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荆源(河南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陈荆源(1896—1988) 原名风章,字荆源,以书画行世,河南省西平縣权寨人。出生于书香世家。 幼时曾在杭州西冷印社随吴昌硕先生学习书画,字画风格深肖先生精髓。又广泛吸收朱耷,石涛,傅抱石等前人艺术所长,同时师法自然,从大量写生中汲取艺术艺术生命,形成了自己大写意花鸟独特的生命力。稍长,以家中花园的竹子和各种花卉为对象写生。经常与画家张光斗、谢瑞阶切磋技艺,博采众家之长,提倡师法造化向大自然取真谛,其作品形成潇洒、酣畅、苍劲、蕴藉的风格。一生作画千余幅。西平画家王九成,李学义,龚自强等都是其弟子。
1919年县立小学毕业,入开封甲种农业学校学习。时值“五四”运动,担任赎胶济铁路募捐话剧团副团长,在开封、郑州等地参加演出进步剧目。1922年考入省立信阳第三师范。“五卅”惨案发生后,参加学校的沪案后援会,担任演剧募捐股长,沿铁路各站演剧募捐。
1925年信阳三师毕业后,应聘为西平县立中学教员。是时编写的有关除“二丑” (留辫子、缠足)、 “四恶”(吃、吸、嫖、赌)剧本,由省文化部门印发各县。演出时亲自制作布景、道具,为演员化装,绘写海报。
1928至1958年,先后在确山县立师范、鄢陵县立中学、新郑县立师范、西平私立文城中学、永城县立中学、西平县第一中学任生物教员兼教美术课。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平县文化抗敌委员会战时服务团导演。
在30年的生物教学中,课堂讲究直观。讲动物,现场解剖青蛙,兔子,并制成标本让学生参观;讲植物,带领学生观察有关花草,无法直观的即随手在黑板上画出形状。教学生制作动植物标志近400件,开垦实验园地20余亩,种植果木30余种。
因生物教学成绩显著,1953至1955年先后被评为西平县、信阳專区模范教师,河南省生物教学先进工作者,在1953年编写西平陈氏名人传中被列为前十位名人之一。
1958年错划为右派,受撤职、降薪、留用察看处分。留用期间,调西平师范任教。1961年调西平高中任教。不久,因肺结核复发而病休。
“文化大革命”中遭批斗,代代流传的古字画、资料、文物、作画工具,抄家时被烧毁或没收。
1979年平反。
1980年出席省文教战线先进单位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1981年后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西平县文联理事长、驻马店地区文联理事、河南省第六届文学艺术家代表大会代表。擅长写意花鸟,百余幅作品或展出于各级画展,或发表于《河南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报》等报刊,或传至日本和东南亚。代表作《木棉八哥》、《松鹰》、《桃》在河南省画展中获奖。1988年元月8日病逝。
供稿:陳明。編輯:苗電 1893967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