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lly,公众号“眼睫上的蝴蝶”创办者,M50厘米空间主理人。作家,自由撰稿人。

视 野
诗:Qully / 画:唐云辉
视野有时很大
看这个城市的轮廓
像海市蜃楼
在秋天的雨雾中
时而浮现时而隐没
视野有时微小
内心如一座静默孤岛
在濛濛细雨中飘泊
抽芽的枝条
湿漉的花朵
视野更多时候是不大不小
无法大到宏观的豁然
无法小到微观的美好
无法忽视
时远时近的景象
被一条一条电线所干扰
迷雾之中能看淡一切
今音(雍赓)评论:
这首诗歌《视野》用抽象义来作诗歌的创作题目,它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捆绑。在看似随心所欲的猎取意象和排布中的有意而为之,是三段十六行里面的定向取义,比如,第三段最后一行的“被一条一条电线所干扰。”
人物的目光想深邃悠远,其中也包括了一些猜不透的沧桑浮华在里面。虽然这首诗是创作于2015年,在事隔八年之后,它仍然可以被赋予更新的当代意识,就是再过若干年,它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感觉出和时代同步的频率。
比如人物要求任何时候,都想拥有自己空间的想法和意愿,关于它的出处、生长与形成、自然和烘托,作为理想和现实中的可能存在的未知,都是通过“视野”所带来的思想活跃和情趣盎然。一个理想社会的不是不可能,只是“被一条一条电线所干扰。”
三段的排比结构,它所引起的是一连串的反响,说它是投石问路也好,还是只身前行也罢,这三段的过程,是以一个个圆弧的方式在进行轮回式的实践,比如第一段始末和第二段的起至,都是人物在前行中的活动所得出的感悟,这时候,人物被固定在一个位置上的被动和教条就被突破。
如,破在于第一段第四行的“雨雾中”;破在第二段第三行的“细雨中”。像这样的诗歌场景的布置,只是想反映一个目前面临的态势。这是在用事物发展了的眼光在看待和认识这首诗歌的新意。比如,新在曾相识;新在此时和当下正在经历的环境;甚至还新在对历史天空的重新描绘。
虽然诗歌的文字,在经过八年之后依然没变,但诗歌的含义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首诗歌从当下的环境来认识其要义: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都是陡然。
通过“视野”,还可以发现,诗歌人物的才华能否撑得起内心世界的所想,在这首诗歌里面的希望,是想法突破一条一条电线的干扰。但更多的是诗歌在第三段第二含至第四行,一连用三个“无法”排比,以尊重现实为前提和客观的看清,提出了一个量力而行的适应性做法的可能,它以第二段第四、第五行的“抽芽的枝条/湿漉的花朵”来进行替代。
这时候,诗歌人物的“视野”,不仅显示有内力作支撑,同时发现了还有外力支撑。这是人物自信的地方,也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东西,别人没有,诗歌人物有。这时候,诗歌的彰显之力也就被发现了。
作者:Qully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