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数据统计,世界每年人均读书量的排名:俄罗斯54本,以色列50本,德国47本,日本45本,奥地利43本,中国4.35本。在综合国力已稳居世界前茅的今天,我们的读书量却只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一个零头,竟有十余倍之差,这不禁让人唏嘘。
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智能化产品的普遍推广和应用,让人们的习惯也在慢慢发生改变。手机本是便捷的工具,可许多人却仅仅把它当成了玩具,手机上的游戏和短视频又在蚕食多少人的时间与精力?有人说,人的成就和差异决定于其业余时间,如果我们的业余时间被手机霸占,那我真的成了“手机控”,被智能机器所操控,后果真的会不堪设想。然而低级的欲望放纵,即可得到;高级的欲望,控制才能获得;而顶级的欲望,则需要煎熬。让你一时爽的东西,日后也定会让你痛。
快节奏的生活常常让人感到压力巨大,而释放压力的方式,有人选择吸烟喝酒,跳舞蹦迪去宣泄;有人选择疯狂购物,暴食暴饮去分散;而有人选择读书学习,深刻反省去化解。有人说,你在生活中碰到的所有问题,一定有一百本书早就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了。而你找不到答案,就是因为读书太少,玩乐太多。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古人说,开卷有益。书,只要去读,都能从中受益,哲学类的书让你去理解人生的道理,不再为针头线脑的小事而斤斤计较,它会让你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文学类的书让你领略自己人生以外的各种人物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拓展了人生的宽度;而历史类的书,让你领略中华甚至世界上下五千年的变迁与推进,增加你人生的厚度;而各种各样的工具书,更像一把万能钥匙,让你瞬间把困住自己的门锁打开……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特别是像四大名著之类,能够源远流长的,经得起时间长河的大浪淘沙,仍留存至今的典籍,那更是用多少金钱都无法换取的财富。
说到财富,大多数人还是习惯用金钱、物质来衡量,毕竟物质基础才是上层建筑的根本。而获取了大量的金钱物质后,一味地去挥霍享受,却不知去充实自己的大脑,精神世界却一片荒芜,家教远远抵不上家产,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堆散沙般平庸、散乱的一生;而有的人物质、金钱或许并不丰厚,可把阅读作为长期坚持习惯,终于成了一个精神富翁,成就了自己立体丰盈的一生。正所谓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读书能带给人快乐
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现实生活中的缺失,在书中都能找到。读书就是与诸多高人对话,他们的思想会潜移默化地浸润你,影响你,让你心中的块垒逐渐融化,让你的心情立刻豁达起来,让你的思想更加深刻,眼光更加长远。读书时,你会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放下书,掩卷深思自己的人生,吸取前人的教训,汲取书中的力量,甚至因为读书改变人生的轨迹。
读书能提升人的气质
《曾国藩家书》中有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 ,唯读书可以。有人说,二十岁以前的容貌是父母给的,而二十岁以后的气质是自己修炼的。一个人的气质里隐藏着他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和看过的书。作家三毛也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潜在你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里。林清玄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这个世界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存在意义,一定要从内心里改革。脸上的化妆,只能改变气色,而内在的改革则才可以改变气质,而读书才是改变气质的唯一途径。
读书可以拓展格局
格是内心的位置,局是外在的局面,格局是指一个人的眼界,心胸和体现出来的外在状态。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而格局是由你读过的书决定的。你从书中读到的智慧,在这个世界上获得的阅历,甚至你迫不得已吞下的委屈,都会增长你的见识,磨炼你的意志,撑大你的格局,成就你的事业。
宋代诗人黄庭坚曾说: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读书是逆风翻盘成本最低的捷径,书读得多了,你会更理性,更思辨地去审视这个世界,无比坦然地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读书不一定让你立刻发财,但它会让你成为你自己。
最后,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都爱上书籍,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为在将来遇到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