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达来库布的阳光
文/温智慧

夏秋时节来过达来库布,这是额济纳旗政府驻地的边陲小镇。因了季节,没有格外关注这里的阳光。也许正值季节葱茏,关注的焦点属于夺目而入的胡杨、柽柳、弱水、戈壁……还有沙漠和荒原。
这个年份的开端,正逢冬深的时日,来到了达来库布,因为胡杨的故事,这里并不为人陌生。还是因了胡杨,此时的小镇有些落寞、寂寥,安静、安宁带给人们以安然恬静、安全适从的享受。这里的人们安心经营生活,全然打理岁月,不慌不忙,随遇而安。在小镇稍偏的街道上等一辆出租车,需要极好的耐性和厚道。否则,悲观和抱怨属于你。偶尔有车子过来,也未必为你的期待停留。在莫大的蔚蓝里,假如果断步行前往,也许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等车的时候,注意到了这里的阳光格外别致,异常干净,直接泼洒下来没有经过任何介质的过滤,新生一般的纯真、纯美、纯情,直接、干脆、利落、甚至有些真诚。在如此的阳光下,领受的是季节的真味,街道空旷、通透、天空无比清澈,没有任何阻碍的清爽,毫无遮拦的肆意,这一切,毫无例外地加剧了季节的特点,强化了冬季的概念。可谓,情理之中,之中。意料之外,之外。

达来库布冬日的阳光,充盈了地理空间的斑斓,让额济纳大方、辽远、深邃。想起胡杨金色的壮美、火样的成熟、嘈杂的人流,阳光给予了那个季节最为贴心的、最为强烈的照耀。此时,蜕变得清澈透明、健康活泼、直截了当、脱离教条、没有扭曲、不拖泥带水,依然故我地朗照这块土地的恢宏与壮烈,说它有些孤僻、有些放肆、有些任性,也丝毫不为过。
此时,额济纳的风物回归了应有的单纯,铁丝围栏圈养的胡杨们,尽管失去了所谓的自由,我故自我在地倔强在原地,伫立着属于它们的坚强、果敢、守望与担当。那些旅游设施承受着强烈的季节待遇反差,百无聊赖地沉默着属于它们的尴尬。曾几何时,业主依靠它们赚取盆满钵满,季节变迁,它们只有承受冬日阳光的淋洒,两相对比,形成绝妙的讽刺。沿额济纳河散步的人们,有些散淡、随兴,休闲的意义中坚持着健康使命的认真。胡杨在冬日的阳光下裸露出属于自我的真实,褪去叶片的修饰,显得更为朴拙与坚韧。没有叶片的枝冠应着冬日的阳光,表现的那样漫不经心,似乎这时节的阳光与它们毫不相关,这对峙的神态难道是对曾经的背叛、或者叛逆?

达来库布的街头很宁静,偶尔一辆车挟着风掠过,马路的尘土被带出去好远再依次落下。达来库布的人们也不是那般扎堆,没有人头攒动的熙攘。所有的物象在冬日的阳光下,慵懒却怀有警觉的散漫。早晨八点多,日头才慢慢地把长空点燃。
天空似乎有鸟掠翅飞过,在如此通透的天光里,飞鸟的翅膀刚刚一闪,便化成一个黑点消逝在冬天里。
冬日,额济纳的大野静得出奇,戈壁上的石子排列着如旧的阵容,接受天荒地老的检验。稀疏且低矮的灌木秉持岁月附加的峥嵘,值守生命信息的存在。
达来库布没有半粒雪。骨感的额济纳在如此阳光的漂淋下,留给人们的是更为苍茫、最为辽远、极为深不可测的体验。
不久前,额加纳下了一场雪。“胡杨着雪”的风光,委实在微信朋友圈里疯狂传了些时日,啧啧之声不绝,点赞的心跳不已。当然,传遍五湖四海的那种美,需要的是缘分。不说百年一遇,起码本土人们也是多年难以遇见。不必要惋惜,在现下的光速时代,分享是最便捷的路径,何况走进镜头的风景,比现实更为诱惑、更令人心动、也足以安慰某种意义的渴望。

顺手把拍下额济纳原野的几张图片,发在朋友圈里,竟然会把微友喜欢得顿足捶胸,引发阵阵骚乱,哇塞,简直不可思议。友人说这里有了禅意的邃远、清幽和神秘。还说一望千里、一览无余、长空碧透是由来已久的神往,却只能一直沉浸在字面的享受中。她竟然说这里渗透了佛家的关怀,觉得她说的可能不准确。我认为这里承袭了哲学的宁静致远,传达了道家的无为而为。
达来库布冬日的阳光诠释了自然的伦理,流连其中自然会产生对天地宇宙的敬畏,对天命和天道的崇仰,已然饱含了终极的情态。当然,这不是一种实用的理念,而是一种至深的生命觉悟和精神参悟。

在如此干净的阳光里,人性的容量里尚存几许尊敬、几许深情、几许怜悯、几许悲欢、几许认真、几许珍惜……
走出冬日达来库布的阳光,内心无限祈祷,祈盼外力不要破坏了这里阳光的态度,不要破坏了存在的原始,保持属于它独有的纯正、纯粹,高尚、高贵,清明、清澈,不失为时代的理智。
好喜欢,冬日里达来库布的阳光!
此时,达来库布深情且自信,额济纳绿洲壮美而妖娆,这里是传唱英雄的所在,可上九天揽月……谈笑凯歌还;这里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苏和曾说:“每棵树都是有生命的,像我的孩子一样,总希望它茁壮成长。在沙漠里种一棵植物容易,最难的是后期维护,保证成活率付出的辛苦比种下它要多得多。”
此时,额济纳绿洲则是心中大写的一份感动。

〔作家介绍〕温智慧,笔名:海中渔,男,1970年生,满族,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届理事,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班第12期、第35期学员。曾在《博览群书》《朔方》《草原》《参花》《松花江》《回族文学》《天涯诗刊》《西部文学》《小小说月刊》《杂文月刊》《悦读》《草原论坛》《骏马》《草地》《科尔沁文学》《阿拉善文学》“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内蒙古日报”“中国税务报”“甘南日报”“华西都市报”“新书目报”“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日报”“内蒙晨报”阿拉善日报”等60多家报刊发表文艺作品。
出版著作:散文集《灵魂的雨伞》《大漠放歌》,文艺评论集《抵达的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