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信记
在 雨 中
信义庄
周日的驴行一波三折,恰应了那句“好事多磨”的俗语。
先是队长在群里早早发布“攻占天马顶”的号令,引得的一群老少玩童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后又挑逗性地放出“去磨池岭”采摘
也不知队长心思因何这般纠结,直到周五晚上近十点才最终决定:5月28日周日,吕祖泉、小楼村、林家峪、孔雀山、逍遥谷、小三峡9公里400米环绕,采桑葚,七点集合出发。
定是定了,可看周六一天淅淅沥沥不停的小雨,能不能成行还真不好说。
晨起五点,透过朦胧的窗户,看昏暗的路灯下,雨丝越织越密,地下水洼片片,心忽的就是一沉,今天的驴行八成要落空了。但观群里却寂静无声。
刚过六点,群里便有了动静。先是有事请假的秘书长:根据昨夜降雨情况,山中露水较重,道路湿滑,谨慎爬山。随后,立奕:带把伞,现在还在下小雨;花婆婆:风雨无阻;大长腿:体现信念的时候到了;队长:到山上过阴天;阿赵:下刀子也得爬。众多驴友,只有那“笑靥如花”的老骥弱弱地发出了:“外面下雨不爬山了”的不和谐音调,并很快遭到了大家的棒喝。
看到这些,实在出乎预料,甚至都有点惊喜了。想不到群里众多好友,竟个个都是驴行的钢粉。今天的驴行,看来不仅不会泡汤,而且还会有戏、有故事。
洗漱完毕,草草吃点东西,快速收拾
“早上下雨一天晴”,也许这雨很快就会停的,也许我们登山的地方压根就没有雨,也许、也许,我内心拼命地为自己打气。
约定的时间已过五分钟,队长仍未到达。是不是队长不来了,是不是活动取消了?胡思乱想之际,熟悉的车辆飘然而至,队长一句:上车!那坚毅的眼神,胸有成竹的气势,彻底打消了我的一切疑虑。嘿嘿,看来,今天注定是一次别样的
车在郊外的高速上疾驶,雨忽然毫无缘由的大了起来,砸的车体啪啪只响,刚才还诗情画意般的远山,转眼就隐在了白茫茫的雨雾之中,让人好生感慨这世间的无常。一直沉默无语紧盯窗外的队长,此刻似乎也焦急了起来,不停地发着微信,与当地的朋友联系着、交流着,慢慢地、慢慢地,队长紧皱的双眉舒展了开来,随后开心地说到:登山的地方阴天无雨。并在群里喊出了:“雨天一定是阴天,阴天不一定是雨天”的至理名言。
“吕祖泉”到了,下的车来,确是阴天无雨。脚下松软的土地,使劲一踩,竟飞起些许的尘土。看我童心未泯的样子,一旁的“大长腿”乐不可支地抿嘴偷笑。随后,又用含着蜜的小嘴赞起了队长。“队长英明,这阴天无雨都是你昨晚祈祷的功劳”。
这“吕祖泉”景区,传说当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此修炼成仙。这里三面环山,森林茂密,怪石嶙峋,常年山泉叮咚,比较有名的有:吕祖泉、白水泉、仙乳峰、仙乳石、仙拳、仙脚印、睡天鹅石、神蛙石、怪兽石、海豚石、仙人头、乌龟下蛋等。但这些景观对我们这群吃货来讲,似乎并不十分在意,尤其是今天,大家能够毅然前来,不得不说,这地独有的特产——野生桑椹,起了巨大的作用。
无风无雨,气温舒适,趁着大部队还未到达,我与群里采摘冠军“大长腿”迫不及待地向桑椹林冲去。
爬上开满黄花的水库大堤,沿着大堤先左后右仔细搜索着一棵棵的桑葚树,瞪大眼睛寻觅着其上的果实。但十几分钟下来,眼前的现实与心目中的想象实在相差太远了。路边像样的桑葚树没有几棵,仅有的几棵,树上桑椹要么不熟,要么挂在高高的枝头,够啊、够啊,却怎么也够不到。问当地的朋友,朋友笑着说:昨天这里刚刚举办了“纯阳节”。原来如此啊!怪不得树下满地都是踩烂的桑椹。
继续前行,终在水库边发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桑葚树,其上或红或紫的桑葚果,竟然累累布满枝头。见此,那“大长腿”两眼放光,迅速掏出包里的塑料袋,颠着脚尖,抓着树枝,开心地搂着一颗颗的桑椹。我则赶紧掏出手机,捡那又大又紫的桑葚果拍照,并迅速发到群里,诱惑那些迟迟未到和有事未能前来的群友;随后,毫不犹豫地在枝条间、树叶下,翻找那紫的发亮的桑椹塞入嘴中,那管其嘴唇发紫、手指发乌,吃相不雅。
“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还是无风无雨舒适凉爽的好天,转眼就是乌云密布雨滴啪啪了。也就几分钟的时间,上衣就渐渐湿透,害得我不得不跑到路边一处建筑下躲雨。可那“大长腿”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任雨滴溅落脸颊,任雨水湿透衣衫,仍心无旁骛、超然世外般地一心采摘。我高声喊:留点给后面的驴友吧!她也无动于衷。除了采摘,这一刻,世界似乎与她无关了。
雨忽大忽小,淅淅沥沥中,大部队穿红戴绿地赶了上来,见我躲在屋檐下避雨,披着杏黄雨衣的驴友“洋洋”,急忙把手中的雨伞送到了我的手中,这“雪中送炭”的情谊,令人好生感动!
任凭队长如何的祈祷,看来这雨已经没有停下的意思了,只是不要再大就好,否则下面的行程真的就要泡汤了。
既来之,则安之。雨虽未停,但大家采摘桑椹的热情却是有增无减。只见群内另一采摘高手“花婆婆”,一会指挥老公撑伞,一会指挥老公拉低树枝,采摘的小手一刻不停。只是那负责撑伞的老公,脑子里总惦记着美味的桑椹,那伞撑着撑着就偏离了航向,而嘴里的桑椹却总是鼓鼓囊囊,有时忘我的连手指都塞到嘴里了。
要说这雨中采桑椹,玩的最嗨的莫过于群内最小的七岁驴友“小神仙”了。只见其一会摘个桑椹品赏,酸的呲牙咧嘴,逗大家开心;一会雨中摘下雨帽,有模有样似小大人般,体验雨滴的柔情;一会又跑到树下,歪着脑袋,静静地观察那晶莹的雨珠,从树叶上滚落的画面。小小的年纪,全然一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潇洒。
走完水库周边,桑椹采摘,大家已过足了手瘾,也过足了嘴瘾,看时间尚早,雨天登山危险,队长建议大家沿景区盘山路走走。
这景区虽年久失修,几乎无人管理,但不得不说,当年规划设计还是十分了得。山路在密林中盘旋而上,自然与人造景观相得益彰,不说是三步一景,至少也是景观不断。什么:一腚发财、天娥回首、海豚接吻、三蛇出洞……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更令人意外的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这路旁的桑葚树愈发高大了起来,树上的桑椹变得密密麻麻,与最初的桑葚树简直天壤之别。采一颗放到嘴里,酸甜可口,十分惬意。几位刚刚收心收手的驴友,那肯放过如此的良机,个个高兴的手舞足蹈,“哇哇”叫着冲向了一棵棵桑葚树。
雨中走走停停,说说笑笑,转眼已是四公里的驴程。就要到达山下了,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小了下来。此时,细雨绵绵,烟雨蒙蒙,山谷愈发显得清幽空灵,仙气飘飘。
“深树鸣鸠桑葚紫,午风团蝶菜花黄。”、“蜜蜂出户樱桃发,桑葚连村布谷啼。”甜美诱人的桑葚我们明年再见。
走出“吕祖泉景区”,雨忽然又大了起来,一阵紧似一阵,根本没有要停的意思,原定的行程肯定无法成行了。考虑到大家的安全,又兼顾驴友的渴望,队长当机立断:去罗圈村,雨中徒步西大山。
车行驶在幽静美丽的乡村公路上,雨中的群山青翠空旷,啾啾的鸟鸣动人心魄,转弯再转弯,爬高再爬高,经过近半小时的车程,在大家一片惊讶声中,我们一行终于抵达了海拔600多米的“罗圈村”。
下的车来,只见小村房舍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座座民宿掩映在绿荫之中。山村四周,青山隐隐,云雾缭绕,烟雨蒙蒙,颇有皖南山村的韵味。
小村背靠西大山,俯观雪野湖,地理位置绝佳。山环山,山套山,方圆五里之内皆是茂密的树林和连绵的群山。抗战期间,这里曾是八路军四支队的铸币厂和兵工厂,曾有四十多名村民报名参军打鬼子。如今遗址虽仅存残垣断壁,但红色的历史,永远激励鼓舞着每一位前来者火热的内心。
没有犹豫,没有矫情,停好车,打着伞,跟着队长,大家毫不迟疑地向西大山走去。
西大山,因山顶建有一雷达站,当地百姓称为“雷达山”。从“罗圈村”到山顶雷达站修有一条盘山公路,距离近九公里,如今雷达站早已废弃,少有车辆行驶,不失为一条绝佳的徒步路线。
刚刚走出不远,雨越下越大,路上低洼之处积水颇深,稍不留神,就会湿透了鞋子。队中驴友“奕奕”,大概光顾着给媳妇打伞的缘故,不知咋的,就着了此道。这“奕奕”不是检讨自己的粗心,反而埋怨起了鞋子的不好,一旁的驴友听到,禁不住调侃起来。“下周发奖金,赶快换鞋”,“是不是媳妇不批?”“若不批,我们一起给你集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轻松玩笑中欢乐前行。
拐过一个弯,山下的“小三峡”及“雪野湖”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这队长走着走着,突然说到:此时的“小三峡”应该非常美,我下去探探路,如果可以,我们今天还是要去走一走。这队长就是这样的负责,这样的善良,每一次的驴行总想安排的尽善尽美,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开心而来,满意而归”。此时有去过“小三峡”的驴友急忙说到:队长不要啊,雨天路滑,去“小三峡”太危险了。这队长竟幽幽地回了一句“不试试咋知”,然后毅然决然地离开公路向下方走去。大概也就十几分钟的时间,队长一人悄悄回到了队伍,看其打湿的裤脚和粘满泥水的鞋子,大家谁都没有提问,而队长的脸上却挂满了歉意。
驴友“洋洋”已经好久没有参加活动了,今次的驴行,格外的兴奋。队中摄影高手众多,这“洋洋”就是其中之一。也许是天性使然,也许是景色使然,今天的“洋洋”把镜头大多留给了路边不起眼的一些花草、树木。透过照片,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植物,无不显露出令人心动的质朴之美。看那鲜艳欲滴的“覆盆子”,那挂满晶莹雨珠的野葡萄藤,那别样的松塔,那空灵的“金银花”……。真是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无独有偶,一向以“夸张第一”自居的的驴友“大长腿”,即使景色再美,也不会忘了偷拍那“大长腿”、“大长脚”。每每阅视照片,无不令人捧腹大笑。
还是群里的职业摄影师“花婆婆”专业,不论何时何地,总是心无旁骛地对准那最美丽景色,或摄影、或录像,为群里每一次的驴行,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只见其一会蹲在路边,一会站立高处,一会仰起头颅,一会低头俯视,不停地变换着视角,搜寻捕捉着最美好的瞬间。那负责打伞的老公虽偶有失职的时候,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尽职尽责的,非常令人赞叹。
“青山含远黛,白云空自流。”雨中的西大山及周边山峦湖泊,云雾缭绕,变化万千,如梦如幻。云来了,雨起了,风来了,雾散了。站在山腰,一行人静静地欣赏着这难得的山色空蒙、雨雾迷离,虽表面平静,内心无不心潮彭拜。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雨中的这一趟西大山,我们值!
雨时紧时慢,仍未有停止的意思,驴行又已三公里之多,时间也已近下午一点。虽说意犹未尽,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但考虑到气温的下降,考虑到身体的承受,队长坚决地要求返程了。
下山的路上,轻松惬意,布谷声声中,禁不住默念起了苏轼的诗:“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驴行,无论如何,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