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我的耳边不时地响起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那动听优美的旋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那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伴随歌曲的旋律,我的脑海中不时地浮起一幅画面,一组人物,但他不是电影中的主角潘冬子,而是我们58团1营3连的三位战友朱凤华,谢成清和龙福发。
那是1968年的8月,我们铁道兵58团全体指战员在援越抗美的前线刚完成了修筑12号战略公路,筑建萊州悬索桥基础工程的任务,就转场至越北东线战场的諒山。那时,全团上下在新驻地正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新一轮的自建营房的施工。3连当然也不例外,他们在諒山同模临近奇穷河的山地中锯木的锯木,破竹的破竹,扎茅草片的扎茅草片,虽然恰逢连日阴雨绵绵,但战友们人人斗志昂扬,手紧活儿快,为尽快建成让自己滿意的营房而竭尽全力。
3连的2排长朱凤华是个争強好胜的人。他原籍河北省雄县,1942年出生,1963年入伍,新近刚提升排长不久。他疼兵爱兵,遇到艰难困苦的任务,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这不,上级领导刚批准他探亲休假,他本应于8月11日就该踏上回国探亲的旅程。但当他看到连里营建用的毛竹短缺,人手正紧时,就决定推迟一天回国探亲,非要带领2排战友们采完,运完毛竹再走。
8月12日晨,朱排长带领2排十几名战士爬上了离连队较远的一处大山,山上云遮雾障,细雨霏霏,山地虽然湿滑难攀,但朱排长一行还是跌趺撞撞地快速爬上半山腰,选了一处茂密的竹林砍伐起來。青竹翠绿,落雨纷纷,战士们顾不得浑身湿透,只干了一会儿的功夫,就把几十根毛竹放倒在自己脚下。大家又劈哩咔嚓地砍掉竹梢的枝叉,把一棵棵毛竹运下山來。山脚下,一条大河水平如镜,水势缓缓地向远处的3连驻地流去。那时朱排长突发奇想,他命令战士们把毛竹就地捆成三大捆推入河中,然后选了两名身强力壮的战士谢成清和龙福发与他一起,一人手持一竿细长的竹篙跳上竹排撑将起來。他们要用这种水运的方式,尽快将竹排运回连队。大河上朱排长领头,谢成清居中,龙福发殿后,三梱竹排如一条长龙首尾相连向连队驻地方向驶去。河边沿着河岸跟着跑的战士们只见排长他们把竹蒿一下下地插入水中,双手用力撑着,竹排听话顺从地向下游移动着。一条条大小鱼儿被竹蒿搅动,跃出水面,看着这三位中国军人放排而下的举动。
竹排沿河而下,河边的丘陵小山一座一座地被甩在了后面,拐了一个弯道又一个弯道,就在竹排拐过又一处乱石突兀,杂草丛生的河道时,水流突然加快,不远处传来流水激荡的巨大声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三梱竹排象离弦之箭一样向前冲去,朱排长大喊一声:"不好,站稳了!″,他的话音还未落地,他那乘竹排就一头向下猛地扎了下去。原來,这平静的河流,流经这里时河床有一处十多米的落差,咆哮的河水直坠河床断层下的深潭。紧随朱排长之后,谢成清,龙福发两人乘驾的竹排也飞速地掉入深潭。三梱竹排即刻分崩离析,全散架了,它们横七竖八,犬牙交错着将朱排长,谢成清砸向了潭底。而龙福发因所乘的竹排殿后,在人随散架的竹排坠落时,他恰好骑乘在了乱竹堆上,他身上多处被乱竹擦伤,撞伤,但有幸保住了性命。3连2排那些跟着竹排沿河岸往回跑的战友们跑到这里时都吓坏了。他们刚转场來这陌生的驻地,谁也不知道这丘陵地貌的同模河谷怎么会有这么一大危險之处。战友们大呼小叫地赶紧救援,他们先把龙福发战友拽上岸,再遍巡河道但怎么也沒找到朱排长,谢成清他们二人的身影。战士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拼命地一根一根拽起那可恶的毛竹,但还是沒有看到朱排长他们俩人。这一事故很快报到连里,3连长赶忙带着全连战士跑步前來营救。河边的乱象,也惊动了周围居住的越南百姓,几名越南京族百姓站在河岸边叽哩呱拉地用越语说着什么。然后,他们中的几名中年男子突然脱衣下水,潜入水底帮助搜巡朱排长他们的身影。就这样三番两次地出水,入水地搜巡,过了好长时间才在河床的石缝中将朱排长和谢成清两位战友救上岸來。可惜为时已晚,两位战友早己溺水身亡,壮烈牺牲。
朱凤华排长牺牲时年仅26岁,谢成清战友牺牲时年仅24岁。当连里为两位烈士开过追悼会,整理烈士们的遗物时,战友们发现了上级领导批准朱凤华排长回国探亲的通行証。手捧通行証2排战士们再次嚎啕大哭,大家的泪水把通行証都打湿了。如今証在,人难归!烈士的亲人们怎能承受这天塌地陷的打击。又有谁能想到在烈士们牺牲七个月后,我团指战员即奉命凱旋归国,而朱凤华,谢成清两位烈士却永远葬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我团归国后,两位烈士被移葬至越北諒山的諒佳援越抗美中方烈士陵园。朱凤华烈士葬在陵园的9排6号,谢成清烈士葬在陵园的9排5号。两位烈士同连同排当兵,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牺牲,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两人相依相伴,与天地永存,与日月同辉!朱凤华,谢成清烈士永垂不朽!
朱凤华、谢成清两烈士安葬于越南谅山谅佳援越抗美中方烈士陵园9排6号和9排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