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的城》(上部),解开了我的两个疑惑
杨静

我们都知道上世纪九十年末有这样一段历史,国企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但改革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改革的成果如何?那些数以万计的下岗工人,又是如何谋生的?后来都过得好不好?这段过程,这些答案,不是身处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中的人,很难了解。那个时候我还没参加工作、没步入社会,更是无从知晓。
这些年看过一些讲国企改革的电视剧,比如张嘉益、白百何、王耀庆主演的《浮沉》,靳东、阎妮、黄志忠主演的《突围》,感觉这些电视剧讲工厂、改革、工人的内容少、肤浅,讲家庭、情爱的部分多,可以说是披着国企改革外衣的中年偶像剧。
在有幸获得了作家罗日新先生的赠书《钢的城》之后,我发现,通过阅读这本近乎纪实的小说,可以解开我的疑惑,相信也能解开其他人同样的疑惑。

一、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到底是怎样进行的
小说的上部“一团火”,我个人理解为主要指的是从外地空降的改革者——易国兴,他用独断专行的方式,如一团火般,改变了临江钢厂亏损的局面,但同时也伤害了老干部、技术工人的感情,影响了后来钢厂在特种钢上的竞争优势,最终这团火也烧伤了易国兴本人,及其妻子儿子。
他认为国企改革的宗旨就是“开源节流”,落实到具体的措施就是“减员增效”。
1.减员
从第四章的全厂中层干部大换血开始,把不支持他减员决策的干部全部撤掉,到第六章开头的公司机关砍掉三分之二的人员、直属部门科室由原来的三十多个压缩为十一个,然后是轧钢分厂两千三百多正式工人硬是被新任厂长傅佳钢减到了一千人,第七章田鸣健到平炉分厂宣布下岗分流方案,炉前生产横班甚至采取了没办法的办法——抓阄,“这是令人窒息的一刻,也是炉前有史以来最悲壮的一刻,上天终于以最原始的方式,决定出这伙工人的命运”。
祝大昌虽然身为一名分厂的厂长,但他也只能和下岗工人一起在蔡红的餐馆喝酒、唱歌,唱《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里可以说是上部的第一个高潮,我脑海里仿佛出现了那样的画面和歌声,我甚至在想象,如果由著名的演员来演,谁是活宝,谁是赖子,谁是叶老实,谁是刘胜利,谁又是祝大昌,他泪水纵横地站在门外,不能自已。
2.增效
易国兴的另外一个方面的改革——增效,具体措施是:弃特钢、炼普钢,因为当时普钢的需求量大、卖得好、见效快,他要拆平炉、建高炉。而党委书记冯为泰和技术副总王世儒则认为,“要着眼临钢的未来,重振特钢发展之路,建三座十八吨电炉、两座五十吨高功率电弧炉和一座六十吨钢包精炼炉”。祝大昌也认为,“从小的方面来说,平炉是几代人的饭碗,从大的方面来说,临钢的平炉是中国钢铁工业的遗产,不能一拆了之。”
为此,易国兴还特意邀请祝大昌一起登临了西塞山,在第十一章,易国兴对祝大昌说:“如果不这样改,全临钢几万人都搞你在平炉分厂的那一套,所有工人看似有一份工资可领,吃不饱也饿不死,问题真的能解决吗?”“我思考的不是一千多人的出路,而是临钢这百年大厂的出路。”
最终,在第十六章,三座与共和国同岁的平炉,被爆破拆除了。祝大昌的父亲祝永明、傅佳钢的父亲傅长厚以及几乎所有老工人,脸上都挂满了泪水。这是上部的第二个高潮。

3.重视销售
炼普钢的同时,易国兴还要求祝大昌能打开170钢管的销路。上部花了一些份量,讲述祝大昌去无锡做销售的过程,也介绍了临钢多年销售不佳的根源和解决途径。外面厂家进货要提成、拿回扣,而国企条条框框多,做事讲规矩,越不肯投入越抠,就越打不开局面。祝大昌经过一番实践操作,谈成了几笔业务,也认识到:“大的原则我们不碰,小的灵活性还是得有。先提高销售人员外出补助,再实行重奖,一百万销售额奖励三万,这样销售员也才有点钱打通关系、填补灰色地带”,“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悬殊,销售分配人员系数也应该不同,这样能抓住重点市场。”
祝大昌很会做销售,是一个非常有生意头脑的人,这还表现在他因为反对易国兴拆“西总门”被开除后,到湖南湘潭钢铁厂应聘,却帮湖南第一塑料厂卖掉十一万本挂历,赚了人生第一桶金四十万元,后来投资入股安徽芜湖钢铁厂,又收购江苏江阴炼钢厂、新疆克拉玛依无缝钢管厂,成为千万富翁。
随着170钢管打开销路、炼普钢高炉建成投产,临钢扭亏为营,开始红火起来。在第十七章末,全公司在岗工人工资翻了一番,还发了效益奖,主要干部各获得一套住房,祝大昌和傅佳钢还配了小汽车。“易国兴铁腕推行国企改革的下岗方略,使临江钢铁公司涅槃重生......易国兴被树立为铁腕改革的典型。”在第二十五章,工人住宅区改造完工后,“改善了住宅环境的工人还给易国兴送了一面锦旗,上绣四个大字:再造临钢”。
4.弊端
但是,深层次的问题迟早有一天会暴露出来。到了第二十四章,支持易国兴的罗副省长调任,新任的晁副市长对易国兴的独断专行早就深怀不满,批评易国兴私自撤消钢研所和中心实验室,造成人才严重流失,鼠目寸光、败家子行为。
转折发生在第二十六章,易国兴嫌西总门又矮又小、又老又旧,与现代化企业形象极不协调,应该拆掉重建。祝大昌坚决反对:“西总门是最早的厂大门,是民族钢铁工业第一门,属于宝贵的工业遗产。”就在双方带领的队伍在拆除现场发生面对面的争执时,晁副市长带着省文物局的红头文件来了,“西总门已列入省重点工业遗产,在申请列入全国重点工业遗产。”没有拆成,易国兴恼怒至极,将祝大昌免职。
随之,临钢丢枪事件、公安局副局长贪污特价钢材差价款事件、金融风暴导致民用钢供过于求价格暴跌等等,临钢又陷入了困境,最终香港华氏集团收购了临钢。易国兴卸任,临走还收到工人送的一个大花圈,上面写着“改制改薪改产品,拆炉拆所拆总门”。易国兴去了祝大昌当厂长的江阴炼钢厂当副厂长。他还在祝大昌的建议下,去德国南部的特里尔小城瞻仰了马克思故居。“我理解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不是落到少数人手中。”祝大昌说。
对易国兴,应该是第二十七章俞钢的评价最为客观、理性,“每个人都有他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是时代塑造的。”“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过了眼前这个不顾一切先发展了再说的时期,从只求量不求质的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到那时,特钢必定会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至此,二十世纪末的国企改革,暂时落下帷幕。

二、数以万计的下岗工人是如何谋生的
工人被迫下岗,技术人才流失,他们的反应,在小说中主要表现为三种行为:游行抗议、暗地报复、自谋生路。
1.虎头蛇尾的游行抗议
在第十三章,由电气分厂的柯疤子、机械分厂的余胖子和锻钢分厂的陆福生领导的两千多人示威游行开始了,还做了一抬滑竿,上面躺了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太婆,这是想让保卫、公安不好轻易动手。“声势浩大的队伍开始缓慢地由田家墩、工人村向黄思湾五门移动,一边走,一边有人带头高呼口号,沿途还不断有人加入到队伍之中。”
不过,在市公安局的警力支援下,游行示威的事闹了个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但这件事恐怕还没有临钢保卫处的郑宏丢枪严重。在今年年初爆火的电视剧《狂飙》中,也有警察安欣丢枪的情节。在看了一篇专门讲解此事的公众号文章后,我才了解到,士兵、公安、保卫丢枪的后果如何严重、处罚如何严厉。
而在小说中,直到第二十七章,郑宏丢的枪才被保卫处黄秉成找到。但是此时的郑宏,已经犯下了杀人案(杀死玩弄他妻子的苟老板),从一名退伍军人、保卫,成了逃犯,后投案自首。郑宏弄丢的这把枪,虽然并没有打伤打死过社会上的人,但也被混混周喜拿着参与了黑社会内讧,全市范围内的扫黑除恶也随即开始,黑社会保护伞宁副局长落马,临钢丢枪之事,也让易国兴开始接受纪律调查、问讯。所以,丢枪事件很关键。
2.以牙还牙的打击报复
普通工人被迫下岗,就连高级技术人员、老劳模老干部的子女也不得不回家。在第十四章,临钢总工、副总经理、临钢的技术支柱、科研之魂--王世儒,因与易国兴发生严重分歧,愤然辞职。祝大昌的父亲、傅佳钢的父亲,指着易国兴骂:“什么改革先锋?你就是个混蛋!临江钢厂是主席视察过的厂子,你知道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小平同志说的。科研人员是临钢的精华,你易国兴可以不尊重我们劳模,但是你不能无视科研人员!”
到了第十七章,易国兴的后院终于起火了。他在山东起重机械厂工作的弟弟告诉他,他们夫妻两个双双下岗;他在啤酒厂工作的妹妹也下岗回家;妻子陶咏梅被学校派到沂蒙山区支教三年;应该进年级重点班的儿子,被拒之门外。这些,是临钢公司退休老干部高士福,为了报复其儿子和女儿都被下岗,找到了在山东当副市长的亲侄子,做出的回应。

3.还是得自己靠自己
在书中,平炉分厂炉前班的一拨下岗工人的际遇,是着墨最多的。在第十一章中介绍了,活宝和他老婆给阉猪阉鸡的大舅子打工,叶老实翻垃圾桶捡破烂卖,赖子、刘胜利和祝大昌的弟弟祝国祥一起倒腾国外走私进来的牛仔裤,田鸡在船码头一带干摩托车拉客的活。后来叶老实又和吴回芝的初恋毛仁银合伙到蕲州贩甲鱼和金钱桔。
在第十八章开头,“与临钢的东山再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人村。”“自从成了下岗重灾区,工人村便开始暮气沉沉......下岗的打击面太大了,不是李家丈夫下岗,就是张家妻子下岗,甚至还有一家三四口全下岗的。这里失去了往日欢乐的笑声,常常听到的是哀叹声、夫妻争吵声......下岗给工人带来的不仅是生活困难,更是心灵创伤,是看不到前途找不到光亮的迷茫和焦虑。”甚至有下岗女工在练歌房里卖淫,包括郑宏的老婆吴回芝。
在第十九章,领导干部们自发捐钱买了粮油,上门慰问生活特困户。“受捐助的,有的冷锅冷灶,过年了,连取暖的火炉都没有。有的房屋窄小,五六口人挤住一起,中间就隔着一层布帘。有的卧病在床,盖的棉褥又薄又破,只有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劳模标兵奖状。”
到了第二十七章,上部快要结束的时候,“此时的工人村更加暮气沉沉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有的到市区摆早点小摊、贩菜、收购废品,起早贪黑地勉强维持生活。只有带孩子的老人,三三两两地聚在街头,偶尔聊着工人村昔日的美好时光。晚上没有路灯,到处一片漆黑,夜深的时候,还能听到劳累一天的小摊贩收摊回家的说话声和脚步声。”
但是,我们永远可以相信,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活宝的话说就是,“成天骂易国兴、怨政府,有屁用?他们也听不见,气坏的是自己的身体。不如赶快想办法去赚钱,自己靠自己!”
第二十一章,祝国祥敲诈了易国兴五百吨平价钢材的批条,转手就赚了二十五万,将此作为钢花贸易公司的启动资金。“赖子任总经理,祝国祥、刘胜利任副总经理,毛仁银任办公室主任,活宝任市场部主任,叶老实任后勤部主任。”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人世间》里周秉义的一帮好伙伴,号称六小君子,有曹德宝、肖国庆、孙赶超、唐向阳、乔春燕、吕川。而《钢的城》里面呢,也有“六小君子”,或者不算君子,但也是一群多年的好朋友。
他们的第一件生意,是帮临钢清运渣土山,谁知这里面有大量的废钢铁,虽然没有完全占为己有,但也赚了个盆满钵满。到第二十六章,赖子和国祥租了一条航运公司的驳船,给下江客户运送钢材。第二十七章,他们帮祝大昌卖挂历,赚了十五万。第二十九章,钢花贸易公司已经发展为多项经营,“任命毛仁银同志担任汽修厂主管,活宝同志为货运主管,蔡红同志为中窑酒楼主管”。他们再一次聚餐,回忆起当年刚下岗时唱《咱们工人有力量》,但是现在,他们要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里算是上部的最后一个高潮了。
作者简介:

杨静:教师,爱好写点文字、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