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时政评论员 周新政 许晓宇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老百姓的口碑,就是城市的形象工程,就是最好的地方名片。
今年的五一就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位市委书记他火了,彻底在全国火起来了!他就是淄博的市委书记马小磊。原因也很简单,他让一个不起眼的烧烤带动全市经济,火遍全网,火遍全国,火遍全世界!仿佛间我们又回到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解放军的热血年代。在很多城市领导总是苦思冥想等着国家给政策、给拨款的时候,马小磊书记能够敏锐地发现并抓住机遇,用小生意拉动大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温暖八方来客,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挣到钱。这样的领导才是我们老百姓需要的好带头人,这真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城市领导者紅紅脸、出出汗,坐下来去认真思考一番的。
当然,淄博城市烧烤的成功,并不是市委书记一个人的功劳,应该说是淄博市委、市政委和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和热情配合取得的,也可以说是人性的胜利与光芒。从市委、市政府到各个商家,好像个个官员都是市委书记、市长;人民群众好像个个都是公务员、是服务员、是监督员,整个淄博人民的热情厚道和责任感、荣誉感,可以说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回顾一下过去的商业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最缺乏的东西是什么?是诚信,是厚道。笔者强烈建议国家文旅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委,将淄博烧烤做成国家品牌文化,做成地方发展的标榜。尤其应该去三亚和西双版纳,多做一些宣传报道工作,为什么呢?这些地方的旅游资源优势远远大于淄博,但一直是热一阵冷一阵,不温不火的,就是因为这里缺乏诚信厚道的经营理念,缺乏一个好口碑好形象;过去给游客们的印象中,好像西双版纳和三亚那两个地方的标配就是宰客。这次淄博烧烤上了全国热搜,应该说给他们好好补上一课,如何做一个好商人?如何厚道经商?如何打造良好的地方营商环境!
淄博烧烤成功的事实证明,不宰客也是能赚钱的,能成功的,并非一定要通过宰客赚钱。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很简单,宰客的商家无非觉得外来游客一年才来一次,甚至一辈子来一次,宰你无所谓,不宰白不宰,宰你没商量。但他们却不知道,游客是会口碑相传的,自媒体时代传播的速度则会更快。一个地方的口碑坏了,游客自然就会少来,想宰也找不到人了。
淄博的胜利是城市管理者的胜利、是旅游美食经营者的胜利,也是自媒体的胜利!通过微信、微视频、微博、网媒等网络工具,自媒体人拍摄、讲述和传播那些发生在旅游中的故事,不管是好事还是不好的事情,都会自然而然的快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你以为他没来过就不清楚地方的好坏?其实,他只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够在网络上了解到各地的真实情况。信息能够快速传播,这就是信息时代最大的特点。在这样的时代,自我包装广告已经骗不了人,自媒体传播的口碑才是最重要的、最能让人信任的广告。游客就是最好的、最多的,也是最大的传播人群,才是你真正的上帝;所有去过的和没去过的游客,才是你真正需要好好考虑的、友好服务的人群。淄博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口碑传播的胜利。因此,每个城市都应该树立好自己的城市形象和好的口碑;或者说都需要用心打造自己的口碑品牌,用心经营一个良好的地方营商环境和形象。
有人问,淄博烧烤能火多久?
我们可以这样说,人性的善良有多久,烧烤就能火多久!通过这次淄博烧烤的火爆,我们就能看出来,这是人性的光辉,也是人性的胜利。从市政府到商家,再到整个山东省,再到整个山东省,厚道二字淋淋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淄博烧烤会火到什么时候?我现在就可以告诉大家,只要人性不变、热情厚道的经营理念不改,淄博烧烤就会一直火下去。从星星之火燎原,到现在成为熊熊大火,最后火遍全山东,火遍全中国,火遍全世界。因为它是中华文明的复兴之火。改革开放看深圳,率先致富。国家文化复兴,就要看淄博,大前提是整个山东省,已积累了巨大财富,中华民族正在完成他腾飞的最后一个动作,那就是文化复兴,淄博只是一个开始。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自古就是中华文化的根基。这些天,淄博人用行动再一次阐释了中华的礼仪之风,让我们的游客一次次感动得热泪盈眶。游客从下高铁到烧烤专线,只有200多米的路程,可以说,用一个路标就能解决的事儿,淄博人时不时就会提醒游客,生怕游客出一点点意外。年轻人给游客让坐不算什么,就是头发花白的老阿姨、老大伯也会主动给游客让坐。不坐还不行啊,生怕游客太累了;生怕游客饿坏了,阿姨们送来了包子;生怕游客热坏了,大叔们送来了雪糕;游客急着赶火车,行李拿不动,的士哥比游客还着急,停好车,直接把游客送到进站口。谦虚的淄博当地人,不与游客争坐位,蹲在门口吃烤串的现象,比比皆是。看到店家忙不过来,结完账后,主动去做两三个小时的免费服务生,游客吃完烧烤去开车,不知道是谁送的礼物,静静的放在车窗上,被感动的游客留言,我们好像不是来旅游的,更像是回家了,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并不是某某宾馆的发明,而是出自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传记,是真正传承数千年的华夏礼仪;淄博人穿越时空,让他回归变成了现实。今天的山东人说游客我们欢迎你!其实,就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山东人孔子先圣所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礼让之风,淄博人主动担责。
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在淄博有一天两车相刮,外地车主应该负全责,可淄博车主一边说着没事儿,一边问对方是否有住的地方?对方说订不上酒店房间,当地司机邀请外地司机住在自己家。他们可是萍水相逢啊!毫无防备之心,把陌生人往家里带,人跟人之间的信任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啊?孩子丢了,淄博人帮你找,找遍全城也得帮你找回来,在淄博是不可能丢东西的,手机放在桌上,不用担心被偷,酒喝唱歌也不用担心包包会丢。这么美好的淄博人,道德水平真的是普遍的高啊,就连小偷都不好意思下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先秦梦想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真实的在淄博实践了。
有几位博主分别“突袭”了十家店铺,没有发现一家店铺缺斤少两,整个五一节,有好几家四星级酒店,改成了青年旅舍,专供外地大学生住,每晚只收79块钱,货真价实,童“受”无欺。民无信则不立,孔子负责制定道德标准,淄博人民负责做好榜样。在淄博就有这样一对老夫妇,平时经常吵架,现在不吵了,因为他们生怕游客听见,给城市抹黑。在淄博,我们常常看到大爷大妈套上红袖章,穿上紅马甲,主动出门在马路上捡垃圾;清洁工阿姨把马路当成自家的地来扫;交警怕游客等红灯无聊,站在路口就打上快板;为了让游客有安全感,身上文龙画虎的本地人,再热他们也不敢露出胳膊给游客看。很多淄博人一下班就开着私家车出门免费拉游客,一边开车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准备让外地车辆加塞。这是什么?这是一场全民自发的礼仪行动,工厂工人、公交司机、外卖小哥、人民警察,社会群众,人人都在为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城市荣誉默默付出…这就是乡土中国最美的理想,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信仰,不允许任何人抹黑。
我们国家几千年来,都是农耕民族文化,淄博人把中国人的乡土情怀升华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就往一处使的大团结精神。淄博速度,一点也不逊色深圳,瞬间开通了21条市内的烧烤专线,市政府想方设法在牵一发,而动全盘的中国高铁网上加进了烧烤专列。淄博人实在是太厉害了,一天修一条路,三天修一座停车场,二十天建起一座烧烤城。淄博速度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的运作高效率,下雨了有人给你打伞,当地的每一个网红打卡点,都有政府官员现场办公,遇上问题马上解决。五一节,全市公务员自觉自愿无休息无补偿为烧烤店铺当店员帮忙串串打杂。政府官员在非常破旧的办公大楼里,却为老百姓办着最实在的事儿。
古人梦想的事,淄博人做到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坐着高铁来淄博吃烧烤,荷兰朋友打着飞的来淄博吃烧烤,不远万里,随同全国各地、世界各地蜂拥而来的人群一起来到淄博,仿佛齐鲁大地再现万方来朝,真是一场好风景。假日的淄博是中国最拥挤的地方,也是人跟人靠得最近的地方,人靠着人谁买的菜不用细分随便吃,桌连着桌我桌的好酒你随便喝,四海之内皆兄弟,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走在大路上,唱出了中国人的道路与自信,也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与自信。古人梦想中的大同世界,美好的家园也莫过于此吧?!
这样的突如其来的巨大成就很易醉人,但淄博人并没有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中,在最火的时候做最清醒的事儿,淄博市政府向游客发出了通告,建议游客到山东的兄弟城市旅游,给自己泼了盆冷水,却给兄弟城市添了一把柴。其他的兄弟城市还真不客气,潍坊、日照的文旅局长大摇大摆的去淄博的烧烤摊上拉客,有送风筝的、也有送土特产的,有现场直播表演的,也有跟游客合影的,放下当领导的官老爷架子,秒变成游客的好朋友,大大改变了工作作风和官僚形象。从烧烤摊上开始进淄赶考,有样学样,全省一盘棋,很快形成山东大格局,淄博你的大度表现,让全省各地自觉自愿的支援淄博:临沂送去了小葱,东营送去了小羊,北方送去了肥牛,青岛送去了啤酒,济南更是给力,一车又一车送烹饪毕业生,专门帮淄博前线送人才。山东兄弟互相成就,一起把好客山东这个品牌推出去,“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受圣人教化的山东,在中华崛起的关键时刻,当仁不让地背负起了文化复兴的历史责任。山东是中华文明的主流发源地之一,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从山东崛起,黄河从山东入海,孔子在山东诞生,山东人重礼让宾,热情好客,大情大义,淳朴敦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淄博人管仲在两千六百多年前说的话。在那个古老的年代,世界上西有古罗马,东有齐国古都淄博,都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形容人群密集、繁华喧闹的成语“摩肩接踵”就诞生于这个时代的淄博。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岁月,产生过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华夏第一国相管仲的淄博,传承文化源远流长、积蓄深厚,有资格成为复兴中华盛世美德的天选地。
这团火从淄博燃起,已经烧遍了整个山东,开始蔓延全国,听听网络上各省的广告语吧:山西尽我所能,进淄赶考;四川穿越火线,进淄赶烤;河南与你同行,进淄赶考;海南穷其所有,进淄赶考;湖南相见恨晚,进淄赶考;湖北鄂着肚子,进淄赶考。赶就是追赶,追赶的是淄博的脚步,考试考验的是强国富民的初心使命。不远的将来,看我煌煌中华,人人朝华府上,礼尊先贤之道,受圣人之德。人间无处不友善,神州无处不淄博,个个仁义礼智信。
五一黄金节,香港的赶考人组团来了,台湾的人组团赶考来了,美国的赶考人来了,荷兰的赶考人来了,就连富的流油的土豪沙特阿拉伯人也来了…他们来淄博吃烧烤,也不完全是来淄博吃烧烤,烧烤那里没有?花上万元来吃几十块的烧烤值吗?值!太值了!他们是来学习的,他们也是来找感觉的,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中国是礼仪大国,山东是礼仪之邦;千百年传承的华夏礼仪文化,让我大中华人人向往,万邦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