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匆匆》
南疆日记(5)
4月10日:红其拉甫的英雄传奇



到南疆,上塔什库尔干,我的最大愿望,是去看红其拉甫山口的边防哨所。
这始于少年时唱过的一首歌,以及这首歌打造我的至今不衰的英雄情结。
……
“喀喇昆仑冰雪封
哨卡设在云雾中
山当书桌月当灯
盖着蓝天铺着地
……
巡逻踏遍千里雪
练武只恨高山低
山涧当做障碍跳
风雪当做战马骑
……
小时候,当然不敢奢望能去到这里,但只要一唱起这首歌,就觉得那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无限向往。
稍长,忙碌的岁月,淡化了很多儿时的激情,但红其拉甫哨所,始终是心中的传奇和圣地!


本世纪初,我兼任武警湖北省边防总队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每年接到公安部边防局通报表彰中,武警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总是名列前茅,而解放军的红其拉甫边防连哨所班更是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8次,并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命名“国门第一哨”的殊荣。
那年,部边防局曾在乌鲁木齐召开一个片会,会后准备组织去红其拉甫看看,但因种种原因未成行,在心中留下深深遗憾!
这次,我自驾到了塔县,离红其拉甫仅130公里,登山激情更是按捺不住了。


从资料上看,红其拉甫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含氧量不足平原的48%,风力平均在8级以上,最低温度零下40℃(当天零下20多度),水的沸点不足70℃(永远煮不熟一碗面),恶劣的自然环境,被生物学家定义为“生命禁区”。
我已年近七旬,且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家人都极力劝阻我。但我去意已决,因下午我们就要离开塔县,这次再不去,就是终身遗憾了!
10号一早,因内人身体严重不适实在不能陪我上山,我决定单车独行。
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我先到医院去灌满了氧气袋,又满街去找早点,却没一家开门,只好翻出四天前在喀什买的“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又灌了一瓶开水,出发了。






沿着中巴友谊公路一路西行,两侧连绵不断的雪岭冰峰似在列队护送,朝阳将一些山峰照得金光灿烂,与没有照到太阳的雪山头,一起构成金山银岭的辉煌巨画,看得人心旷神怡。
太阳还没翻过山尖,天空蔚蓝蔚蓝的,云彩在快速移动,在雪山上投下斑驳光影,漂亮极了。
渐渐,路上车辆多起来,多数都是远途而来,湘、鄂、宁、粤、鲁……,本地车也有,大家开的都不快,估计也是在边开边欣赏沿途美景。
这段路建在开阔的河谷中央,视野非常好,雪山不断往后退去,塔什库尔干河沿岸河滩上长满了绿草,形成非常漂亮宽阔的绿洲带,这一片也成为高原野生动物保护地,偶尔经过一大片干旱型草原,河水在草场上流过,画出弯弯曲曲的大弯儿,羊、牛、马,还有驴,在草场上悠悠吃着牧草,一派动人风光。
沿途景点不断,但我不敢贪恋,因为,随着海拔不断攀升,我感到呼吸开始变快,大脑也逐渐有点发蒙,胸闷、头胀、恶心、眩晕,都在隐隐出现。我知道,可恶的高原反应在作祟了。
于是,赶快将氧气插进鼻孔,加快速度,继续前行。


前行约40公里,经过著名的中阿瓦罕走廊,这也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的不平凡山谷,我拐了进去,为我今天的极致之旅添一色彩。
瓦罕走廊是通往邻国阿富汗的一条狭长地带,又称阿富汗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东晋高僧法显、大唐高僧玄奘和西域佛经汉译创始人安世高(安息高)都曾经过这里,去古印度(天竺)研究佛法。
旁边有游客说,这里有一个当年国民党军队驻守时留下来的机枪暗堡,——1949年9月,新疆宣布和平解放时,解放军还没赶到边境线,驻守瓦罕走廊的国民党军队在错综复杂的边境形势中,继续把握着对国境的控制权,整个防区没有一个哨所弃土而逃,全部坚持等到解放军部队到达后,投降,换防,为维护祖国领土作出了出色贡献。
这也是一段值得纪念的传奇往事,更让我对戎边卫国的军人们充满了崇敬,显然,只要是真正的中华儿女,他们对国家对国土的感情是同样坚贞不二的!

在瓦罕走廊稍事停留,我继续向红其拉普方向前行。
终于,在距塔县城128公里,祖国版图最西端的5100多米的冰山上,我到达了那座英雄的红其拉甫哨所和边防检查站。
在这有着“雪域孤岛”“西部天门”“离太阳最近,离亲人最远”的风雪达坂之称的雪岭冰峰之中,哨所楼顶和边检站的五星红旗,迎风飘舞,格外鲜艳,像在欢迎我们这些“冰山上的来客”。
在塔吉克语里, “红其拉甫”意为“血染的通道”,帕米尔高原意为“世界屋脊”,这万山之祖,酷寒之地,中国军人的英雄精神代代传承。
当然,边检站和哨所的条件已今非昔比,营区、通讯、装备、生活早已现代化了。但改变的是硬件设施,不变的是一代代官兵的忠诚与担当。

在这里,与边防官兵在冰雪严寒中作出同样奉献牺牲的,还有紧邻哨所的一座海关。
这是1975年设立的红其拉甫水布浪沟支关旧址,旧址里建有雕塑和纪念碑,显然也是人民海关系统进行爱国敬业传统教育的最好基地!

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待我终于一遂心愿,准备下山时,却发现停在路边雪地里的汽车,车轮打滑,怎么也爬不出来了。
巡逻战士发现了,马上联系附近的护边站,寂静的雪山中,一下跑来了6个塔吉克族的护边队员,齐心协力,一声吆喝,车就推出来了。有惊无险!
这个小小插曲,也无亚于一段传奇,让红其拉甫在我心中,更加高大,更加亲切,更加难忘!
红其拉普,你是祖国永远的英雄传奇!

请横屏欣赏去红其拉普途中的全景风光

2023年5月15日
作者简介:

赵志飞,全国公安文联警事文物专委会主席。曾为工人、警察、教授、一级警监、省政府参事。湖北省作协会员,著有涉警作品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