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791期
天山遗梦
第三章 来兮归兮
至美
漫天的雪花飘向无际的原野,一辆白色的越野车正行驶在笔直无人的柏油马路上。这辆车经过三个岔路口右转,直行左转、随后停在了一幢略显破旧的老屋院门前。可以看出来,这间老屋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它穿越时光,见证了岁月,此刻正被白雪覆盖。
老屋是用土块整齐垒起来的,而屋顶是用木头搭建的,破旧的几乎快要倒塌了。但看得出,有人才维修过,还有前不久住过人的痕迹。院子的左侧,是一大片粗壮笔直的白杨树,像列队整齐的士兵,挂满雪花,只待号令一响,便会钻入无际的天穹,冲向云霄。
此时,主驾驶的车门被轻轻推开,一只酒红色的高跟皮靴伸出车门,弧度优美的鞋与纤细的鞋跟落在雪地上,像一支胭脂梅花般立刻点燃四周白茫茫的大地,另一只紧跟着出来,与前一只相映成趣。接着,一个火红的细长窈窕身影侧身从车里探出身来,与此同时,她的右手拿了一顶酒红色的圆呢帽,姿势优雅,正朝她的大波浪长发戴上去。
透过漫天飞舞的雪花,可以看到她的五官精美、细腻的肌肤略显麦色、身材高挑、气质独特雅致、一举一动具有灵动飘逸之感。尤其是她的两只眼睛,镶嵌在她的柳眉下,如黑漆般晶亮传神,使她的眼神深邃,像一潭深水耐人寻味,令人想去探究。
霎时,空气中因为有了这个美丽的女子而变得清亮妩媚起来。明丽的她久久站在这墥老屋前,沉思的侧影在飘洒的雪花中似一尊雕像,一动也不动,空中的大雪如飞絮般盘旋在她的头上、身上。
整个大地一片白茫茫,沉浸在无垠的白色中,虽无语但散发出生命的昂扬。雪花无休止的飘落,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转眼间,苏雅兰红色的羊绒大衣和酒红色的帽子上已有一层白色的雪花覆盖,热烈如她的心。静下心来,她开始观看这所老屋和它的周围,看到老屋现在的样子,她百感交集,百味杂陈。
她含着泪仿佛看到了父亲和哥哥们在暑假期间的阳光下汗流浃背的打土块、垒土块、十岁的她帮着一起搬土块的画面;看见在父亲的战友们和老乡们的帮助下,喊着号子把新房子建起来后;妈妈爸爸开心招待大家吃饭喝酒,放鞭炮庆祝的热闹场面;
她又看看院子左侧钻入天穹的白杨树,有两人合抱那么粗。这还是她十二岁那一年父亲和哥哥们种的,她和妹妹还参与过抱小树苗呢?那时,看到父亲和哥哥们每种好一棵小树,她和妹妹就会拍手欢呼雀跃。而母亲,则在厨房忙碌着,时不时会在忙碌间隙走出院门,看着她的丈夫和孩子们露出幸福的微笑,或将烧好的开水壶提过来,轻声细语地嘱咐孩子们该喝水了。
接着,她走进院子,院子里已是无人打理的荒芜模样,仿佛在寂寥等待主人的回归。老屋前的院子方约有一亩地,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梨树,梨树枝上挂满洁白的雪花,恰如盛开的梨花,美丽而纯洁。她仿佛看到,父亲和哥哥们像以前一样,在院子里摆上一个大簸箕,簸箕下撒满稻谷,引诱麻雀来叨后,会趁机拉动连着簸箕的绳子,将来不及飞走的麻雀扣在簸箕下,然后让它们成为一家人的美味。
当年她和母亲种下的三棵桃树,如今已经不在了,令她有些感伤。她想起,每到春天,院子里的那一树桃花,梨花和苹果花会拼命盛开着,吐露芬芳,吸引着蜜蜂们成群结队来采蜜,煞是喜人。他们全家在最大的那棵苹果树下还合过影,只是,那张黑白老照片已经不知什么时候已丢失。直到现在,妈妈还常常念叨起,说一定是在老屋搬家时把它给弄丢了。
照片里,苹果树下的全家是如此幸福美满,父亲和母亲站在中间,苏雅兰和妹妹分别在父母的两边,三个哥哥环绕着她们。照片是父亲一个有照相机,会照相的战友给全家照的,那会儿照相机是稀罕物。当时她看着父亲的战友兼老乡露出一口豁牙,朝他们用力喊着:“一、二、三、好,笑一笑!”照相人心里有着无比的神圣感,照片里的人心里是甜甜的满足感和阳光下的一脸灿烂。 她仿佛又看到,雨过天晴后,果树的叶子经过雨水的洗刷,绿油油的闪着光,呈托出带着雨露粉的、白的花朵,妩媚而清新,沁人心脾。五月的季节是她最喜欢的季节,院子里的草莓也熟了,又大又红,红得像少年勇敢的心,摘一颗放入口里,甜蜜苏爽。以前,院子里那一畦畦整齐的菜地,在温柔而勤劳的母亲手里,像一个百宝园,永远都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看的,有那么多的惊喜和生气勃勃。
想到这里,她的内心狂喜,自始至终她只呢喃了一句:“太好了,我终于回来了”。周围的雪花只是她的陪衬,她洁白的脸庞笼罩在祥和与宁静中。她思绪万千,沉浸在童年,少年的回忆中。此时,她是一个时光隧道的产儿。时光老人如此公平,引领她能够回到这里,还能看到她魂牵梦绕的老屋。
这就是她十年已经没有回来看看的老屋了,自从父母也离开这个屋子后,租给了一家从老家农村来租地的农户,家里没有人回来看过老屋,老屋成了她小时候记忆中的模样。
离开家乡愈久愈怀念,古诗曰“少小离家老大回”。虽然,她还没有到两鬓斑白的年龄,却已有了少小离家老大归的情怀,她怀念所有过去的岁月。奇怪,所有快乐与不快乐的日子此刻都变成了一种对生命的顿悟。
她深切的知道,一个人在哪里出生没有选择,可是出生后如何学会对待生命所给予的一切,却不是每一个人所能够所把控的。形形色色的人会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悲喜人生,都要经历酸甜苦辣,任谁都不会拉下。她想,不论生活经历过什么,她永远无法忘记老屋赋予她的精神力量。
她仿佛看到童年的苏雅兰、少女的苏雅兰、青年的苏雅兰、她们带着清蒙的色彩纷纷朝她走来。她们是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体,有了她们曾经鲜活地存在,才会有今天的苏雅兰。
时光老人决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所有的结果都是由她自己一步一步地选择而来。
她终于强大起来,是真正内心力量的强大,经济上的强大也让她足以自信。多年前那个羞怯、内向的女孩如今成为一个精明而干练的商界精英。只是,如今的她不再惧怕孤独,远方有亲人的爱在牵挂着她,也让她牵挂。牵挂是无比美好的,有着远方的牵挂让一切事物都变得妙趣横生起来,包括这次家乡之行。
苏雅兰出生在这里,她自小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山,培养了她性格中的坚强以及不屈不挠,这里的水让她常常想起,幼时母亲给予的温柔怀抱。而这里作为新疆北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空气润泽,土地肥沃,有着无数美丽的风景,也有着许多美丽的故事,其中昭君墓,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的故事从小就给了她无限的遐思。
边疆很美,而边疆的春天,初有绿意,便是万物复苏的景象,最先开放的是托克逊的杏花,三月便已含苞欲放,招蜂引蝶,游人云集。只要到了四月,花园里,大路两旁,桃花朵朵开,美人相映红。夏季更美,五月,黄色的郁金香,富贵不可方物,看一眼顿感祥和。六月,波浪起伏的薰衣草花,远远看去就像紫色的花海,微风荡漾,皆是浪漫。
一到秋天,伽师瓜,葡萄,西瓜,梨子等瓜果纷纷成熟,采摘汇集,运到瑶城。顿时大街小巷,全是水果的世界。每每有爽朗的风吹拂,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副繁华景象。冬天,大雪纷飞,世界一片洁净,好一幅银装素裹的茫茫乾坤图。
苏雅兰知道,许多没有来过新疆的人,仍会把新疆想象成诗人笔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却不知现在的新疆和内地已区别不大。但新疆和内地确实还是有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新疆城市之外有内地没有的辽阔戈壁,浩瀚如海的沙漠,碧波荡漾的草原,还有宝石般的高山湖泊。巍峨的天山昆仑山和阿勒泰山,从横交错的河流和广阔田野。 但凡在新疆生活过的人们,以及来过新疆的人,能够深切感受到新疆的地大物博之美。新疆大到,它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浙江省的十六倍,有三个法国那么大。新疆每走一处,惊叹间,你会感慨造物主的恩赐,它把新疆之美塑造得如此大气磅礴,风格迥异,有荡气回肠之感。你会无比留恋,内心的感慨用任何语言来描述都是苍白的。仿佛此时此地,你与天地之间同在,个人的小我面对自然大美,会将你内心的浮躁洗涤得一干二净。
首先,位于新疆最北端的阿尔泰山与流经新疆,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等山川河流,构成了北疆北部独特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观带,有欧洲西伯利亚的韵味。重重叠嶂气势雄伟的天山山脉从东到西横在中部,把新疆分成南疆北疆两大部分。
从北疆的伊犁塞外江南美如画,到一生一定要走一回的独库公路。还有南疆喀什的香妃墓等风景,让从没有来过新疆的人们增添几分神秘与渴望。新疆地大物博,瓜果遍地,牛羊成群,天山松柏尤其壮观,四季都葱翠苍劲。远观似大自然的战士,队伍整齐昂扬,近观心潮澎湃,有一种深沉的对生命的敬仰之感。有些地方,苏雅兰去过,有些个别地方,苏雅兰还没有去过。但她相信,不久的将来,她会把新疆的山山水水走遍看遍。
苏雅兰常常会给朋友说:“我对新疆风景的看法是,如果说,江南水乡,是一幅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优雅水墨画。那么,新疆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粗旷豪迈地大美油墨画。”
如她所言,新疆所到之处,无论春夏秋冬,看到吐鲁番周围的山是褐色的,库尔勒和阿图什地区的山是五彩的,而雪山永远是白色的。可是,其他山上的草会随着季节而有所变化。无草之处的荒野,是灰蒙蒙的,但并不单调,有苍茫之美。但凡有草地之处,便是如绿毯般连绵起伏。还有天池,神话传说里王母娘娘的洗脸盆,是一汪清澈见底的碧水。火焰山,赤红如霞,热得你只能远观,尚留一丝西游记的遐想。葡萄沟,青翠似玉,绿荫如画的长廊往往令人流连忘返。
新疆人民热情好客,开放包容极强。新疆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全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风俗各异。据统计,新疆就有四十七个民族居住。新疆以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居多,锡伯族,蒙古族等次之。
苏雅兰出生在美丽如画,有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她常常为自己的家乡能够在这样的地方感到自豪。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她的风骨里不但有父母亲西南的婉约,而且还有大西北边疆的豪放。
伊犁河谷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是新疆的一块宝地,伊犁得名于著名的伊犁河。远在汉朝,伊犁就以“伊列”之称载入《汉书》;《新唐书》又称“伊丽”,或名“帝帝河”;元,明时期称“伊列”,“亦力”,“益离”等等;在《突厥语大词典》等中外文献中又称“伊拉河”。“伊犁”是清代正式定名的,《西陲总统事略》载:“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准格尔,定名伊犁,盖取《唐书》伊丽水而名之。”
古代的伊犁,包括伊犁河流域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及南的广大地区,是亚洲内陆腹地一块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
伊犁是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同新疆和中亚的历史息息相关。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时期内,伊犁是草原民族的重要活动地域,在历史上发挥过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近代历史上,伊犁也是中国西部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之一。
伊犁独特的地质,地貌和气候,孕育了伊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伊犁是新疆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伊犁有着世界著名的草原,也有着浩瀚的森林,蕴藏着许多珍贵的植物群落和野生动物,堪称天然的博物园。而它的绿,令人心旷神怡,被世人誉为“塞外江南”。千百年来,伊犁一直是草原民族的天赐宝地。
“碧草烟深三月雨,黄花寒浅宜天晴”。伊犁的四季分明,按照传统的节气观点,三至五月为春天,六至八月为夏天,九至十一月为秋天,十二月至来年二月为冬天,实际上冬季和春季的时间要长,而夏季和秋季十分短促。一般来说,六月中下旬入夏,八月下旬入秋,十月下旬及十月多已入冬,来年的3月初旬便有了春意。以苏雅兰的家乡霍城县为基点,节气的变化,大致溯及伊犁河而上每百公里推迟“春夏”或提前“秋冬”七到十天左右。 伊犁的四季,让人生出无尽的美。苏雅兰记得,自童年起每年三月,冰雪消融,春风细雨,候鸟竟归,融融大地日见新绿。四月,惠风和畅,雁鸣长空,杨柳依依,吐蕊争妍,杏花,桃花,苹果花,依次竟放,溢香流彩。五月的沙枣花,十里飘香,红艳艳的大丽花,或是白花,黄花,如火如荼,织锦铺彩,苍云林海,葱翠欲滴。六月的原野,最为艳丽,百花织锦,菜花金黄,麦穗飘香,遥望远山,白雪皑皑,银冠似帆,转场的牧群,如流云流泻。七月的牧区,山清水秀,绿肥红廋,赛马刁羊,牧歌悠扬,到处飘溢着马乳琼浆的浓香,招揽着远近的游客。八月的伊犁,瓜果满市,三鲜野果,渐次成熟,牧羊的姑娘,采鲜的孩童,笑语满山。九月的人忙,九月的仓满,九月的牧人,鞭哨声吆喝着肥壮的蓄群,雪花追随着牧群的足迹渐次下山。金色的十月,草黄了,树叶红了,男婚女嫁,载歌载舞,无论是农村牧区,还是兵团各连队,纷纷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喜庆景象。
伊犁的冬日,父亲经常和哥哥们去茫茫的原野抓捕野鸡,而山里,雪原莽莽,树挂窗花,密织银装,走马架鹰,围猎呼哨,塞外的雪原培养了这里人们的豪爽大气。
前面说过,苏雅兰出生于伊犁,其实,更确切的说应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那是父亲和母亲当年来新疆扎根的地方,称为新疆伊犁霍城县六十六团。它是由一九四九年第一批进疆的老兵屯垦戍边所建,原名界梁子。它东距伊宁市二十一公里,西距新疆的历史名城惠远十五公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既沉淀了深厚的惠远城古代文化,也将兵团文化渗透。因此,常有老一辈说,六十六团是个出人才的地方。
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兵团的体制历来都是军事化管理,从这里出生的孩子既叫兵团二代又叫新疆一代。倘若有人编出段子来便很快会传遍,当年什么献了青春献子孙之类的段子就是这样出来的。然而,这些都阻止不了优秀的兵团后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苏雅兰正是这其中的一员。
这些年,兵团的变化很大,六十六团两年前就已经开始有建克克达拉市的计划了。据说,克克达拉市会是新疆最大的兵团城市兼旅游城市。现在,关于旧房屋的拆迁工作已经陆续开始,从父亲母亲口里传来的消息也越来越多,当然,这些消息都是父亲母亲从他们的老战友或老乡给他们打电话时一一得知。
其实,两年前初听这个消息时,苏雅兰的心里就那么被狠狠刺了一下,如同小时候被蜜蜂蜇过般的疼。要不了两年,这里的一切都会夷为平地,可以去探望的老房子,熟悉的公路,种满粮食的土地都会不复存在,而关于童年的所有记忆也只能是靠回忆了。
记得十年前,她接父亲母亲准备离开伊犁时,坐火车之前还有些时间,她带父母在火车站外围转了一圈。秋季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晴空万里。
那一天,她们一家三口幸福满满,多少年没有这样一起转转了。
走着走着,父亲停在了刚刚开发的一栋新楼层前,抓起一把新鲜的土壤,无比痛惜说道:“可惜了,可惜了,这么好的土地。”
然后接着又说:“造孽呀,现在开发商到处开发,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吃什么呀!”
当时,年轻的苏雅兰看到这样,内心被震撼,究竟是对土地有着怎样的情怀,才能让当过兵开垦过土地的父亲如此疼惜。应该说,有许多像父亲一样,曾经在这片土地勤劳开垦的前辈们,他们的心声应该也是如此。他们对于现在所发生的变化应该是喜忧参半吧,苏雅兰按着自己的思维去大胆想象这一切。
谁能想到,十年后,当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开发成旅游城市,肥沃的土地也将变成一栋栋高楼大厦。父亲对土地的热爱纵然有多么不舍,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历史前进的车轮终会碾压所有的过往,轰隆隆的一直往前走,而个人的情怀却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前两天,苏雅兰正在公司,有家乡拆迁办打电话来。苏雅兰家的老房子现在要开始拆迁和补拆迁费的一次性手续,需要苏雅兰的父亲出面签字,进行签订补偿协议书,苏雅兰当时就有想回到家乡去看一看的欲望。
用了两天时间,苏雅兰把自己工作上的事情一一处理好。手上拿着父亲的委托书,独自开车去伊犁的路上,看着窗外树的倒影一一掠过,她陷入了归乡的兴奋。苏雅兰父母年纪大了,大哥在东疆的一家企业上班,单位的工作时间也是处在非自由状态,二哥在内地太远,三哥在体制内,请假十分难。所以,但凡每次家里有对外的大小事务,都是苏雅兰出头在办理。
父亲母亲都不赞成她独自一人开车去伊犁,但她坚持要开,而且是自己一个人开。她有一个梦,一个少女时代就有的梦。这个梦就是有朝一日,她要一个人开车去家乡看看。这是一种属于她自己的情怀,自己的秘密。她深深的知道,她无论走多远,走多久,都离不开对家乡的牵挂。她的梦中,也常常会出现家乡的老屋,以及老屋的菜地和老屋后面池塘里的小野花。有这样的思乡情节,苏雅兰一开始出现的那一幕便是情理所致了。
漫天的大雪依旧在上空飘舞,苏雅兰从沉浸在老房子的思绪中拔出来,她这次回来如把拆迁手续办完,估计没几天老房子就会拆了。她拿出手机在不同的角度拍了一些照片做个留念,回去后她还要给父亲母亲看看。这里以后是市中心,在前面来的路上,她看到外围都已经规划好了,大部分的路已经修好,关于新城市的规划图和各种宣传的大牌子已竖立在进口明显处。
拍完照后,她准备要围着新城市去看一圈。开车绕了一圈,摇下车窗,她贪婪地呼吸这里的新鲜空气。家乡的变化确实很大,在修好的公路两旁,有前两个月栽上的从南方运来的树木,从而证明这个城市真的很年轻。
行驶在公路上,她看见前面有一个行人,便停车问他克克达拉市中心在哪里。顺着那人的指引,她开到了一个映入眼帘的一个十米左右的大宣传栏前停下车。走到宣传栏跟前,看到左面是新城市的旅游城市规划图,中间是由隶书所写,然后拓印在石碑上的《克克达拉赋》,具有气势磅礴,气韵生动之感,右边是路线指示图,明确易找。对了,这就是克克达拉的市中心。
苏雅兰十分认真,几乎是一字一字地读着石碑上的《克克达拉记》:“追抚历史,伊犁河畔之西,系西北最边陲,以塞外江南著称,气候宜人,虽四季分明,然春意盎然,光照充足,万物均可润泽,以河交界,疆为异土,自开天辟地,往昔乌孙,三十六国,无不为历朝看重,兵家相争之地,资源颇丰,矿产遍布,金山耀目,绿茵如锦,牛羊成群,汗血宝马,战功赫赫。天安门下,一声炮响,新中国成立,一九四九,王震进疆,命为兵团,屯垦戍边,挖井开渠,一九五五,立名五零农场,举国上下,多少知青少年,转业军人,奔赴大西北,扎根边疆,励志抗艰难,荒漠变绿洲,地窝变砖房,几十年如一日,献了青春献子孙,无怨无悔,国家富强,人民骄傲,贰零一二,高瞻远瞩,定宏伟目标,农场建城市,打造生态家园,带动一方经济,造福兵团战士,安享悠闲晚年,六十年日月,争夕看今朝。”
看完后,苏雅兰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透过这些文字,见证了父辈们的艰苦岁月,同时也肯定了父辈们的付出。
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年少岁月,父母们那一代忙碌而欢快的身影,他们干劲十足地集体抡起铁锨,小伙子姑娘们甩着坎头镘,修黄渠,开荒地,整个热气腾腾的场面,那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年代。正是因为有了父母们那一辈无怨无悔地付出,那个年代一颗颗金子般的心,才有了现在的繁荣富足。一定是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一切为了祖国的强大富足信念支撑着他们,才使得当时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他们。
她想起小时候妈妈的话:“困难就是:你怕它,它就来了,你不怕它,它又走了。”妈妈的话代表了他们那个时代的主流声音,那么朴实,透着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哲学。他们那个时代读过老子,庄子的人少之又少,但他们的精神却是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许多人所缺失的。
中午,她回到团部宾馆休息后,一切收拾妥当。然后她给所知道的还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几个高中同学打了电话,约他们在学校的老教室门口见面,能来的人都纷纷赶了过来。大家见面,感慨造化弄人,岁月流逝太快,谈论到了班里每一个人的境况,唏嘘不已。
吃完饭后,大家依依不舍分手告别。她看了一下时间,刚过十点,离睡觉时间尚早。于是,她直接来到团部中心的广场周围转转。虽然已是冬季,大雪已停,但在这里,她可以看到人们热爱生活的高涨节奏。这个时候,广场仍然十分热闹,有扫雪的,有堆雪人的孩子们,有打雪仗的年轻人,广场还有许多的老太太不畏严寒随着音乐声在跳着广场舞。
有一队老太太,她们穿着统一的对襟红绸棉袄和绿裤子,手上拿着各色方块绸布正在排练节目,每个人都十分认真,估计元旦就要演出。广场舞的风行,说明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国家进入了国富民强的时代。看着广场上嬉闹,旋转的人们,她陷入沉思中。
这时,手机响了,打断了苏雅兰的思绪,接起电话,母亲周芷眉柔和关切的声音传了过来:“雅兰,你这会儿在哪里呢,吃了饭没有,你爸说让我给你打个电话,害怕你一个人在那儿会孤单。”
苏雅兰的泪突然就流出来了。在这个回乡的夜晚,妈妈的声音是如此触动她心灵最脆弱的地方。感伤毫无预防的来临。她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努力装着镇定说:“妈,我没事,好着呢。前面和同学吃完饭,想想睡觉还有点早,正在团部的广场看人们跳舞。”
妈妈在电话里说:“好,那我和你爸就放心了,你在那儿不要呆太晚了,早点回去休息,一个人走夜路可要小心啊!”
苏雅兰应答:“妈,好的,没问题。你让爸爸不要担心,我过一会儿就回宾馆。记住,你们晚上别忘了烧生姜和花椒水泡脚,泡完了也早点休息。”
妈妈嘱咐道:“回头你把事早点办完就回来。”
苏雅兰答:“妈,您不用担心,你们早点休息吧。”
挂了电话,看着广场里跳舞的人越来越多,她不仅感慨中国大地上这二十年的变化。她坚信,未来中国二十年的变化会更大,现在是互联网科技时代,而未来更是智能一体化的时代。
东方的巨龙------中国崛起了,它会是一个改变和引领未来世界的国家,她对自己出生在这个国家而深感自豪。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简介
魏彩霞,笔名至美,祖籍四川。法律本科毕业,从事法律工作、自办文化公司多年,曾获“2006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新人物”等多项商界荣誉称号。系新疆作协会员,新疆昆仑诗词学会会员。1987年开始从事诗歌创作,现已创作诗词800余首,撰写散文、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剧本等百万余字。出版诗集《青春集》,作品多刊于《今日新疆》、《昌吉文学》、《回族文学》、《北方诗刊》(曾为封面人物,同期配以组诗发表)、《翠苑》、《润州诗词》、《圌山诗词》、《江都日报》等。作品反映生活面甚广,崇尚真善美,尤擅情诗,以婉约见长,颇受英国女诗人勃朗宁夫人之影响。
邮址:镇江市润州区长江路339号金桥花园71幢103室
邮编;212009
手机:15862292853
编辑:叶子 贺宝璇美编:惜缘
文字审核:惠玲玲
制作:瀛洲居士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中华诗经阁总社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总社长兼总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副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牛素梅 主编兼群管 刘东华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山东分社社长 赵芳香
总编 李金宏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 副部长 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张建民(陕西)(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周富成(江苏)(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副部长 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
格律部
部长 翟英(陕西)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副部长 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陈天培(广东)凌远科(广东)冯新民(陕西)(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副部长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副部长 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邢秉纯(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徒超(陕西)周君明(陕西)王学艺(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添加中)
榜书部
部长 胡兴民(陕西) 副部长 郭青凡(陕西)
编委 雨田四郎(陕西) 程引岳(陕西)田德有(陕西)张学印(陕西)赵云斌(陕西)胡玉全(陕西)肖红斌(陕西)陈宏伟(陕西)张培良(陕西)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国学、传播诗经文化、发挥正能量之目的,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