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757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4879期
潼关城楼联赏析
冯宝哲
华岳三峰凭槛立;
黄河九曲抱关来。
此联为陕西潼关城楼联,作者不可考。因县城搬迁原上,其遗址现存老城。潼关:关名。在今潼关县北,古为桃林塞地。椐《通典》记载:“潼关本名衡关,黄河自龙门南流,衡激华山,故名”。东汉末设潼关,因潼水得名。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是陕西省的东大门,为中原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险要关隘重地,历来为“兵家必争”。
作者写潼关,首先从大处着笔,选取了华山与黄河,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唐朝著名诗人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中:“残云归太华,风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的诗句。两位作者视听的角度虽然不同,但他们却“心有灵犀一点通”,说潼关都把华山与黄河作为首选。众所周知,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的西岳,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因其西有少华山,故又名太华。山上有五峰,远望其形如华(花),因以为名。又有一说因山顶池中生千叶莲花而得名。神话传说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灵手劈”,所以“仙掌之形,莹然在目”(《云笈七签》)。华山各峰都如刀削,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特别是朝阳、莲花、落雁即东、西、南三峰,傲然笔立,犹如神工所致。作者联中的“三峰”亦即指此。唐崔颢《行经华阴》一诗中有“天外三峰削不成”句,可见在华岳五峰中,此三峰最为险峻,故曰:“华岳三峰”。黄河是中国除长江之外的第二条大河,因含沙量大,水色浊黄而得名。其中、下游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世称“母亲河”。黄河长5464公里,源远流长,蜿蜒曲折,有“九曲”之称。唐高适《九曲词序》:“河图曰:黄河出昆仑山东北……河水九曲,长九千里,入于渤海。”本联“黄河九曲”指河水多弯,九乃概数,并非确指。

此联当是作者登上潼关城楼眺望关山的赞叹。上联写依栏西眺,只见巍峨的华山倚槛而立。作者遣词用字,极具功力,一个“凭”字拉近了距离,一个“立”字显出了气势。可以使人联想到峙立御前的侍卫,你想素以险竣著称的华山,都自叹不如而心甘情愿地为潼关充当护卫,那么潼关的险峻陡峭,峥嵘崔嵬就可想而知了。下联写依楼北望,只见黄河之水盘蜒而下迎面扑来。李白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句,直言黄河经龙门之后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的排山气势,清人峻德的《望潼关》诗,也有“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之句,由此我们可以想像这连中条、太华都能划断的滚滚大河,其奔腾咆哮、雷霆万钧之势,是以怎样的震天撼地的力量来拥抱潼关的。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一个“抱”字,形象生动地摹状了黄河扑关而来的情景,展示了黄河浩荡蓬勃的生命力,增添了潼关的险要,但却没有生僻高深的词藻,全篇运用白描手法,以华岳屏障和黄河天堑的地理形势,简洁而有气势地刻画了潼关枕山襟河的天险地位,使读者可以从中领略潼关巍峨壮观的雄伟风貌。杜甫在《潼关吏》一诗中,曾用“飞鸟不能逾”、“窄路容单车”、“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等句来写潼关的险要,读过本联,自当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联想。
本联在描写手法上也娴熟老到,炉火纯青,有直写,有映衬,有烘托,有山有水,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虚有实,甚至还有声有色,写山则可通过对山色的联想也就有色了。通过实写和虚写的手段,把想像和夸张调动起来,让人回味无穷,一副只有寥寥十四个字的对联能写到这个份儿上,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本联从上下联关系上看,属于正对,即上下联语气一致,并行不悖,在形式上平行并列,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物,表明同一主题,出句与对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从对仗上看,此联可算工对,在词性方面,“华岳”对“黄河”、“三峰”对“九曲”、“凭槛立”对“抱关来”,名词对名词、数词对数词、动词对动词,对得总体工整,其中有“峰”和“曲”是名词对形容词,在联中属于无碍大局的枝节,不会影响全联的工对地位。在结构方面两联“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上下构架相同。在句式方面,两联都是“二二三”的节奏,步调完全统一。在声调方面,此联属于七言联的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全联用字的平仄,完全合乎格律要求,没有一字变格,且未出现古入声字,不会出现古仄今平的困扰,真不失为一副难得的佳联。
(曾载于《三秦楹联》总第30期)
作者简介
冯宝哲,陕西蒲城人,一九三八年一月生。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渭南联苑》原主编、编审,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被授予“秦东联坛十老”、“渭南文化名人”“陕西孙髯翁终身成就奖”等称号。著有《风雨留痕》等书五卷,二百多万字。
编辑:叶子 白公平
美编:惜缘
文字审核:惠玲玲
制作:瀛洲居士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中华诗经阁总社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总社长兼总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副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牛素梅 主编兼群管 刘东华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山东分社社长 赵芳香
总编 李金宏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 副部长 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张建民(陕西)(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周富成(江苏)(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副部长 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
格律部
部长 翟英(陕西)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副部长 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陈天培(广东)凌远科(广东)冯新民(陕西)(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副部长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副部长 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邢秉纯(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徒超(陕西)周君明(陕西)王学艺(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添加中)
榜书部
部长 胡兴民(陕西) 副部长 郭青凡(陕西)
编委 雨田四郎(陕西) 程引岳(陕西)田德有(陕西)张学印(陕西)赵云斌(陕西)胡玉全(陕西)肖红斌(陕西)陈宏伟(陕西)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国学、传播诗经文化、发挥正能量之目的,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