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作者:戴会勤 画作者:孙德生
朗诵:谢东升 编辑:杨建松

那些姹紫嫣红,那些华灯异彩,渐次消弭。当你在岁月里走了许久,某一天在异乡的某个古村落里驻足时,你的心渐渐潮湿温润起来,夹杂着一些莫名的疼痛,你的眼角在酸涩中泛起了晶莹的泪光。

灰砖黛瓦,青石板路,坍塌的危墙上生出的花草随风摇曳着,越来越接近泥土的颜色。童年的故乡那座老屋,穿过时光幽忽间向你缓缓走来。褪色的窗棂花是每年春节时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女们用大红色的纸翘手剪出的漂亮图案,然后贴上起护,这样整间屋子变亮堂了,便生出了喜庆的氛围,一家人其乐融融。

那一天,儿女们走出了那间老屋,走出了故乡,年迈的老祖父老得跟院落里的老树皮一样,他哪儿也去不了了,蜷缩在那把老竹椅上,整日的对着那扇大大开启的门户,探着燕子快快飞回来。

按照乡里的风俗,那口棺材早已做好,每日安安静静陪伴着老去的祖父,有一天接他归山。据说祖母年轻时是富贵人家的千金,也是位格格。她嫁给祖父后,勤俭持家,相夫教子,祖母也老了,曾轻轻盈的身躯被岁月压弯了,可是他身上那种高贵的气质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他和祖父不离不弃,一起经营着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在那多灾多难的苦难岁月里,表现出了坚韧不屈、美好善良的优秀品德。当儿女们走出了故乡,他守着老屋。供着那些老物件,依然精心收拾着生活的琐琐碎碎,他如兰的气息始终在老屋里轻轻回应着。

当蜘蛛查封了老屋,当推土机推倒了老屋,浓荫绵延,小河环绕,蜿蜒曲折,深深村落,它落在画里,绕在梦里,忘不了,回不去。当雨滴答在黛瓦上,顺着屋檐流下,那时候你在屋里听着这雨声,心是多么的祥和,正如这宁静的小村庄,当星籽洒在院落里,那些灰色的布满脚印的青石台阶摇着婆娑,我的岁月。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棂里,祖母开始起床,升起柴火,祖父挥着扫帚洒扫庭院,孙子们开始了朗朗读书声。拨开挖掘机弥漫的尘土,斑驳剥落的某某世第四个字依然清晰醒目,高大的门楣依稀透着昔日大户人家的雄风,只是人去屋空,门口的老树沿着破败的门庭,却再也等不到主人归来。村口那棵老树静默不语,房屋在白云深处变幻了风雾,那些黑白基调的水墨画明明灭灭在记忆里。而某一天,我以游客的身份再次走进,再次触摸被冠名为古镇古村的地方。踩着泛着青苔的潮湿的石板路,错落的老屋,老去的树木与那段断墙上新生的枝枝叶叶,一点一点拨动着一种叫做乡愁的思绪。只是眼前的景象熟悉而又陌生。背街巷路,一座座密密麻麻破旧的房屋,天上。杂乱的横竖着黑色的电线,地上这摆张竹床,那儿放张棋桌,那是地道的土著一族,藏着最纯正的土著腔调。曾经一家人挤在窄小的房屋里,曾经街里街坊间亲如一家,吵架生活,家长里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在那里上演。回首往事,故人已渐渐离去。

又是一年春来到,柳条拂着残垣,老村显得空空落落,似乎燕子再也飞不回来了。一只黑猫跳上断墙,老祖母喂养的几只老母鸡咯咯咯地咪着食。进进出出的屋子,弯弯曲曲的路总是蹒跚着。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他的背影孑孓在村口屋前。老子,他与老屋一同老去。你的故乡在哪里?青山绿水白云处,老城小街胡同处,山山水水,沃野阡陌,青苔石板,参次瓦岩。我一步步走,一步步找寻,在逝去的故乡里,在消失的老屋里,在残败的废墟中,在一座座华丽的高楼大厦北面,在一幅幅画卷里,默然,不语。
孙德生《回不去的老屋》画作欣赏


























孙德生,湖北美术学院毕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自由画家,《中国文艺家》杂志2018年第8期封面人物。绘画全面,擅长鸵鸟和牡丹画,并以全新的文化视觉水墨艺术专注于城乡的"大拆大建”。

文作者:戴会勤,诗人,武汉市人。

朗诵:谢东升,播音指导。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朗诵播音专家团成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执委,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年度风云人物奖、金话筒百优奖得主。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