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玫瑰
文/翁德云(湖北)
你带血的嘴唇,咬着太多的
凄艳心事,仿佛欲说还休
娇阳下一脸妩媚,可谁又能关注
你夜里的忧虑?满身的小刺
看似泼辣无比,其实你也同样
弱不禁风,更经不起雨噬
目光再度相遇,我仍难按住
躁动的心悸,只是那凋谢的花儿
无法捡拾,兀见光杆青枝
楼空人去。倘若是白纸允许
任意声色绘写,我必伸出双手
揽你入怀,而非望玫止渴
——刊载于《雨露风》2023年第02期
父 亲(外一首)
文/翁德云(湖北)
父亲的日历,没有星期天
也没有什么父亲节。那节日的花语
父亲更不了解。可有另一种
花香鸟语,父亲从小知道
小麦和水稻扬花灌浆,吐出芬芳
屋后林子里的小鸟,每天
都要催他早起,不停地喳喳叫
父亲的天空,虽很窄很小
但一样众星捧月。正午高光时刻
总是把影子踩在脚下。饱饿无常的
月亮,最能体会父亲的辛苦
无论多晚都要送他回家。天上的
星星,不时落在蛇头般的烟斗
点燃父亲唯一的享受
父亲的岁月,是一首
无言的诗篇。田畦里的道道涟漪
地上泛起的金色波浪,流进
诗中三百六十五行。尽管
平铺直叙,如同纯净的白开水
字字却是一枚剥不完的洋葱。儿子
默默的读,泪水轻轻的流
空 名
母亲没有上过学
谈不上什么学名台甫
一个毛子的乳名
像一枚凛冬飘曳的鹅毛
于风雪中呼来唤去
五十六载
最后落在墓碑上
总说人如其名
可母亲从不毛手毛脚
再苦再难都能从容面对
唯一次上气不接下气
是在临终抢救时
氧气管如一把尖刀
深深地插进她的咽喉
母亲有姓无名
特顺着鹅毛之意为她
取了个娥英的名字
写在我的档案里
只是母亲至死也不知道
与我还做着另一场
不为世人所知的母子
母亲给了我一切
我却罔顾母亲的病痛
把母亲的命弄丢了
我是龟儿子
未曾回报母亲一丝一毫
除了那个放入档案
无人知晓的空名
——刊载于《时代作家》2023年第02期
小年好大雪
远在天边的儿女,连夜赶回
江南小城家里。漫山遍野的雪花
送来久违的孝心,轻轻抚平
旧岁的皱纹,刷新新年的门扉
打开小年窗口,马路边小车
成了跪乳的羔羊。树枝上的雾凇
犹如钢针,挑开春的絮语
麻木的凛冬生出痛快的感觉
小年的大雪,深谙岁月厚重
瓢落在身上,人就变为雪的世界
一部分。小年是妈妈的苦难日
我总是朝圣般仰望一场雪的救赎
时间有裂缝,妈妈缝缀的针脚
不会跳过,即便黑色结痂
同样宽容。只是大雪一说离别
就是一年,再见又是白头
——刊载于《人生与伴侣》2023年第1期
芒种(外一首)
红彤彤的石榴花,点燃午月
日益高涨地激情。阳光普照的地方
皆是一片,风风火火景象
老槐树上的知了,铆足劲儿
拼命叫,声声撞在庄稼人的心房
三夏里的村庄,夜晚睁着
大眼睛,也像三班倒的城市一样
镰刀和犁铧二人转,紧锣密鼓
轮番上。青蛙抱着大肚子
夜半三更排练大合唱。金黄的麦子
玩变脸,田野统一换上了绿装
没有留白的画卷,快意打开
美人般的丰满希望。汗水
落进雪白的面粉,熨帖着凡尘褶皱
捏拢青黄不接的时光。蒸上
一笼大包子,放上一瓢白砂糖
中元节
一个落寞凄切的日子,被一把火
烧得心血沸腾。那些隐居于
荒山里的先人,提着沉甸甸的夙昔过往
同我一样,心急火燎的
赶赴,一场相见无言的阴阳际会
陷入水深火热的思念,膨胀成
芦花般的棉花糖。可我善良勤俭的故亲
仅是取走,几句骗人的鬼话
和洁白如棉的思念。却把那份
甜丝丝的糖,留给我去对抗岁月的苦
伫立在生死的界碑,抬眼望见
母亲坟头的丛丛芭芒,踮起脚尖把太阳
揽在唇边。我俯身跪地
不忍直视,只怕太阳与目光
一旦沦陷,哀愁踩进黑暗的深渊
——刊载于《渤海风》2023年第1期
朔州垒旺火
桑干河的一把心血
将黑煤和黄土,揉捏成
乌金般的厚实的煤砖
一块驮着一块
叠叠重重垒成宝塔
温心日子,令人踮脚仰望
小叶杨用旧岁的封底
包一颗火种,点燃起熊熊火焰
皲裂的寒冬,除夕里烤得滚烫
冰霜,遁去
馒头山的麦香
在烟火中荡漾
披上华服霓裳的阳光
坐着骡驮轿,从四面八方赶来
照在桑干河上
鱼儿最爱春的声音
喜鹊闹梅,衔一截瘦枝
皆是赧报绝唱
——刊载于2023年4月14日《家庭周报》
作者简介:
翁德云,湖北省大冶市人,现工作生活于黄石。喜欢文字,爱用数学方法去做排列组合。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