委会选中入书。谢谢了! 我们在纪念。2023年3月初,我团原卫生队文书杨建龙战友(昵称飞天龙)发来短信,说他愿帮我将我写作的《战地见闻录》送《都市头条》网站连载。我特别感谢他出手帮助我们宣传58团战史。为此,我立即着手将我自2006年退休后至今写作的15万余字的83篇文章重新审核、调整、排序,增加照片、图片,转发给他。我认为新整理的《战地见闻录》图文并茂,更具观赏性和可读性。《都市头条》网站由3月3日发出第一篇文章起,至5月12日发最后一篇文章止,全文连载了两个多月。它让我们58团那段三年半的援越抗美参战史又在一处较大的网站留史留痕。 我们在纪念。除出书外,我们58团参战老兵还利用各种途径制作了一些参战纪念章、纪念品。我们参战老兵、参战老兵的亲人们还用自己的画笔、毛笔,浓墨重彩地为我们送上了一幅幅珍贵的画作和书法作品。上述照片纪念章一行左起第一枚参战纪念章为浙江战友联谊会定制,左起第三枚铁道兵纪念章为天津战友定制。绘画一行照片展示的是我团13连战友、天津特级杨柳青年画艺术大师冯庆钜战友赠送给我的年画作品“福寿三多”。“战友情深”书法作品是韩福来战友内兄天津著名书法家谢雍老87岁高龄时应我们所求,为纪念我们出国参战援越抗美55周年书写的四幅墨宝之一。在援越抗美的战场上我们曾流过血、流过汗、流过泪,我们祈盼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盛大节日到来之际,共和国能为我们参战老兵发上一枚国家军政部门统一制作的保家卫国参战纪念章,倘若如此,我们参战老兵定会举杯相庆,山呼万岁!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