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子瞳(姜传春),作家,自由撰稿人,性别:男。生于南国长于北疆,江南的水给了他灵性,北方的风教会他硬朗,天地万物皆可入诗,灵魂独舞时,夜话成行。吟游诗人,现居北京……
【螳螂捕蝉】
文/子瞳
沉入夜色的梦
调和完了五味杂陈
它想在醒着的星空
给欢喜安个家
小小的摘星怪
挥舞着奇妙的音符
一天的苦辣酸甜
就全都转嫁给了它
……
诗歌的点选与布置
评论:今音(雍赓)
看到这首《螳螂捕蝉》就会想到黄雀在后。能够引起关注的,选第二段第一行的“小小的摘星怪”也可以。当然,至于选其它的也行,关键是要从深度上能够把它说得透彻一点。
比如“小小的”像这样的重叠意,它和“螳螂捕蝉”的可比,是指对世象繁杂的实质描述,如“小小的”它有可能代表着一线生机,但也会“挥舞着奇妙的音符”,比如诗歌题目中的“蝉”。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诗歌四段八行,并不是一个四平八稳的结构,而是一个暗线结构所处于的强弱之间的博弈。这时候的过程和结果,有可能会出现偏向,如,偏向过程的话,就要关注诗歌第四段第一行的“一天的苦辣酸甜”;假如是关注结果的,这时候就要重视第四段第二行“转嫁”的具体内容。这是一个有关命运的话题。
诗歌的第三层意思是,诗歌的点选与架构。比如诗歌题目“螳螂捕蝉”,这个诗歌的口子开得非常小,在创作上所带来的好处是,诗歌的结尾处理容易收得住,同时,对诗歌横向边际的掌控,也容易把握住。
第四层意思,螳螂和蝉的眼力哪个好使。应该是“螳螂”的眼力好。它好在了全天候,比如在诗歌中,它表现在第一段第一行“夜色的梦”;表现在第二段第一行的“醒着的星空”。诗歌既然布置了这样一个环境,同时也要求有与此相匹配的适应能力。
把第五层意思,这首诗歌里的人物的爱在哪里。它在第二段的两行,“它想在醒着的星空/给欢喜安个家。”就这么简单。但是,诗歌第四段第一行的“一天的苦辣酸甜”,打破了愿望。之所以形式和内容能够造成视觉冲突,是因为在通过评论之后。
诗歌的第六层意思是讲了一个适者生存的道理。
作者:子瞳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