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我们诗词书画群英社两个群合办的《翰墨诗香》微刊,陆续推出了多位老作家的作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缪荣株老师为多位出书作者写的序,己经推出了十四集,每集的点击人数都迅速上万。今天推出的是他的第十五集,希望广大读者继续赏读。
缪荣株老师是江苏省泰州市德才兼备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加拿大和中央及多家省市级报刊刊出1000多篇,其中10多篇获全国和省市级奖,被三十多家报刊选用,(详情见他“个人简历”),在我们办刊过程中,缪老师多次提出合理化的指导意见,我刊一直聘他为顾问。
编者 2023年5月23日

客观丶冷峻丶犀利的社会解剖刀
一一《苦旅》序
缪荣株
在滨江靠海的江苏省启东市同时任过两个高三班语文教师丶高级编播员的周平先生发来40万字自传体纪实文学电子稿,嘱我为之序。我跟周先生从未谋面,经在上海的湖北省《速读》射阳站花林春站长介绍于微信上认识。周先生读了我的散文《永远的农民朋友》《父亲写我的人来信》后,写了读后感发表在湖北《速读》杂志上,因此,我两文字交往甚密。
周先生的《苦旅》掏心掏肺,将他的人生和盘托出,倾诉给读者,读之让我震憾:中国底层知识分子怎样逆来顺受,继而发愤图强,顺应时代生存的?还是让我们翻翻周先生的简历吧。
1959年周先生小学毕业,虽是班级学习委员,三好生,却被拒在普通初中大门之外,逼得上了农中,几经周折好不容易上了民办初中。在启东东海中学读高中,1965年,他高考时和考入清华的同班同学对考题估算都在85分以上,作文题高考复习时更是猜了个准,事先写好了作文《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班上百分之七十的学生都录取了。在省招办的一位亲戚查询他的分数,不出所料果在85分以上。他在校是三好生,学生干部,按照成绩是可录取北大清华,因父亲政历问题,名落孙山。
初中、高中两次被推荐入团均被打入冷宫。
周先生1965年高中毕业后,被两个小学相继聘用任代课教师,上班不到一个星期,都解雇了,人民来信说他是四类分子子女。后来他好不容易当上代课教师,工作15年勤勤恳恳业绩突出,连个民办教师也转不上。1977年恢复高考,作者三个原因未考,一是家庭经济负担重离不开;二是担负两个高中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和一个班的班主任,责任心离不开;三是65年极左路线阴影笼罩,怕因父亲政治问题再度名落孙山。
就在恢复高考的1977年,周先生這个代课教师却被选为乡60多名民办教师培训班的老师,经过培训的通过考试可以转为正式教师。1978年又被选调南通市高考阅卷。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差?周先生告诉我:“1978年,我们乡有10个高中班,语文教师都是公办和民办教师,文化程度有老高中生、师范生,还有大学生,其中代课教师就我一个人,但县区乡统考,我所教的班语文平均成绩一直名列第一,还超过了永和中学(县办)快班。我主要是做到三个切透:切透国家教学大纲对各学级的知识点的要求,切透每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切透班级学生的实际。其次,每学期末,无论天多热多冷,我都有重点地编写复习题纲,同时辅以范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抓住重点知识点,复习迎考,这样,学习效果就好了。有一次县统考,120分的语文试卷,我班60多名学生,平均成绩竟达到108分。每学期末,我都编写复习题纲的,这在全乡是没有的,其他学校语文老师也向我拿去复习题纲,可仍然考不过我班。大概是我教的语文成绩比较好,所以乡教育管理委员会叫我去参加高考阅卷的。这年,我班高考语文成绩比全乡平均成绩高出8分还多,全乡考取唯一一个大学生(本科),就是我班的。”
1978年,南通高考阅卷选调连民办教师资格也够不上的代课教师周平参加,说明高考阅卷人员奇缺,也说明周平语文教学水平的权威,如此反差,天下奇闻。南通地区高考录取率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启东中学曾经有一个毕业班50多人录取清华。就在这光鲜的背后,让读者想到了什么?更让人痛心的是,周先生儿子分数达到启东中学高中分数招生线,他也不得不因政治阴影作出错误的选择读中技。极左路线害得周先生一家好苦啊。从1965年到1980年,周先生一直是个代课教师,一直到1984年40岁上才在广播事业系统转正,真让人感叹吁唏!
周先生父亲在匪乡政府食堂当炊事员,在解放该乡的猛烈炮火中不知去向,成为作者政治上永远的阴影,上学丶高考前途的绊脚石,甚至影响儿子前途。在文学作品中,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读到因为父亲未搞清的政治历史问题对一个少年直至40岁时的前途如此致命的打击!
《苦旅》在解剖极左路线对知识分子前途影响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社会不正之风对正直、厚道、忠诚,勤勤恳恳做事的老实人的伤害。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尽管极左路线和不正之风对正直人们的伤害,周先生对这段伤痕的叙述一带而过,却浓墨重彩地告诉读者:社会基层机关仍然活跃着一批对事业忠诚,正直无私,主持公道正义的领导干部,他们是事业的主心骨,是社会的主流!在面临多次有机会转正的情况下,周先生放着人脉资源不用,多次克己让人,让到嘴边的“肉饭碗”拱手让人。所以当他40岁在广播系统转正面临危险的情况下,镇上的四位主要领导主动相商,集体出马,在暑热夏天骑着电瓶车,自讨腰包买了水果去人事局和广播事业局局长家集体打招呼,给这个工作一贯认真,成绩卓著的老实人予以关爱,奋斗到40岁终于成了广播事业编制人员。这是周先生对同志,对亲人,对学生,对尊长谦和、厚道、克己让人,这是他在背父亲政治黑锅情况下,适应生存社会关系融和厚实的基础。读其书,我看到了一个品德优秀,发愤攻读,敬业报国的知识分子高大形象,读者受其感染,自然会学会怎样做人,提升品德。









缪荣株 ,《泰州晚报》、加拿大《大中报》专栏作家,发表文学作品千余篇,《姜堰名人》主编。泰州历史学会顾问,泰州海陵区华港镇下溪村荣誉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