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李伟华
近日,创作全形拓书画作品《一念心清静 莲花处处开》

李伟华在书画创作
传拓技艺是一项古老的复制工艺,是我国特有的保存文献的传统方法,是指用纸、墨和传拓工具从金石等器物上捶印其文字和图画的技法。既有青铜器等全形拓,呈现古器物纹饰、文字及历史遗留痕迹。对于再现青铜文物之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志强在金形拓创作
如今,它与其他金石传拓技艺一起成为传承文化、记录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世人认识。又有碑刻平面拓拓片。虽然是复制品,却能立体地反映石刻、器皿的原貌。
我与非物质文化传拓传承人、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王志强先生相识开始,即投入大量精力,对全形拓进行深入了解,并对全形拓器物与书画结合进行了有益的结合。王志强先生进行器物传拓后,我再进行书画创作,在这过程中,相互探讨,以期更大的进步。近期部分作品将在杭州、无锡、美国纽约等地展出。
这幅《一念心清静 莲花处开》全形拓书画作品,尺幅为6尺对开(178㎝X48㎝)。拓片书画由五部分组成。自上而下,逐一介绍。
一、红色拓片。
此残石为南京大报恩寺所出,存九字楷书四行分别为“敬、报恩、佛光、普、永樂七”,字体清俊寓意吉祥。
如今此石藏于上海谌存斋。大报恩寺前身是东吴时期之建初寺。是继洛阳白马寺后中国第二座寺庙。大报恩寺为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所建,在建初寺原基础上比照皇宫规格营建,历时十九年建成。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之寺院之一。
根据此拓片的位置,我决定将其创作成挂轴,并将挂轴上色的古色古香。根据拓片上的“敬、报恩、佛光、普、永樂七”这九字,在下先涂赭墨长方形,再隶书题句:“佛光普照。”
二、三国虞羡砖全形拓
虞羡(228-284),字敬悌,会稽郡余姚人(今浙江余姚)。三国时吴国牙门将,禆将军。砖侧有字“吴故牙门将裨将军虞羡字敬悌年五十有七以太康五年秋八月廿七日庚子午时卒八男”。
此砖上头画一枝荷花,自是如周敦颐《爱莲说》中所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三、汉代“长生无极”瓦当
瓦当,俗名瓦头,是中国古代特有且珍贵的建筑构件,即筒瓦顶端的下垂部分,用于椽头,起遮挡风雨和装饰房檐的作用。中国古代建筑用瓦始于西周。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瓦当逐渐集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于一身,种类丰富繁多,纹饰变幻多姿,最终形成一种风格独立的瓦当艺术。
汉代“长生无极”文字瓦当,“长生无极”属于颂祷之辞,反映了人们祈求康乐、安宁、幸福的美好心愿。瓦当轮内单线弦纹,中心圆内饰一突起大乳钉,周边有鼓钉围绕,内外圆之间以双线“十”字栏界,四个扇形区间,阳文篆书“长生无极”四字,字体近隶书。笔画规整纤细,用笔苍劲,精美绝伦。
瓦当“长生无极”,以红色拓之,在周边的三个黑色全形拓之间,显得极为醒目,我决定用原木色画个底座配之,让其如一个红色玉盘。
四、小毛公鼎全形拓
称小毛公鼎,是因为这个是真毛公鼎缩小版。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小毛公鼎,我以野草画于其中,也将此砖变为花盆。白居易有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这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五、东吴金钱虎砖
生活中有金钱豹,没金钱虎。但古人创作金钱虎砖、金钱虎石雕,主要为了表达高贵,霸气,吉祥,长寿的寓意。老虎是一种祥瑞的神兽,金钱虎砖雕有着激昂的神态,熠熠生辉,以其恢弘的气势,似是驰骋在九州大地,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最是有着深远意义的形象之一。人们摆放金钱虎砖也是表达人们期盼着能够在灵兽的庇护之下得到安康的生活。
我在砖上再画上荷花,一高一低,一盛开,一含苞,为的是追求变化生动。画上三张大荷叶,使画面底部略为厚重和密度。与上方疏密结合。两处画荷花,表达“处处是莲花”的主题。
古为今用,拓古开今。古老的文化在如今又焕发了旺盛的生命力。“长生无极”、“佛光普照”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题字“一念心清静,处处是莲花”,则告诉人们,心若清静善良,则生活处处美好。
2023.5.2
(文章与书画作者)李伟华: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就读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等。
现为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楹联学会会员,CCTV华夏之声特邀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孔子美术馆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有文集、书画集等。
(全形拓作者)王志强:中国致公党党员。金山书院创始人、“拓股参壶”品牌创始人、金石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2022 年获评临沂市群众文化带头人。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传拓技艺委员会理事、济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